第172章 交锋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小日子学生,名叫松本雄一。
他率先发起了提问,表情倨傲,语气里带着满满的优越感。
“贵国在城市建设中,似乎非常热衷于使用我们国家过时的技术和设备,这是否意味着贵国在相关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呢?毕竟,我们看到的多是引进和模仿。”
这话一出,华国的几位教授黑了脸,华国的学生们更是气得脸都红了。
舒雪和一旁的郑明对视了一眼,郑明冲她点点头,舒雪便站起身,从容不迫地拿起了面前的话筒。
她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声音清晰悦耳,通过话筒传遍整个会场。
“松本同学的问题很有趣。首先,我想纠正一个概念,‘使用’不等于‘依赖’,更不等于‘只会模仿’。科技的发展具有共通性,借鉴和吸收先进经验,是后发国家快速进步的普遍规律。”
“这就像贵国在明治维新时期,也曾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国家的技术一样,难道我们能因此说,那时的你们缺乏创新能力吗?”
松本雄一一愣,没想到对方会拿他们的历史来类比,一时语塞。
舒雪不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说。
“其次,华国有句古话叫‘厚积薄发’。我们目前在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在诸多基础科学和前沿应用领域也在默默耕耘,取得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成果。只是我们更习惯于用事实说话,而不是急于宣扬。”
她的话既回应了质疑,又暗指对方浅薄,还不失体面,华国的教授们纷纷赞许地点了点头。
松本雄一脸有些红,勉强回道。
“受教了。”
松本雄一刚坐下,棒子国的一名叫朴成俊的男学生又站了起来。
他的表情非常浮夸。
“但是不可否认,在国际学术界,华裔科学家的声音似乎更响亮,而在华国本土…嗯,除了历史书上的四大发明,近现代值得称道的科技贡献似乎并不多?这是不是说明,华国的科研环境并不利于天才的诞生和成长呢?”
这话比松本雄一的更加刻薄无礼,几乎是在公然贬低整个华国的科技成就和科研环境。
一个同学猛地站起来,拿起话筒。
“朴同学!请你注意言辞!你的说法充满了偏见和无知!”
朴成俊却耸耸肩,一副“我只是实话实说”的样子。
裴晔全家都在搞科研,为科学奉献了祖祖辈辈的一生,舒雪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污蔑。
她眼神锐利了几分,再次开口。
“朴同学,你提到了华裔科学家。请问,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的科学启蒙和基础教育大多来自哪里?牛顿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许多杰出的华裔科学家,他们的‘巨人’,正是华国文化的底蕴。”
“至于华国本土的科技贡献,或许你该多读一些最新的国际学术期刊,而不是停留在几百年前的历史书上。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推进,再到我们自主研发的‘两弹一星’…”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华国科学家在并非最优越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不容轻蔑地以‘不多’来概括。评价一个国家的科研环境,不能脱离其历史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值得被你们尊重。”
舒雪的话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既驳斥了对方的谬论,又升华了华国科学家的精神,听得在场的华国师生热泪盈眶,忍不住热烈鼓起掌来。
“说得好!”
郑明也站了起来,掌声渐弱,他接着补充,语速很快。
“真正的天才和伟大的成果,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脱颖而出。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正在快速发展,我们欢迎客观的批评,但拒绝毫无根据的贬低。与其在这里质疑别人,不如关注一下自己的国家,在科技领域还有多少需要追赶的地方。”
朴成俊被两人一连串的反驳怼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在几位本方教授不赞同的目光下,也讪讪地坐了回去。
会场里再次响起了掌声。
就在这时,一位来自港城地区,穿着时髦的男学生李志杰,慢条斯理地拿起了话筒。
“内地的同学果然口才了得。”
他的英语带着粤语口音,先似是而非地“称赞”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
“听了各位的讨论,我也有些感想。港城作为国际都市,资讯相对发达。我们确实能看到,内地近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令人惊讶。”
“不过,很多方面,比如城市规划的细节、公共服务的理念、甚至是一些…嗯…学术研究的规范和方法,似乎与国际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这种差距,或许不是单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就能迅速弥补的,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系统性的学习,不知道内地同学们怎么看?”
他的语气乍一听,好像是比前两位温和,但话里话外都带着“指点”,更像是居高临下的提醒。那种暗含的优越感和傲气,反而更让人觉得刺耳。
会场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凝滞。
舒雪和郑明再次对视,这次郑明示意他来回应,舒雪点头。
郑明站起身,看向对方。
“李同学来自港城,见识广博,提出的问题确实很有价值。”
他也先肯定了对方,然后再一转。
“你提到‘国际标准’和‘系统性的学习’,我非常赞同。华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拥抱世界,学习一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强调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简单的照搬照抄,并非发展的正途。”
“至于差距,我们确实存在。但正如一个快速成长的少年,身高每天都在变化,你不能用昨天的尺码来衡量他今天的体型。”
“华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或许你下次再来时,会发现很多你印象中的‘差距’,已经缩小甚至消失了。保持关注,你就会看到惊喜。”
郑明发完言,大家还没来得及叫好,舒雪便接着补充。
“李同学,华国很大,情况复杂,她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但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才能被全面了解。”
“我们很乐意与包括港城在内的所有同胞以及国际友人,分享这种进步的喜悦和经验。毕竟,无论港城、濠江、湾湾还是内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进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舒雪这番话,轻轻巧巧地将对方“你们内地”和“我们港城”的区分,拉回到了“我们都是华国”的宏大叙事中,既回应了质疑,又暗戳戳地强调了国家主权和认同,分寸把握得极好。
李志杰显然没料到舒雪的回应如此绵里藏针,他思考了片刻,也没找到更好的回答,在又一波热烈的掌声中,他直接放下了话筒,坐回原位。
经过这三轮交锋,其他地区的学生代表们都收敛了许多,后续的交流重新回到了学术探讨上来。
交流会结束后,其他学校的领队老师特意走过来,夸奖舒雪和郑明。
“你们今天说得太好了!思维敏捷,不卑不亢,没失了咱们的风度,真是后生可畏啊!”
陈教授一脸欣慰,二人相视一笑。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舒雪想,这个时代或许有诸多不便,但能亲身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见证、去建设、去捍卫祖国的荣光。
这感觉,真好。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6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