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1988年
打那天后,舒霈还当真是硬气。
他直接带着家人从舒宅附近搬走了,也没再出过幺蛾子,不知道是在憋什么大招,还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决心。
舒沧林得知后,心中失望,但只是默默地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这个儿子从小就心高气傲,总想着走捷径,出人头地,这样的性格,迟早会惹出大麻烦来。
可是孩子大了,他又能怎样呢?如今,既然舒霈选择了这条路,那就由他去吧。
1988年,夏,京市。
七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事。
舒家和裴家都发展得顺风顺水,家族成员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在舒雪的药剂补养下,舒沧林二老以及裴开华二老的身体依然硬朗,但毕竟年事已高,更多时间是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裴家和舒家都请了保姆,家里的日常饮食起居被照料得妥妥当当,老人们平日里就喜欢聚在一起,晒晒太阳、下下棋、聊聊家常,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
舒霆和苏晴夫妻,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愈发得心应手,凭借着努力和能力,各自升到了更高的职级。
舒霖和韩梅夫妻,依旧在第一建筑设计院工作,只不过一个成为了副院长,一个成为了总工。
两人在五年前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舒瑶,小丫头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喜欢拿着画笔涂涂画画,是舒家备受宠爱的小宝贝。
舒志锋和林小芳夫妻,还是一如既往地沉稳低调。
舒志远在这几年的努力下,成功当上了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踏实肯干,又善于学习,在建筑领域闯出了一番小天地。
而且,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心意,在四年前和赵小玲修成了正果。
他不仅视赵小玲的孩子林家旺如己出,夫妻俩还在征求了林家旺的同意之后,两年前生下了女儿舒婉婉,如今一家四口生活得和和美美。
舒志清从京大毕业后,进了京都报社,她凭借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写出的报道常常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如今已经是主编。
同时,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大学同学张智成,夫妻俩在三年前生下了儿子张明轩,小家伙懂事可爱,性格安静,像极了舒志清小时候。
至于舒霈,在1981年后,彻底断了和家里的联系,带着妻儿南下,据说是去了鹏城,之后便再无消息。
舒雪依然在研究所工作,做着各种研究,成绩斐然,是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专家。
这七年时间,她并未虚度。
舒宅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愈发枝繁叶茂,当年舒沧林和舒霖为舒雪在树下埋藏的宝贝们,早就被舒霖取出来交给了舒雪,成为了她手中的资本。
她利用能够动用的财富,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全是当时政策默许甚至鼓励,但普通人或因为信息差、或因为胆识不足,而不敢轻易尝试的事情。
比如认购债券。华国最早期的国债和重点建设债券,利息其实是远高于银行储蓄的,她几乎是第一批大量购入的人。
比如有名的君子兰。当长春的君子兰炒到天价时,她没有跟风,却在热潮退去后,君子兰无人问津时,低价购入了一批真正品相极佳的花苗,请人精心培育,逐渐成为了被一些高端场所和藏家追求的珍品,价值不菲。
比如购买内部股。在股份制试点初期,她通过可靠的渠道,用分散的名字,悄悄购入了几家前景看好的国营企业的内部职工股,之后大大升值。
……
当然,舒雪做这些事时很低调,她从不亲自出面,只是用了一些关系网,完全规避了投机倒把的风险。
甚至连裴晔,也只知道妻子的“副业”收入颇丰,具体细节他没有过多追问。
经过七年的积累,舒雪的财富如滚雪球般,成为了存折上令人咋舌的数字,足以让她拥有改变的底气和选择权。
裴晔的事业,也走上了巅峰。
他主导的几个重大项目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反响。
他沉稳睿智,富有领导力,年仅四十出头,便在老领导的举荐和众望所归下,被提拔为京都研究院的院长,成为了这个国家级重要科研机构最年轻的***。
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在家里,他依然是那个深爱妻子、疼爱儿子的丈夫和父亲。
只是,他能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少了。
两人的儿子墩墩,现在已经九岁,上小学三年级了。
小家伙完全没继承父母沉静学霸的性格,长得虎头虎脑,精力旺盛得像个小炮弹,整天爬高爬低,是胡同里的孩子王。
他聪明,但心思完全不在死读书上,对机械、运动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着天生的兴趣。
用舒雪姥姥于欣的话说:“墩墩不像爸妈,像极了小时候的舒霖。”
这让裴晔有些头疼,却让舒雪常常忍俊不禁,觉得儿子鲜活可爱。裴开华和宋咏梅也觉得这样很好,裴家总算有不那么闷的孩子出现了。
时代的洪流正以惊人的速度奔涌。
1988年4月,《修正案》承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6月,《私企暂行条例》正式颁布。
看到新闻的时候,舒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个人坐了很久。
当年的她毅然放弃出国交流的机会,因为她觉得家庭更为重要,自己并不需要那样的机会。如今,家庭和事业都很稳固,她内心深处却悄然涌起了一股躁动。
这股躁动源于她曾见识过的更高等科技,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当下,她迫切希望能贡献更多力量,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
而现在,这份躁动渐渐有了轮廓。
晚上,等墩墩睡了。
夫妻俩躺在床上夜话。
“裴晔,有件事,我想和你谈一谈。”
裴晔察觉到妻子语气中的不同寻常。
“怎么了?什么事这么严肃?”
“我打算辞职,我想创办一家公司。”
裴晔足足有好几秒没反应过来。
院长夫人、附属研究所的骨干科学家、前途无量的教授…她要放弃这一切,去“下海”经商吗?
“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么?”
“不是。工作很好,研究所也很好。”
舒雪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
“但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更能实现我想法的方式。”
“裴晔,你看现在的政策,国家终于给私营经济正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我不想再只是写论文、做实验,那样太慢了。”
“我这些年积累了不少资金,我想把它们用起来,创办一家高科技公司,做技术咨询、做软件、做系统集成,把学院里的知识,真正用到工厂,用到企业里去。”
“我知道这很冒险,但我不是一时冲动,我准备了很久,思考了很久。我有资金,有技术,有想法,现在又有了政策。我想试一试。”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62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