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回家


逛得累了,他们便走进了老字号“陶陶居”吃早茶。

  一进门,点心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们找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

  穿着白色制服的服务员推着热气腾腾的点心,在桌椅间灵活穿梭。

  “虾饺!烧卖!”“凤爪有要嘎?”

  “服务员,这边!”

  很快,一辆点心车推了过来。

  “妈妈,那个透明的小包子是什么?”

  墩墩好奇地指着虾饺。

  服务员利索地将一笼虾饺端上桌,舒雪夹了一个放到墩墩的碗里。

  “这叫虾饺,你看,皮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粉红色的大虾仁哦。”

  “哇!真的耶!”

  墩墩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让他满足地眯起了眼。

  “好次!”

  裴晔又要了凤爪、豉汁蒸排骨和肠粉。

  “慢点吃,还有好多呢。你看这个肠粉,滑滑嫩嫩的,跟咱们北方的面食不一样吧?”

  墩墩却对着凤爪犹豫。

  “这个鸡脚…真的能吃吗?”

  舒雪鼓励他。

  “你试试看,这个鸡爪骨头都炸酥了,味道很好的。”

  墩墩鼓起勇气尝了一口,软糯的口感和浓郁的豆豉香立刻征服了他。

  “好吃!”

  裴晔看着妻子和儿子大快朵颐,自己也品尝着久违的粤式点心,不由得感慨道。

  “这里的点心做得真是精致,味道也正宗。羊城不愧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老百姓的生活是真真切切地在变好。”

  “是啊,政策对了,人的干劲就足。你看这满大厅的人,喝茶、聊天、看报,这种悠闲和富足,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咱们在京市,也得加把劲才行。”

  一顿早茶吃得心满意足。

  墩墩的小肚子吃得滚圆,靠在椅子上揉着肚子说。

  “爸爸,妈妈,我明天还想来!”

  舒雪看着他和自己如出一辙的馋猫样,不由得失笑。

  “行,妈妈也还想来。”

  母子俩默契地相视一笑。

  吃饱喝足,三人又开始逛。

  作为羊城的象征,五羊石像是必去之地。

  墩墩对那五只形态各异的石羊非常感兴趣,围着转了好几圈,裴晔借此机会,给他讲了“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让墩墩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形象的认知。

  闲逛间,他们走到了高第街。

  这里是此时有名的服装批发市场。

  狭窄的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时装,主要是从港岛过来的流行款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贩来此进货。

  没有女人不喜欢好看衣服,舒雪给家里人挑了不少,都是时兴却不夸张的款式。

  等到从市场出来时,裴晔手上已经挂了几大包。

  舒雪这才感觉买多了。

  “不好意思,没收住~”

  “没关系,乐意为您服务~”

  墩墩夹在二人中间,怎么感觉饱了呢?

  在羊城,虽然很多人会说普通话,但都带着浓厚的粤语口音。

  墩墩有时候会学着电视里的样子,笨拙地对别人说“唔该”(谢谢),那可爱软萌的口音,总是逗得人家哈哈大笑。

  他想吃冰淇淋,指着冰柜说“雪糕”,售货员愣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当地叫“雪条”或“冰淇淋”。

  总之这次出行,墩墩学到了不少本地用语,也见识了不少世面。

  晚上的重头戏,是珠江夜游。

  他们登上一艘装饰着彩灯的游船,沿着珠江缓缓航行。

  两岸的灯光虽然不如后世璀璨,但也能看到一些主要建筑的轮廓。江风拂面,两岸的灯火与江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情。

  墩墩趴在船舷边,看着一艘艘货船、驳船从旁边驶过,听着导游用粤语和普通话介绍着“海珠桥”、“爱群大厦”等历史建筑,感觉非常新奇。

  在羊城待了两天,他们把能去的地方都走了走,好吃的、不好吃的东西吃了一堆,最后收获了几大箱的行李。

  为了方便,趁裴晔带墩墩出门买早点的时候,舒雪谎称把行李托运走,实际上全部收进了空间。

  结束了在羊城的行程,一家人终于踏上了返回京市的航班。

  三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京市机场。

  十月下旬的京市,秋意已浓。走出舱门,一股干燥而略带凉意的秋风迎面扑来,与南方城市的湿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家啦!”

  虽然旅途愉快,但回到熟悉的环境,墩墩还是显得格外兴奋。

  裴晔叫了辆出租车,一家人直接回了裴家小院。听到汽车声,裴开华和宋咏梅迎了出来。

  “可算回来了!路上顺利吧?”

  宋咏梅一把接过舒雪手里的提包,又弯腰抱了抱扑过来的墩墩。

  “哎哟,我的大孙子,可想死奶奶了!”

  她仔细打量了一下墩墩。

  “嘿,晒黑了,也结实了!”

  墩墩搂着奶奶的脖子,叽叽喳喳地开始讲述旅途见闻。

  “奶奶!我们看到大海啦!好大好蓝!我还捡了贝壳和海星!爸爸还钓到了鱼…”

  裴开华笑着看向小两口。

  “看样子这趟玩得不错。”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屋,保姆阿姨端出了洗好的水果和刚沏的热茶。

  “小王,一会儿多做两个菜。”

  “好的,太太。”

  舒雪和裴晔把带给老人的礼物拿出来,琼岛的椰子糖、芒果干、鱼干,羊城的鸡仔饼、老婆饼,还有给二老买的新衣服。

  裴开华和宋咏梅嘴上说着“又乱花钱”,但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

  一家三口出去玩很快乐,却也累,下午哪儿也没去,就在家里睡觉,直到夜幕降临,才觉得睡饱了。

  吃完晚饭,在家属院里溜达了两圈,又回家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是10月8号,恰好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舒雪和裴晔总共请了十天假,这是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好好陪老人过个节。

  吃早饭时,裴晔提议道。

  “爸,妈,今天是重阳节,咱们也出去走走,登高望远,应应景?”

  “好啊!”

  宋咏梅首先响应。

  “正好今天天气好,不冷不热的。老头子,咱们也活动活动筋骨。”

  裴开华也点点头。

  “行,听你们的。去哪儿?”

  舒雪建议。

  “去香山怎么样?这会儿红叶正好。”

  八十年代末,香山公园是京市百姓秋季赏红叶、登高的首选,几乎成为一种市民习俗。

  墩墩一听要去公园,立刻来了精神。

  “我要去爬山!”

  裴开华和宋咏梅也笑着点头。

  “行,听你们的。”

  “香山好,我们也去凑凑热闹。”

  于是,一家人换上轻便的衣鞋,舒雪准备了一个布兜,里面装了几个洗干净的苹果和梨、一包桃酥,还有一个军用水壶灌满了热茶。

  裴晔则背上了相机,准备记录下这难得的家庭时光。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5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