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1992年
春寒料峭,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照进办公室,带来了融融的暖意。
这里不再是当初那个不过一层楼的小公司,而是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一栋新建写字楼里的宽敞办公区,“雪晔技术有限公司”的铜牌,在一楼大门口熠熠生辉。
办公区内,充斥着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员工们急促的脚步声…
穿着西装裙,步伐匆匆的林芳正拿着文件夹,快步走向总经理办公室。
她敲了敲门,里面传来舒雪的声音。
“请进。”
舒雪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对着电脑屏幕审阅报表。
她剪了利落的齐耳短发,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浅灰色西装套裙,与三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相比,已然有了企业家的风范。
“舒总,这是上个月的销售汇总,和本季度的生产计划,需要您签字。”
林芳将文件递上,语气恭敬。
“另外,汉显二号的样品测试反馈回来了,陈工说有几个小问题需要优化,希望您下午能去技术部看一下。”
舒雪快速浏览着文件,眉头微蹙。
“华南区的销量这个月增幅放缓了?怎么回事?”
“根据王经理反馈,那边新冒出来两家合资的BP机品牌,价格压得很低,广告也打得凶,对我们的市场冲击不小。”
舒雪点点头,拿起笔签下名字。
“通知市场部和销售部,半小时后小会议室开会。另外,让王海盯紧元器件采购成本,我们必须保持性价比优势。汉显二号的进度不能耽误,下午两点我去技术部。”
“好的,舒总。”
林芳得了吩咐,转身出了办公室。
舒雪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的街道上,车辆的数量是以前的好几倍,办公楼不远处,也冒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建工地。
1992年的春天,上面那位的南巡讲话如同一声春雷,炸响了整个中国。
“市场经济”不再是书面上出现的字眼,“下海”、“经商”成为最时髦的词汇。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和机遇,中关村这条街上的公司,就这样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而她的雪晔技术,在这三年里,抓住了BP机市场爆发的黄金时期。
汉显一号凭借先发优势和稳定性能,迅速打开了市场,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公司规模扩大,搬进了新办公室,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近两百人。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复杂的管理难题和更紧迫的技术迭代压力。
汉显二号的研发,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它需要更小巧,待机时间更长,显示更清晰。技术部负责人陈越带领的团队,已经为此攻关了大半年。
下午两点,技术部。
雪晔的技术部办公室,更像一个大型实验室,房间里堆满了各种仪器、电路板和半成品。
陈越比三年前更精干了,眉宇间自信从容,早就没了郁气,正和几个核心工程师围着一台汉显二号的工程样机讨论着。
舒雪走进来,大家纷纷打招呼。
“舒总。”
“陈工,情况怎么样?”
陈越指着手里的样机屏幕。
“舒总,主要问题还是液晶显示,在低温下的响应速度有点慢,另外新的省电芯片和我们的主板匹配度还需要优化,待机时间目前只能达到设计目标的八成。”
舒雪拿起样机,仔细看着。
“竞争对手不会等我们,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抢占市场先机。如果我要你们加快进度,你需要什么资源支持?”
陈越认真思考一番,提出要求。
“可能需要引进一台更精密的信号测试仪,另外,我想带小李去一趟深圳,那边有家新的芯片代理,技术实力不错,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舒雪直接拍板定下。
“没问题,仪器让采购部立刻去询价。去深圳的行程你定,费用实报实销。”
“明白,舒总!”
陈越感受到压力,也充满了干劲。
结束一天的工作,舒雪开车回到了裴家小院。
这两年她已经不骑自行车了,裴晔通过自己的渠道,给她购置了一辆奔驰轿车。
如今啊,夫妻俩是基本不回中科院的房子了,就扎根在了裴家小院。
一来是墩墩大了,需要人看着;二来裴家二老年纪更大了,有他们陪伴多少更放心一些。
墩墩已经13岁了,上初一了,不再是那个满地乱跑的小皮猴,但精力依然旺盛。
此刻他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眉头皱得紧紧的。裴开华戴着老花镜在旁边看报纸,宋咏梅在厨房里指挥保姆阿姨做新菜。
裴晔比舒雪稍早一点到家,他换下研究所的制服,穿上舒适的毛衣。
这几年,他依然在研究所从事核心研究工作,军衔和级别都有了提升,但出于对家庭的考虑,他彻底淡出了一线危险任务,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科研和培养新人上,气质愈发内敛。
墩墩忍不住向爸爸求救。
“爸爸!这道数学题好难啊!”
裴晔走过去,俯身看了看题目,耐心给他讲解起来。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墩墩很快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舒雪到家时,看到的正是这一幕。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父子俩身上,温馨而宁静,她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了。
墩墩丢下笔,起身奔到她面前。
“妈妈回来啦!”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舒雪摸摸儿子的头。
墩墩得意地说。
“还行吧,就是数学有点难,不过爸爸一讲我就懂了!”
小时候的墩墩其实是有点笨的,知识上的东西要教好几次才能学会,半点没遗传到裴晔的高智商。
可随着年龄增长,他倒是有那么点大器晚成的调调了,慢慢开始聪明起来。
“那我们墩墩可真棒。”
饭桌上,一家人边吃边聊。
裴开华感慨道。
“现在这政策是真好啊,到处都是机会,你们年轻人正好大展拳脚。”
舒雪给二老夹菜。
“机会多,竞争也大,一步慢可能就步步慢,不敢松懈啊。”
宋咏梅看着清瘦了不少的儿媳妇。
“小雪,你也得照顾好身体。”
“我知道了,妈。”
饭后,舒雪和裴晔一起洗碗。
裴晔坚决不让,舒雪便站在一边和他说话。他看着妻子眼下的淡淡青色,心疼极了。
“别太拼了,身体要紧。”
舒雪笑了笑。
“没事,就是这阵子关键时期。等汉显二号顺利上市,就能喘口气了。”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
“不过,我最近有种预感,舒霈那边不会这么安静,他估计又要开始搞小动作了。”
裴晔好久没听到这名字了,皱了皱眉。
“他还没放弃呢?”
舒雪耸了耸肩,也是很无语。
“那可不,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
“谁是小强?”
“额…就是蟑螂…”
裴晔听着这略显奇怪的比喻,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比喻倒是贴切,他确实像只打不死的蟑螂,阴魂不散。”
舒雪轻轻叹了口气。
“是啊,这么多年了,他总是在背后搞幺蛾子。虽然公司没有被他影响,但面对这种事,处理的时候还是挺烦的。”
裴晔点点头,深以为然。他将洗好的碗擦干,放进碗柜里。
“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要我出手,你尽管说。任他怎么折腾,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5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