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天子问计鬼神
自虎牙山之后,一路再无波折。
一行人不敢怠慢,星夜兼程。
数日之后,一座雄伟巨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那正是长安城。
六街三市,万户千门,复道连云,飞阁冲汉。
凡俗的喧嚣声浪隔着数里路,便已隐约扑面而来。
队伍入了城,并未停留,径直往皇城驰去。
玄奘坐在车中,心如古井,外界的喧嚣繁华不能动其分毫。
官车在宫门前停下,早有一名老太监躬身等候。
“可是玄奘法师当面?”老太监的声音又尖又细,带着一丝久不见日光的阴冷。
张道源连忙抢先回道:“正是!我等已奉旨将玄奘法师请到。”
老太监点了点头,对着车帘一礼,说道:“法师请随咱家来,陛下已在甘露殿等候多时了。”
玄奘缓步下车,整了整身上的锦襕袈裟。
他随着那老太监,一步步走进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宫大内。
沿途雕栏玉砌,守卫甲胄森然,目光如刀。
但他只是目不斜视,步履沉稳。
不多时,便到了甘露殿偏殿。
殿内,宁神香的烟气袅袅升起。
殿中陈设极少,显得空旷而威严。
正上方的御座上,端坐着一人,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
正是大唐天子,李世民。
只是此刻的李世民,面上全无九五之尊的容光。
他面容憔悴,眼下两团浓重的乌青。
他虽极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仪,但搁在御座扶手上微微收紧的指节,却泄露了一丝紧绷。
玄奘走进殿中,在距离御座十步之遥的地方停下。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两道利剑直射过来。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用一种审视的、探究的眼神,上上下下打量着阶下这个年轻的僧人。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玄奘感觉到了那股压力,却只是平静地迎着李世民的目光,不闪不避。
他依足了佛门礼数,单手立于胸前,微微躬身。
“贫僧玄奘,见过陛下。”
声音清朗,不卑不亢,在空旷的大殿中带起一丝回音。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伸手,指了指御座旁几案上的一份奏折。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久居上位者的压迫感。
“你,便是金山寺玄奘?”
“正是贫僧。”
“朕,看了你的奏折。”李世民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咬得很重,“所言之事,已然应验。朕问你,你究竟是何人?如何能预知未来?”
御座两侧的内侍连呼吸都放轻了。
玄奘却依旧平静。
他抬起头,直视着御座上的天子,淡然回答道:“陛下,贫僧并非能预知未来的神人。”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继续说道:“贫僧自幼修行,六根略比常人清净。因此,能偶尔感应到天地气机的细微变化。数日前,贫僧在江州,遥感到京师上空帝王龙气与一股冲天怨气相互交缠,知其必有变故。贫僧心忧陛下安危,故而斗胆将所感之事,据实上报。”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将自己所能巧妙地解释为修行带来的灵觉,而非妖异的神通。
果然,李世民听完,脸上紧绷的神色稍缓,但眉头的愁云却丝毫未散。
玄奘见状,话锋一转。
“陛下,贫僧敢问,那龙魂每夜前来索命,可曾真正越过秦、尉两位将军半步,伤及陛下分毫?”
李世民一愣,下意识地回想了一下,随即摇头:“不曾。两位将军守在门外,那鬼物便不能近身。只是其声……其声凄厉,搅得朕心神不宁。”
“那便对了。”玄奘点了点头。
“陛下乃人间天子,身有真龙之气护体,煌煌如日,岂是区区一道残魂所能撼动?”
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那泾河龙魂,看似凶恶,实则外强中干。它自知无法伤及陛下龙体,故而只能夜夜悲啼,以魔音侵扰,试图乱了陛下的心神。”
玄奘抬眼,目光澄澈地看着李世民,一字一句地说道:“所以,它所能扰者,非陛下之龙体,乃陛下之心。此非鬼神之厄,实乃陛下的一桩心病。”
“心病!”
这两个字,让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霍然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是啊!
自己是横扫六合、定鼎天下的天子!玄武门之变,连亲兄弟都未曾手软,何曾畏惧过生死?
如今,竟会被区区一道鬼魂吓得夜不能寐?
说到底,不过是因当初许诺未践,心中有愧,才让那鬼物有了可乘之机!
这桩事,说穿了,确是自己的心病!
玄奘这一番话,精准地道出了他心中最不愿面对的症结。
将那虚无缥缈、无法战胜的鬼神,一下子拉回到了他可以理解、可以掌控的心病层面!
李世民紧绷了多日的肩膀,不自觉地松弛了下来。
他再看向玄奘时,眼神中已再无半分怀疑!
“法师一言,真如醍醐灌顶,令朕茅塞顿开!”
李世民快步走下御座,竟亲自走到玄奘面前,一把扶住他的手臂,语气也变得亲近许多。
“朕连日被其所扰,寝食难安,竟未想到此节!依你之见,朕这心病,该当如何医治?”
这已不是询问,而是真正的请教了。
玄奘知道,自己已彻底赢得了这位帝王的信任。
他顺势说道:“心病还须心药医。那龙王含冤而死,怨气不散,是为因;陛下心神不宁,是为果。欲解此果,必先了此因。”
“贫僧不才,愿为陛下设一法坛,诵经超度那泾河龙魂,化解其怨气,送其入轮回。如此,因果了结,陛下的心病自然痊愈。”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愁眉尽展。
玄奘又接着说道:“然则,天下冤魂,又何止泾河龙王一个?我大唐立国以来南征北战,多少将士埋骨沙场;六道之中又有无数孤魂野鬼,无人祭奠,难入轮回。这皆是动摇国本的隐患。”
“贫僧以为,陛下既有此善心,何不趁此机会,在长安城举办一场水陆大会?一则为龙王超度,以彰陛下仁信;二则普济天下孤魂,以显皇恩浩荡;三则安抚万民,稳固我大唐社稷。一举三得,实乃天大功德。”
李世民闻言,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他本只想解决私人烦恼,却不想玄奘竟将此事直接升华到了安邦定国的层面!
这等见识,这等格局,哪里像是一个十八岁的僧人!
他看着眼前这个面容俊秀、气质出尘的年轻僧人,心中喜爱到了极点。
此刻,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紧紧拉着玄奘的手,转身对着殿外,朗声说道:“法师之智,胜过百万雄兵!朕今日得见法师,如拨云见日,心中块垒尽去!”
“朕,愿与法师结为兄弟,从此以御弟相称,共论国事!不知御弟,意下如何?”
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甘露殿。
御弟!
玄奘心中一动,面上却是不显,只是再度躬身一礼,不疾不徐地说道:“陛下天恩,贫僧愧不敢当。但为天下苍生计,贫僧自当愿尽绵薄之力。”
这便是,默认了。
李世民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忍不住放声大笑。
他重重拍了拍玄奘的肩膀,亲热地说道:“好!好御弟!那这水陆大会之事,朕便全权交由你来主持!”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011/502593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