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苏月棠:这主意好!我加入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九,辰时。
津门村外的土路上,薄雾还没散尽,韩澈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放着空的竹筐和几串刚穿好的咸鱼干,苏月棠提着药箱走在旁边,裙角沾了些草露。
两人要去县城的“仁心堂”和“益寿堂”买药材,顺便把那几串咸鱼干送到之前谈好的杂货铺,试试销路。
“韩公子,你说柳掌柜突然涨价,真的是严鹤在背后搞鬼吗?”
苏月棠走在田埂上,忍不住问道。
她昨晚回去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津门的药材一向稳定,怎么偏偏韩澈要大量采购时就涨价了。
韩澈停下独轮车,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望向县城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青砖灰瓦的屋顶。
他想起现代职场里的竞争对手搞小动作的手段,心里有了七八分把握:“十有八九是他。严鹤在县衙没讨到好,肯定想从其他地方给我添堵。不过没关系,做生意讲究互利,柳掌柜是商人,只要有好处,他不会跟钱过不去。”
苏月棠愣了愣:“好处?咱们现在能给柳掌柜什么好处?”
她知道韩澈刚赚了些钱,但药材用量大,全部付现银肯定吃力,要是再涨价,恐怕真的不够。
韩澈拍了拍车上的咸鱼干,嘴角扬起一抹笑:“你忘了?咱们还有这个。昨天我去‘福记杂货铺’谈的时候,李老板说咸鱼干在县城很受欢迎,要是能批量供应,他愿意长期订。柳掌柜的药材铺里也卖些干货,咱们可以用咸鱼干抵部分货款,他肯定愿意。”
苏月棠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咸鱼干能存住,柳掌柜不愁卖,这样既解决了药材钱,又能帮你推广咸鱼干,一举两得。”
她没想到韩澈不仅会搞渔盐,还懂这些生意门道,心里对他又多了几分敬佩。
两人赶到县城时,辰时已过,街上渐渐热闹起来。挑着菜筐的农妇、背着货囊的商贩、穿着绸缎的富家子弟,来来往往,叫卖声、马蹄声混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
韩澈先把咸鱼干送到“福记杂货铺”,李老板一看到咸鱼干,就笑着迎上来:“韩公子,你这咸鱼干真是好东西,昨天摆出来就卖了三串,今天再给我留十串!”
“李老板,今天我是来跟你说批量供货的事。”
韩澈趁机说道,“我那边能每月给你供两百斤,要是你能接受这个量,价格还能再少一文钱。”
李老板眼睛瞪得溜圆:“两百斤?真的?那太好了!价格就按你说的来,咱们明天就签个约定!”
他原本还担心货源不稳定,现在韩澈主动提出批量供,正好合他心意。
韩澈心里松了口气,咸鱼干的销路算是稳住了,接下来就是药材的事。
他和苏月棠来到“仁心堂”,掌柜柳万山正坐在柜台后拨算盘,看到韩澈,脸上的笑容有些不自然:“韩公子,你来了。”
“柳掌柜,我要的药材准备好了吗?”
韩澈直接开门见山,目光落在柜台后的药材柜上。
柳万山放下算盘,搓了搓手:“韩公子,实在对不住,昨天我跟你说的价格,今天怕是不行了。沧州那边的药材商突然提价,我这进货价也涨了,要是按之前的价,我实在亏不起啊。”
韩澈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从车上拿起一串咸鱼干,放在柜台上:“柳掌柜,我知道你有难处。这样,我要的药材,一半用银钱付,另一半用这个抵,你看如何?这咸鱼干是我刚做的,肉质紧实,李老板那边已经订了不少,你铺子里卖干货,肯定能卖上价。”
柳万山拿起咸鱼干闻了闻,咸香扑鼻,确实是好东西。
他心里盘算着:咸鱼干在县城少见,要是卖得好,说不定比药材还赚钱,而且韩澈是县尉王承嗣看重的人,得罪了也不好。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来。药材我这就给你装,你要的量多,我再送你两斤甘草,煮水喝能清热,渔民们用得上。”
“多谢柳掌柜。”
韩澈笑着道谢,心里暗道——现代的“以物易物”加“批量采购”策略,在唐代也管用,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商人都看重利益。
苏月棠在一旁看着,心里佩服不已。
她原本还担心谈不拢,没想到韩澈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还让柳掌柜主动送了药材,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两人装好药材,推着独轮车往回走。
刚出县城,就看到周明骑着一头老黄牛迎面赶来,看到韩澈,急忙跳下来:“韩公子!你们可算回来了!盐场那边来了不少渔民,都是来问义诊摊啥时候开的,还有陈三郎,他手好多了,非要来帮忙搭棚子!”
韩澈心里一暖——他原本以为办义诊摊只是自己和苏月棠的事,没想到乡邻们这么积极。
他加快脚步:“咱们赶紧回去,别让大家等急了。”
回到盐场时,果然已经来了十几个渔民,有的扛着竹竿,有的抱着旧席子,还有的提着热水壶,热闹得像过节。
陈三郎站在人群里,右手裹着布条,看到韩澈,笑着走上前:“韩公子,我这手不碍事,搭棚子的活我能干!”
“三郎哥,你还是先歇着,等好了再帮忙也不迟。”
韩澈连忙说道,又转向众人,“多谢大家来帮忙,咱们先把棚子搭起来,下午就能给大家看病、发药材!”
众人欢呼一声,立刻忙了起来。周明和几个年轻的渔民负责搭竹竿,韩婉儿和几个妇人负责铺席子,赵氏则烧了热水,给大家解渴。
苏月棠打开药箱,把药材分类放好,还细心地写了小纸条,注明每种药材的用法。
韩澈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人群,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
他穿越到唐代,原本只是为了活下去,可现在,他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能帮到这么多乡邻,这种感觉,比赚多少钱都踏实。
他想起现代的社区志愿服务,没想到在唐代,自己也能组织起这样一场“公益活动”,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韩公子,你看棚子搭得怎么样?”
周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韩澈抬头望去,一个简陋却结实的棚子已经搭好了,左边放着两张木板当桌子,右边摆着几个草席当凳子,棚子上还挂着韩婉儿写的“义诊摊”三个字,歪歪扭扭却很醒目。
“太好了!”
韩澈笑着点头,刚要说话,就看到苏月棠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韩公子,这是我昨晚整理的渔民名单,有皮肤病的我都标出来了,下午咱们按名单来,先看重的,再看轻的,这样快些。”
韩澈接过名单,上面的字迹清秀工整,每个名字后面都注了症状,比如“陈三郎:右手化脓”“周明:脚痒红斑”,看得出来苏月棠很用心。
他抬头看向苏月棠,正好对上她的目光,她连忙低下头,耳根有些发红。
韩澈心里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苏月棠总是这样,温柔又细心,难怪村里人称她“活菩萨”。
他刚要说话,就看到远处跑过来一个少年,是村里送信的小厮,手里拿着一封信,气喘吁吁地喊道:“韩公子!县城来的信,说是‘福记杂货铺’李老板写的!”
韩澈心里纳闷——他刚和李老板谈好咸鱼干的事,怎么又来信了?
他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苏月棠看到他的神色,连忙问道:“韩公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韩澈把信递给她,眉头皱着:“李老板说,有人跟他说,咱们的咸鱼干是用坏鱼做的,吃了会生病,他现在不敢订了,还让我把昨天的定金退给他。”
苏月棠看完信,脸色也变了:“肯定是有人故意造谣!会不会是……严鹤?”
韩澈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严鹤在县衙没占到便宜,又在药材上没拦住他,现在竟然开始造谣诋毁咸鱼干,看来是铁了心要跟他作对。
他看着刚搭好的义诊摊,又看了看周围还在忙碌的渔民,心里暗道——严鹤,你想毁我的生意,没那么容易。
只是,现在李老板退单,其他杂货铺会不会也受影响?
咸鱼干的销路要是断了,不仅影响收入,还会让乡邻们失望。
韩澈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保住咸鱼干的生意,还要让严鹤知道,他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就在这时,周明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条刚晒好的咸鱼干:“韩公子,你看这咸鱼干多好,谁说是坏鱼做的?咱们去找李老板说清楚!”
韩澈看着周明愤怒的样子,又看了看周围渔民担忧的眼神,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他笑了笑,对众人说道:“大家别担心,我有办法让李老板相信咱们的咸鱼干是好的。不过,咱们得先把今天的义诊摊办好,不能让大家白来一趟。”
众人听他这么说,都松了口气。
只是他们不知道,韩澈心里打的主意,不仅能解决李老板的疑虑,还能让咸鱼干的名气更大。
而这一切,都要从下午的义诊摊开始说起。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010/502565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