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军婚三年不见面,挺着孕肚去随军 > 第四十八章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第四十八章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她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有点小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地问:“那……老公,副科长……算是个很大的官了吧?我以后是不是要注意点,不能给你丢人了?”

看着她那副又期待又小心翼翼的模样,宋聿心里软成一片,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极淡的笑意,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傻话。你还是你。做你自己就好。”

他的肯定像一颗定心丸。向暖立刻笑了,用力点点头:“嗯!”

晋升的消息很快就在大院里传开了。大家纷纷前来道贺,言语间充满了羡慕和真诚的祝福。王秀娟和裁剪班的嫂子们更是替他们高兴,虽然万分不舍,但还是拉着向暖的手说:“去了那边也好,更大的平台!小暖你这么能干,肯定能有更好的发展!就是别忘了我们这帮老姐妹!”

“肯定不会忘!”向暖红着眼眶保证,“以后有机会,我还回来看大家!咱们的班,还得继续办下去!”

离别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向暖开始忙着收拾行李,处理这边的手尾。宋聿则更加忙碌,既要交接营里的工作,也要熟悉新岗位的情况。

夜深人静时,两人会一起规划着未来的生活。新的城市,新的家,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向暖去了之后能做点什么……虽然有很多未知,但更多的是携手并进的期待。

临走的前一晚,向暖最后一遍检查着打包好的行李,目光落在客厅墙上那面鲜红的锦旗上。她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将其取下,仔细地擦拭干净,准备打包放进最重要的箱子里。

宋聿走到她身后,从后面拥住她,下巴搁在她肩膀上,看着那面锦旗。

“带着它。”他低声道。

“嗯,”向暖轻轻抚摸着锦旗上金色的字迹,声音温柔而坚定,“带着它。提醒我们,不管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初心。”

师部的调令正式下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大院里漾开层层涟漪。

宋聿晋升师侦察科副科长的消息早已传开,如今尘埃落定,祝贺之余,浓浓的离别愁绪也开始在左邻右舍间弥漫开来。

向暖开始着手收拾行装。

这个小家,从她随军伊始的空荡冷清,到如今处处充满了生活的痕迹和温暖的回忆,每一件物品似乎都承载着一段故事。

她打开衣柜,里面挂着的不少衣服都是和裁剪班的嫂子们一起研究样式、挑选布料做出来的;抽屉里那些精巧的盘扣、绣花样本,记录着她们无数个共同钻研的午后。

墙上的照片,记录着女儿从襁褓到蹒跚学步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他们这个小家的幸福时光。

厨房里那些被烟火气熏得微微发黑的灶具,阳台上的那台“二手”缝纫机,甚至角落里女儿玩旧了的拨浪鼓……每一样都让她收拾的动作变得迟缓,心头涌上万千不舍。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王秀娟。她提着一篮子刚蒸好的红枣馍馍,一进门就看到地上堆放的打包箱,眼圈立刻就红了。

“真要走啦?”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想想你们刚来的时候,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这冷不丁就要走了,心里空落落的。”

向暖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拉她坐下:“嫂子,我也舍不得大家……以后肯定常回来看看。”

“唉,说是这么说,哪那么容易啊。”王秀娟抹了把眼睛,从篮子里拿出馍馍塞给向暖,“拿着,路上吃。去了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凡事多长个心眼,有啥难处就打电话回来!咱们这帮老姐妹,永远是你的娘家人!”

“嗯!我知道,嫂子!”向暖的鼻子也酸了。

王秀娟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叮嘱她新地方要注意什么,怎么和机关家属院的人相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王秀娟刚走,另外几位裁剪班的骨干嫂子也相约来了。

她们不仅人来了,还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物。

有的是自家腌的咸菜酱货,怕她到了新地方吃不惯;有的是一套漂亮实用的厨房用具;最让向暖感动的是,大家凑钱给她买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级的电动缝纫机头。

“小暖,这个你带着!咱的手艺不能丢!到了师部那边,肯定有更多发挥的地方!”

“就是!让那边的人也看看,咱们营里出去的军属,个个都是好样的!”

嫂子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眼里都闪着泪光,却都努力笑着。

她们感激向暖带着她们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更珍惜这份在困境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向暖看着那台崭新的缝纫机头,看着大家真诚的脸庞,眼泪再也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她挨个和嫂子们拥抱,哽咽着说:“谢谢大家……我……我肯定不会给咱们大院丢脸的!裁剪班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好好办下去!”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嫂子们异口同声,带着泪笑作一团。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几乎没断过人。

不止是相熟的嫂子,很多平时只是点头之交的邻居,甚至一些战士的家眷,都陆续过来道别,送上一些自家产的干货、特产,或者只是单纯地来说几句祝福的话。

“向暖嫂子,去了师部好啊,宋营长……哦不,宋科长肯定更有前途!”

“嫂子,你救人的事我们都记着呢,好人一定有好报!”

“以后带安安常回来玩啊!”

一声声真诚的问候和祝福,让向暖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她原本那点因为未知环境而产生的忐忑,渐渐被这些暖意冲淡了。

宋聿也比平时更忙,除了工作交接,还有许多战友和下属前来饯行。

他在家时间不多,但每次回来,看到屋里堆满的礼物和妻子微红的眼眶,总是沉默地拍拍她的肩膀,或者递上一杯温水。

晚上,等孩子睡了,两人一起整理东西。

宋聿负责打包书籍、文件和重物,动作依旧利落干脆,但速度却明显放慢了。

他拿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他们刚结婚时在老家拍的照片,那时向暖还带着几分少女的羞涩。

他用手指轻轻擦拭了一下玻璃表面,看了片刻,才小心地用软布包好,放进标着“重要物品”的箱子里。

向暖看着他细微的动作,知道这个看似冷硬的男人,心里同样装着对这个家和这片土地的眷恋。

“真有点舍不得这里。”向轻声道,环顾着这个渐渐变得空荡的房子。

宋聿停下手中的动作,走到她身边,揽住她的肩膀:“家在哪里,都一样。”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师部那边,幼儿园和学校更好。”

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方式,给她描绘未来的好处。

向暖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

是啊,为了孩子,为了他更好的发展,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搬家的前一天,向暖带着女儿,最后去了一趟裁剪班活动室。

嫂子们都在,屋里却没了往日哒哒的缝纫机声和热闹的说笑,大家安静地做着手里最后的活计,气氛有些伤感。

看到向暖进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向暖把女儿放下,让她自己去玩,然后走到屋子中央,对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嫂子们,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和支持。明天我就走了,以后班里的工作,就拜托大家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小暖……”嫂子们都围了上来,眼圈红红的。

“这个,留给大家。”向暖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递给王秀娟,“这是我整理的这些年摸索出来的裁剪技巧、图样还有一些管理的心得,不算什么好东西,希望能有点用。”

王秀娟接过笔记本,像捧着什么宝贝,重重地点点头:“小暖,你放心!我们一定把班子撑起来,绝不给你丢人!”

离开活动室,向暖抱着女儿,在院子里慢慢走着,和每一个遇到的人打招呼、道别。

夕阳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来接他们的卡车就停在了楼下。

宋聿和几个前来帮忙的战士一起,将打包好的行李一件件搬上车。

左邻右舍的灯都亮着,很多人早早起来,自发地聚在楼下送行。

王秀娟和几个嫂子更是哭成了泪人,不停地往向暖手里塞着煮熟的鸡蛋、洗好的水果。

“到了来个信儿!”

“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常回来!”

叮嘱声、祝福声、哽咽声交织在一起。

向暖抱着女儿,一一和大家拥抱告别,眼泪止不住地流。

小宋安似乎也感受到离别的气氛,瘪着小嘴,要哭不哭地看着那些熟悉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宋聿将最后一件行李固定好,走到向暖身边,对着送行的众人,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揽住向暖的肩膀,护着她和孩子坐上吉普车的副驾驶。

引擎发动,车子缓缓驶出大院。向暖抱着孩子,透过后车窗,不停地向后挥手。

晨光中,那些熟悉的身影越来越小,却依旧站在原地,用力地挥着手,直到拐过弯,再也看不见。

吉普车驶出营区大门,奔向宽阔的公路,也奔向他们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车厢里很安静,小宋安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向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轻轻擦去眼角的泪痕。

宋聿专注地开着车,伸出右手,轻轻覆盖在她放在腿上的左手上,温暖而有力。

向暖反手握住他,与他十指相扣。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虽然不舍旧友,但前方有更广阔的天地和属于他们的新征程。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80/111111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