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融入
吉普车驶离了熟悉的营区,将那片承载了太多欢笑与泪水的土地远远抛在身后。
车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田野村庄,逐渐变为更加开阔的平原和偶尔掠过的城镇。
小宋安对漫长的旅途感到不耐,哼哼唧唧了一阵,最终在车辆平稳的行驶中再次沉沉睡去。
向暖的心情如同车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交织着对过去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她默默地看着身边专注开车的男人,他侧脸线条冷硬,目光沉稳地望着前方,仿佛任何新的挑战都无法扰乱他的心绪。
这份沉稳悄然感染了她,让她那颗有些惶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经过大半天的颠簸,下午时分,车子终于驶入了一个规模明显大得多、规划也更整齐的军区大院。
这里的楼房更高,道路更宽,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穿着不同军种制服的军人及家属,氛围与他们之前所在的野战部队营区截然不同,透着一股机关单位特有的肃整和疏离感。
车子在一栋五层高的筒子楼前停下。这就是师部分配给他们的新家。
“到了。”宋聿熄了火,解开安全带。
向暖深吸一口气,抱着还在熟睡的女儿下了车。
立刻有师部机关安排好的小战士跑过来,利落地帮忙从卡车上卸行李。
新家在三楼。
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面积比之前的大一些,但依旧是水泥地,白灰墙,显得空荡而冷清。
厨房和卫生间是公用的,在楼道尽头。
条件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师部”那么好,甚至比他们之前住的还要陈旧一些。
向暖心里微微有些落差,但很快调整过来。
她知道,宋聿刚调过来,能分到这样的房子已经不错了。
“先收拾一下,让孩子睡会儿。”宋聿提着最重的行李箱进来,打量了一下房间,语气平淡,“东西慢慢归置。”
“嗯。”向暖点点头,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铺上带来的小毯子,将女儿轻轻放下。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开始默默收拾。
宋聿主要负责搬运重物和打扫卫生,向暖则细致地归置衣物和日常用品。
整个过程安静而高效,却少了点在新家安置时的兴奋感,更多的是一种面对陌生环境的审慎和沉默。
偶尔有邻居从门口经过,投来好奇而疏远的目光,点点头便算打过招呼,并没有人热情地上前搭话。
这种冷淡,与之前大院里嫂子们的热络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向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变。
直到天黑,才勉强将卧室和厨房常用的东西归置出个大概。
向暖用带来的小电炉煮了点面条,一家人简单吃了在新家的第一顿饭。
夜里,躺在陌生的、散发着淡淡霉味的床上,听着窗外完全不同的风声和远处隐约的车辆声,向暖有些失眠。
女儿似乎也睡得不踏实,翻来覆去。
“睡不着?”黑暗中,宋聿低沉的声音响起。
“嗯,”向暖轻轻应了一声,“有点认床。安安好像也不太习惯。”
宋聿沉默了一下,伸出手,将她和孩子一起揽进怀里。
他的胸膛宽阔而温暖,熟悉的气息驱散了些许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
“慢慢就习惯了。”他低声道,“星期天我去买点石灰和油漆,把墙刷一刷。”
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空泛的安慰。向暖心里一暖,往他怀里靠了靠:“嗯。”
第二天,宋聿一早便去新单位报到了。
向暖独自带着孩子,继续收拾这个新家。
她发现阳台的窗户有些漏风,厨房的水龙头也滴滴答答地漏水。
她叹了口气,找出工具,试着像宋聿平时那样修理,却弄得手忙脚乱,反而更糟。
正当她对着漏水的水龙头一筹莫展时,门口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需要帮忙吗?”
向暖抬起头,看到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男人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四五岁左右、怯生生的小男孩。
“啊,您好!”向暖连忙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这水龙头好像有点问题,我……”
那男人走进来,看了看:“哦,这个简单,垫片老化了。我那儿有新的,给你拿一个。”
他说着,很快从对门拿来了一个新的垫片和工具,三两下就修好了水龙头。
“真是太谢谢您了!”向暖连忙道谢,“您是……”
“我叫陈明,是师部宣传科的干事。”男人笑着自我介绍,指了指身边的小男孩,“这是我儿子,小宇。我们住对门。我爱人今天值班,不在家。”
“原来是陈干事,您好您好!我叫向暖,我爱人是宋聿,昨天刚搬来的。”向暖连忙自我介绍。
“知道,宋副科长,年轻有为,我们都听说了。”陈明笑道,态度很友好,“以后就是邻居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小宇,叫阿姨。”
小男孩怯生生地叫了声“阿姨”。
这对父子友好的态度,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向暖心中不少的阴霾和孤独感。她赶紧拿出带来的糖果给小宇吃。
有了陈明这个热心邻居的开头,向暖渐渐开始尝试融入新的环境。
她带着女儿在楼下晒太阳时,会主动和带孩子的家属打招呼;去公共厨房做饭时,也会试着和遇到的邻居聊上几句。
她发现,这里的家属成分更复杂,有像陈明爱人那样的机关干部,也有医院、学校的职工,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素质普遍较高,但也因此更加矜持和保持距离,不像之前野战部队大院那样纯粹和热络。
几天后,向暖决定去师部服务社看看,顺便买点菜。
服务社果然比之前营里的大得多,商品也更齐全。
她在日用品柜台流连时,听到旁边两位正在挑选毛线的家属在聊天。
“听说这次新调来的侦察科副科长,爱人了不得呢!”
“哦?怎么了?”
“好像之前在下面部队,跳进冰湖里救了个孩子,立了大功!上面表彰过的!”
“真的啊?这么厉害?怪不得能破格提拔上来……”
“是啊,估计不是一般人,厉害着呢……”
向暖在一旁听得面红耳赤,赶紧低下头假装看商品。
她没想到这事居然传得这么远,还给她贴上了一个“厉害”的标签。
这让她感到有些压力,生怕自己以后表现不好,对不起这个“名声”。
买了东西回家,在楼道里遇到陈明的爱人,一位在市医院当护士的姓赵的女士。
赵护士人很爽利,笑着对向暖说:“小向是吧?听说你手艺特别好,还会做衣服?以后有空教教我呗?”
向暖连忙谦虚道:“没有没有,就是自己瞎琢磨的,赵姐您过奖了。”
“嗨,别谦虚了!我都听我们家老陈说了,你爱人夸你心灵手巧呢!”赵护士笑道,“对了,过几天机关幼儿园有个亲子活动,你也带宝宝一起来参加吧,正好多认识几个人。”
向暖心里一动,这倒是个好机会,连忙答应下来。
晚上,她把这事跟宋聿说了,有些忐忑地问:“你说,我去合适吗?大家好像都……挺厉害的。”
她指的是听到的那些议论和自己感受到的无形压力。
宋聿正在看文件,闻言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有什么不合适?你很好。”
他的肯定总是这么简短而有力。向暖看着他沉静的目光,忽然就觉得安心了不少。
是啊,她就是她,没必要活给别人看。
亲子活动那天,向暖给女儿穿上了自己做的最漂亮的一条小裙子,自己也稍稍打扮了一下,鼓起勇气去了幼儿园。
活动上果然遇到了不少家属。大家对她这个“新来的”、“救过人的”宋科长爱人都很好奇,但接触下来,发现她说话温和,笑容甜美,并不像传言中那么“厉害”,反而很容易相处,再加上小宋安长得玉雪可爱,一点也不认生,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赵护士热心地帮她介绍了几位性格不错的家属,大家聊聊孩子,聊聊家常,距离很快就拉近了不少。
向暖发现,只要主动打开心扉,真诚待人,其实哪里都能交到朋友。
活动结束时,幼儿园园长还特意找到向暖,听说她以前组织过家属手工班,眼睛一亮,说幼儿园正好想给孩子们添置一些特色演出服和手工材料包,问她有没有兴趣参与。
向暖惊喜不已,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她立刻表示非常愿意尝试。
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新家被宋聿刷得洁白明亮,添置了几件简单的家具,越来越有家的味道。
向暖也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甚至还接到了来自幼儿园的第一个“订单”。
新家在白灰墙被刷得雪白,又添置了几件必备家具后,终于渐渐褪去了最初的冷清,开始有了生活的温度和气息。
向暖也像一株适应性极强的植物,慢慢在新的土壤里扎下了根。
她对幼儿园园长提到的演出服和手工材料包很上心。
这不仅仅是一单生意,更是她融入新环境、证明自己价值的绝佳机会。
她仔细研究了幼儿园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画了好几版设计图,又跑了好几家布料市场,对比挑选既安全环保又色彩鲜艳的布料。
晚上,宋聿在家时,她会把设计图拿给他看,征求他的意见。
宋聿虽然对童装一窍不通,但他有着惊人的空间想象力和实用主义审美。
“这个裙子的荷叶边,活动起来会不会绊倒孩子?”
“魔术贴比细带子更安全。”
“颜色可以更鲜亮些,小孩子喜欢。”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80/111111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