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赶紧关门滚蛋!
向暖愣了一下,随即巨大的惊喜和感动涌上心头:“你……你支持我?”
“嗯。”宋聿点头,语气一如既往的简洁,却重如千钧,“需要我做什么?”
没有质疑,没有阻拦,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向暖的眼圈瞬间就红了,她扑过去抱住他,把脸埋在他带着皂角清香的胸膛里:“老公……谢谢你……”
宋聿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手续可能有点复杂,我帮你问问政策。”
有了宋聿的支持,向暖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她先是找林嫂子和吴嫂子郑重地谈了一次,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两人一听,先是惊讶,随即是巨大的兴奋和支持。
“个体户?好啊!小暖!我支持你!咱们早该这么干了!名正言顺!”林嫂子一拍大腿,激动地说。
“嫂子……你……你真厉害……”吴嫂子也眼睛发亮,声音虽然还是小,却充满了敬佩和期待,“我……我都听你的!”
向暖拉着她们的手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要是真办起来了,你们就是元老!咱们一起干!”
接下来,就是跑手续。正如宋聿所料,过程并不轻松。虽然政策上已经允许,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尤其是涉及到军属,很多部门都格外谨慎。
宋聿动用了自己的人脉,私下找相关部门的熟人咨询政策,厘清流程。他陪着向暖一起去工商所、税务所,虽然话不多,但他挺拔的军装身影和沉稳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担保,让办事人员的态度客气了不少。
向暖则发挥了她所有的耐心和韧劲,一遍遍填写表格,准备材料,解释情况。她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包括经营内容、市场分析、甚至还有未来带动其他军属就业的设想,条理清晰,考虑周到,让接待的干部都刮目相看。
忙碌之余,他们还要抽空去看房子。最后在离大院不远的一条相对热闹的街面上,租下了一个小小的门面房,虽然旧了点,但位置不错,价格也合适。
装修、办理执照、购置设备……事情千头万绪,向暖忙得脚不沾地,人瘦了一圈,但眼睛却越来越亮。宋聿则默默地在她身后,解决着那些她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协调水电安装,比如找可靠的装修工人。
林嫂子和吴嫂子也没闲着,一边继续完成现有的订单,一边帮着打扫新店面,干劲十足,仿佛那是她们自己的事业。
这个过程里,向暖决定做个体户的消息也在大院里慢慢传开了。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佩服她胆量和能力的,也有暗中观望甚至说风凉话的。
“宋科长爱人真是能耐啊,都要当老板了!”
“个体户啊……能行吗?万一赔了怎么办?”
“一个女的,折腾什么呀,好好在家带孩子不好吗?”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传到了向暖耳朵里。她不是没受影响,偶尔也会感到压力和自我怀疑。但每当这时,宋聿总会看似无意地说一句:“不用听别人怎么说。”或者在她深夜对账时,默默递上一杯热牛奶。林嫂子和吴嫂子也总是用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看着她。
这些无声的支持,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所有手续终于跑妥,店面也简单装修布置好了。虽然简陋,但门口挂上了崭新的营业执照,“暖聿服装加工店”几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暖聿”,取了他们两人名字里的各一个字。向暖说,这店是他们的共同心血。
开业那天,没有敲锣打鼓的排场,只是邀请了平时关系好的几位邻居和战友,简单热闹了一下。李政委和王主任居然也派人送来了花篮表示祝贺,这让向暖倍感意外和鼓舞。
小店正式开张营业。向暖负责设计和对外接单,林嫂子负责裁剪和缝纫主力,吴嫂子则专攻精细的刺绣和手工部分。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因为之前积累的好口碑,开业后生意居然很不错。除了老客户,还吸引了一些新的顾客。小小的店面里,整天忙碌却井然有序。
向暖更累了,要管生意,要管技术,还要兼顾家庭。但她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眼神明亮,举止干练,处理起事情来越发沉稳大气。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在丈夫怀里撒娇的小女人,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创业女性。
宋聿看着妻子的变化,眼底的骄傲日益加深。他依旧话不多,却用行动支持着她:每天雷打不动地接送孩子,周末带孩子去玩让她能休息半天,甚至偶尔还会在她忙得忘了吃饭时,把饭直接送到店里。
一天晚上,向暖盘完账,看着本月虽然不算丰厚但却清晰稳定的利润,以及林嫂子和吴嫂子拿到分红时激动喜悦的样子,她靠在宋聿怀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老公,虽然累,但心里特别踏实。”她轻声说,“好像……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宋聿揽紧她,下巴蹭着她的发顶:“嗯。你做得很好。”
“暖聿服装加工店”的顺利开张,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在大院及其周边泛起了层层涟漪。向暖的胆识和能干,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但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神经,引来了一些暗处的目光。
小店生意步入正轨后,向暖不再满足于仅仅承接来料加工和定制订单。她发现,市面上成衣款式老旧,而她的眼光和手艺恰好能弥补这个空缺。于是,她利用边角料,尝试着设计制作了几款新颖别致的儿童背带裤和女士衬衫,挂在店里作为样品展示。没想到,这些款式大受欢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人专门慕名而来购买成衣。
这给了向暖极大的信心。她开始小批量地制作一些成衣出售,这比单纯加工利润更高,也更能体现她的设计理念。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货源,她不再局限于本地的布料商店,开始壮着胆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坐长途汽车去邻省一个更大的批发市场采购布料。那里的布料花色更多,价格也更实惠。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暖聿服装加工店”的生意更加红火,但也真正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这其中,就包括街角那家“国营红星缝纫社”的主任,赵德顺。
红星缝纫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承接一些公家的制服改制、修补业务,服务态度差,款式老旧,效率低下,早已是门可罗雀。以前,附近居民没什么选择,只能忍气吞声地去那里。但自从向暖的店开张后,以其优质的服务、新颖的款式和公道的价格,迅速抢走了红星缝纫社几乎所有的零散客户。赵德顺原本并没把一个小小的个体户放在眼里,直到发现连街道办准备定制一批新窗帘的活儿都被向暖截了去,他才真正感到了威胁和愤怒。
在他看来,向暖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是“不正当竞争”。他几次三番找借口到向暖的店里转悠,话里话外透着敲打和威胁,说什么“个体经营要守规矩”、“不能扰乱市场秩序”,甚至暗示向暖的布料来源“有问题”。向暖起初还客气地解释,后来见对方来者不善,便也态度不卑不亢地顶了回去,强调自己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软的不行,赵德顺便动了歪心思。他有个外甥,名叫王彪,是这一带出了名的混混,游手好闲,纠集了几个狐朋狗友,干些欺行霸市的勾当。赵德顺许以好处,王彪便拍着胸脯保证,要给“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娘们儿”一点颜色看看。
这天下午,天色有些阴沉。向暖刚从邻省批发市场风尘仆仆地回来,带着几大包新采购的布料。林嫂子和吴嫂子欣喜地迎上来,一边帮忙卸货,一边兴奋地翻看新料子,讨论着能做哪些新款式。小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这温馨的气氛很快就被打破了。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店门口,为首的就是王彪,他嘴里叼着烟卷,斜着眼打量着小店的招牌和橱窗里的成衣样品。
“哟,生意不错啊,老板娘。”王彪一脚踏进店里,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向暖心里一紧,直觉来者不善。她示意林嫂子和吴嫂子先把布料收好,自己镇定地走上前:“几位同志,想做衣服还是买成衣?”
王彪没接话,用手扒拉了一下挂着的成衣,力道很大,衣架差点被扯下来。“听说你这儿的衣服挺时髦啊,就是不知道料子结不结实,别是骗人的吧?”
“我们的布料都是正规渠道进的,质量有保证。”向暖尽量保持语气平静。
“正规渠道?”王彪嗤笑一声,猛地提高音量,“我看不见得吧!有人举报你们偷税漏税,还用次品布料冒充好货,欺骗群众!”
他身后的几个混混也跟着起哄:“对!举报你们!”“黑心个体户!”“赶紧关门滚蛋!”
这突如其来的污蔑和喧哗,立刻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林嫂子气得脸通红,想要争辩,被向暖用眼神制止了。吴嫂子则吓得脸色发白,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向暖知道,这些人就是来找茬的,讲道理是没用的。她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各位,我们店合法经营,有营业执照,依法纳税。你们说的这些,纯属造谣。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让工商或者税务部门的同志来检查。”
“检查?用不着!”王彪嚣张地一挥手,“老子今天就是来替大伙儿主持公道的!你这店,我看就别开了!”说着,他使了个眼色,一个混混伸手就要去扯挂在墙上的样品衣服。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80/1111110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