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西域博弈探虚实,火炮研发破困局
三月的西域,风沙仍带着刺骨的寒意。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使团正沿着丝绸之路缓缓前行,为首的沈太傅身着深蓝色官袍,腰间系着大靖的金鱼符,虽已年过花甲,却依旧精神矍铄。他勒住马缰,望向远处连绵的雪山,轻声对身边的工部工匠刘师傅说道:“刘师傅,再有三日便能抵达楼兰王城,你可得把那‘查验贡品’的由头演得像些,切不可让楼兰人察觉我们的真实目的。”
刘师傅捧着一个装满工具的木箱,笑着点头:“太傅放心,小的在工部做了三十年工匠,查验器物的话术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只是那‘惊雷炮’到底长什么样,小的心里还是没底,怕到时候漏了马脚。”
“无妨。” 沈太傅从袖中取出一张草图,递给刘师傅,“这是皇后娘娘亲自画的火炮雏形图,虽未必与安息国的一模一样,但核心结构相差不远。你只需记住,重点观察炮筒厚度、炮尾接口与点火装置,至于其他细节,可借口‘贡品需仔细记录’,慢慢绘制图样。”
刘师傅接过草图,只见纸上画着一根空心铁管,下方有支架,尾部还标注着 “引火孔”,旁边密密麻麻写着尺寸比例,心中顿时有了底:“皇后娘娘真是心思缜密,有了这图,小的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使团继续前行,沿途不时能看到楼兰部落的巡逻兵。这些巡逻兵身着皮甲,手持弯刀,目光警惕地盯着使团,显然对大靖的突然到访心存戒备。沈太傅早已料到这一点,每次遇到巡逻兵,都让随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 —— 丝绸、茶叶与瓷器,笑着说道:“我乃大靖太傅沈敬,奉陛下之命,前来慰问楼兰首领,这些都是大靖皇帝的心意,还请各位将军代为转达。”
巡逻兵们见礼物丰厚,态度渐渐缓和,虽仍全程跟随使团,却不再刻意刁难。沈太傅心中清楚,这不过是楼兰人的表面功夫,真正的考验,还在王城之中。
三日后,使团终于抵达楼兰王城。这座王城建在绿洲之上,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虽不如大靖的城墙坚固,却也颇具规模。楼兰首领摩柯身着镶嵌宝石的皮袍,率领部落贵族在城门口迎接,脸上堆着笑容,眼神中却藏着警惕:“沈太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本王已备好了宴席,为太傅接风洗尘。”
沈太傅笑着回礼:“多谢摩柯首领。此次前来,一是为慰问首领与楼兰百姓,二是奉陛下之命,查验西域贡品 —— 往年这个时候,西域各国的贡品都已送至京城,可今年楼兰的贡品迟迟未到,陛下担心路上出了变故,特意让老夫前来看看。”
摩柯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镇定:“贡品早已备好,只是前些日子草原上有狼群出没,怕耽误了行程,便暂时搁置了。等太傅办完公事,本王立刻让人将贡品送往京城。”
沈太傅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如此便好。老夫此次还带来了工部的工匠,若是贡品有损坏,也好让工匠帮忙修缮,不耽误送京的时辰。”
摩柯不知是计,连忙点头:“太傅考虑周全,那就有劳工匠师傅了。”
当晚,摩柯在王宫内举办了盛大的宴席。宴席上,烤全羊、葡萄酒摆满了桌子,楼兰贵族们载歌载舞,试图用热闹的氛围掩盖心中的不安。沈太傅一边与摩柯谈笑风生,一边暗中观察 —— 他发现不少贵族腰间都配着新式弯刀,刀刃闪烁着寒光,显然是近期新打造的兵器;更重要的是,他看到王宫西侧的马厩里,拴着数十匹健壮的骆驼,骆驼背上盖着黑布,隐约能看到金属的光泽,想必就是那三门 “惊雷炮”。
宴席过半,沈太傅借口醉酒,起身告辞。回到驿馆后,他立刻召来刘师傅与两名暗卫,压低声音说道:“王宫西侧的马厩里藏着火炮,刘师傅明日以‘查验贡品需用宽敞场地’为由,设法进入马厩,绘制火炮的图样;你们二人则暗中观察楼兰的兵力部署,尤其是城门与城墙的守卫情况,务必在三日内将情报传回京城。”
“属下遵命!” 三人齐声应下,各自准备去了。
次日清晨,刘师傅按照计划,找到摩柯,笑着说道:“摩柯首领,查验贡品需要宽敞干燥的场地,昨日路过王宫西侧的马厩,见那里空间不小,不知能否借用几日?”
摩柯心中犹豫,马厩里藏着火炮,若是让工匠进去,万一被发现可就麻烦了。可他又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若是强行拒绝,反而会引起怀疑。思索片刻后,他咬牙点头:“既然工匠师傅需要,那就用马厩吧。只是马厩里有不少骆驼,还请师傅们多担待。”
“多谢首领体谅!” 刘师傅心中大喜,连忙带着两名助手,推着工具车前往马厩。
马厩内,果然拴着数十匹骆驼,其中三匹骆驼的背上,盖着厚重的黑布。刘师傅故作镇定地整理工具,趁守卫不注意,悄悄掀开黑布的一角 —— 只见黑布下是一门约一人高的铁炮,炮筒粗壮,尾部有一个小孔,与凌燕画的草图基本一致。他快速记下炮筒的长度与直径,又用炭笔在纸上悄悄勾勒出炮架的形状,心中暗暗感叹:“这火炮果然笨重,难怪需要骆驼来拉。”
就在刘师傅即将完成图样时,一名守卫突然走了过来,厉声问道:“你在画什么?”
刘师傅心中一惊,随即又镇定下来,笑着举起手中的纸:“这位将军别误会,小的是在记录贡品的摆放位置,免得查验时弄混了。你看,这些丝绸、茶叶都要一一登记,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守卫凑上前,见纸上画的确实是贡品的摆放示意图,便不再怀疑,转身离开了。刘师傅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加快速度完成图样,随后将图样藏在工具车的夹层里,继续 “查验” 贡品。
与此同时,两名暗卫也在暗中行动。他们装扮成商贩,在王城内四处打探,发现楼兰的青壮年男子大多被编入了军队,每日都在城外的草原上训练;城墙边还堆放着大量的石块与弓箭,显然是在做战斗准备。更令人担忧的是,暗卫还看到几名北狄人出入王宫,与摩柯密谈,想必是在商议联合叛乱的事宜。
三日后,沈太傅以 “需将贡品清单传回京城” 为由,让暗卫带着情报与火炮的图样,快马加鞭返回京城。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楼兰,与摩柯周旋,拖延时间,为大靖的备战争取机会。
此时的京城,工部的火器作坊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凌燕亲自坐镇,与工匠们一同研发火炮。作坊中央,放着一根刚锻造好的空心铁管,这是按照刘师傅传回的图样,用新式熔炉打造的,管壁厚度均匀,比安息国的火炮轻便不少。
“皇后娘娘,这铁管已经锻造好了,接下来该装支架与引火孔了。” 工匠们围在凌燕身边,眼中满是期待。
凌燕点了点头,拿起一把小锤,指着铁管下方说道:“支架要做成可折叠的,这样运输时更方便;引火孔要斜着钻,避免火药受潮。另外,炮筒内部要打磨光滑,减少弹丸的阻力,这样射程才能更远。”
工匠们按照凌燕的指示,开始忙碌起来。凌燕则走到一旁的桌子前,桌上摆放着硝石、硫磺与木炭,她正在调整火药的配比。之前她已做过多次试验,发现当硝石占七成、硫磺占一成、木炭占两成时,火药的威力最大,且不易受潮。
“娘娘,您看这火药的颜色,比之前鲜亮多了!” 一名工匠凑上前,看着凌燕调配好的火药,兴奋地说道。
凌燕笑着点头:“这是因为我们筛选了细硝石,还加入了少量的炭粉防潮。等火炮做好了,我们就去城外试验,看看威力如何。”
五日后,火炮终于制作完成。这门火炮高约五尺,炮筒长三尺,支架可折叠,只需两匹马拉动,比安息国的火炮轻便了许多。凌燕与萧景珩亲自前往城外的试验场,准备检验火炮的威力。
试验场上,早已挖好了一道土坡,作为靶子。士兵们将火炮架好,填入火药与铁弹,凌燕亲自点燃引火绳。“轰!” 一声巨响,铁弹呼啸着飞出,重重砸在土坡上,炸开一个三尺深的大坑。
“太好了!威力比预想的还要大!” 萧景珩看着土坡上的大坑,激动地说道,“这门火炮,比安息国的强太多了!”
凌燕也松了口气,笑着说道:“陛下,这还只是初步成果。我们还可以继续改良 —— 比如在炮筒外加上散热套,避免连续发射导致炮筒过热;再研发不同类型的弹丸,比如霰弹,近距离作战时威力更大。”
萧景珩连连点头:“好!朕立刻下令,让工部扩大火器作坊的规模,多造这种火炮,同时组建一支专门的炮兵部队,由赵毅负责训练。等赵毅的骑兵队抵达西域后,便可带着火炮,协助都护府防守。”
就在此时,一名暗卫快马加鞭赶到试验场,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陛下,皇后娘娘,沈太傅从西域传回情报 —— 楼兰首领摩柯已与北狄残余势力达成协议,约定在四月初十,趁西域都护府换防之际,发动叛乱,夺取都护府的控制权!”
萧景珩脸色一沉:“四月初十?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赵毅的骑兵队现在到哪里了?”
暗卫连忙回道:“赵将军的骑兵队已抵达玉门关,距离西域都护府还有五日的路程。”
凌燕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一方面,让赵毅率领骑兵队日夜兼程,务必在四月初十前抵达都护府;另一方面,让沈太傅在楼兰继续周旋,设法拖延摩柯的行动;同时,让西域都护府的守军提前做好准备,加固城墙,囤积粮草,等待援军。”
萧景珩点头赞同,立刻下令:“传朕旨意,让赵毅率军加速前进,沿途不得停留;让沈太傅不惜一切代价,拖延摩柯叛乱的时间;让西域都护府都护李谦,即刻加强城防,若遇叛军进攻,务必坚守待援!”
旨意下达后,各方立刻行动起来。赵毅接到命令后,率领骑兵队放弃休息,日夜兼程向西域都护府进发,士兵们每人携带三日的干粮,战马累了就换备用马,只为能尽早抵达目的地。
西域都护府内,都护李谦接到旨意后,立刻召集将领,部署防御。他让人加固城墙,在城墙外挖掘深沟,还将城内的青壮年男子组织起来,编入民兵队,协助守军防守。同时,他还派人前往于阗、疏勒部落,请求他们出兵支援 —— 这两个部落与大靖一向友好,得知楼兰要叛乱后,立刻答应出兵,约定在四月初十前后抵达都护府。
楼兰王城内,沈太傅得知摩柯约定的叛乱时间后,心中焦急。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拖延半个月。思索片刻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 以 “贡品需挑选最优等的送往京城” 为由,让摩柯组织部落百姓采摘新茶、挑选丝绸,这样既能拖延时间,又能分散楼兰的兵力。
沈太傅找到摩柯,笑着说道:“摩柯首领,大靖陛下对西域贡品极为重视,尤其是楼兰的茶叶与丝绸,更是宫中的珍品。老夫看近日天气晴好,不如组织百姓采摘新茶、挑选丝绸,选出最好的贡品送往京城,也让陛下知道楼兰的诚意。”
摩柯不知是计,心想:“不过是采摘茶叶、挑选丝绸,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还能让大靖放松警惕,何乐而不为?” 便点头答应:“太傅说得是,本王立刻让人组织百姓去做。”
接下来的几日,楼兰的百姓们都忙着采摘新茶、挑选丝绸,青壮年男子也被抽掉了一部分,训练的时间大大减少。摩柯虽然有些不满,却也不好拒绝沈太傅的 “好意”,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四月初五,赵毅的骑兵队终于抵达西域都护府。此时的都护府,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城墙加高了三尺,城外的深沟里灌满了水,士兵们手持弓箭与长枪,严阵以待。赵毅刚到都护府,便立刻与李谦商议防御策略:“李都护,叛军约定在四月初十进攻,我们还有五日的时间。我带来了十门新式火炮,可在城墙两侧部署,形成交叉火力;另外,于阗与疏勒的援军也将在近日抵达,届时我们内外夹击,定能击退叛军。”
李谦心中大喜:“有赵将军与新式火炮相助,何愁叛军不灭!”
四月初八,于阗与疏勒的援军如期抵达,两支军队共三万余人,与赵毅的一万骑兵队、都护府的两万守军汇合,总兵力达到六万,与叛军的兵力基本持平。赵毅将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坚守城墙,用火炮与弓箭抵御叛军进攻;一部分埋伏在都护府两侧的山谷中,待叛军攻城时发动突袭;还有一部分与于阗、疏勒的援军一起,在城外的草原上布阵,准备与叛军正面交锋。
四月初十,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草原上,摩柯便率领楼兰、龟兹的五万大军,以及北狄残余势力的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西域都护府进发。摩柯骑着高头大马,看着前方的都护府,眼中满是贪婪:“今日,我们定要拿下都护府,让大靖知道,西域是我们的天下!”
叛军很快便抵达都护府城下。摩柯下令:“将‘惊雷炮’推上来,轰开城墙!” 两名士兵推着一门火炮上前,填入火药与铁弹,点燃引火绳。“轰!” 一声巨响,铁弹砸在城墙上,却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坑 —— 这火炮的威力,远不如摩柯预想的那般强大。
摩柯脸色一沉:“怎么回事?为何威力这么小?” 身边的北狄首领冷笑着说道:“首领有所不知,这火炮本就是安息国的次品,威力有限。不过没关系,我们的兵力比大靖多,就算没有火炮,也能攻下都护府!”
摩柯咬了咬牙,下令:“全军进攻!拿下都护府,赏黄金千两!” 叛军们像潮水般冲向城墙,手持云梯,试图爬上城墙。
城墙上的大靖士兵早已做好准备,赵毅一声令下:“开火!” 十门新式火炮同时发射,铁弹呼啸着飞向叛军,瞬间倒下一片。叛军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的火炮,吓得纷纷后退,阵型大乱。
摩柯见状,气得怒吼:“一群废物!给本王冲!谁要是后退,军法处置!” 叛军们在首领的逼迫下,再次冲向城墙,可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弓箭与火炮。
就在此时,都护府两侧的山谷中突然冲出一支军队,高喊着:“大靖必胜!叛军必败!” 原来是赵毅安排的伏兵。叛军腹背受敌,更加慌乱,不少士兵开始逃跑。
城外的草原上,于阗与疏勒的援军也发动了进攻。他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冲向叛军的侧翼。叛军本就军心涣散,面对三路夹击,很快便溃不成军。
摩柯看着溃败的军队,知道大势已去,想要骑马逃跑,却被赵毅一箭射中肩膀,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士兵们一拥而上,将摩柯生擒。北狄首领见摩柯被俘,想要率军突围,却被于阗首领斩杀。
这场叛乱,最终以大靖的胜利告终。叛军五万大军,战死两万,被俘三万,北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楼兰与龟兹部落也归顺了大靖。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60/502558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