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夙砂公主重生后:这皇嫂我不当了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仁心初显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仁心初显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间,夏时悠夏时安已是八岁,两个孩子如同精心浇灌的幼苗,在太平盛世的暖阳与和风下,舒展着各自独特的枝叶。

这一日,夏静炎在宣政殿与几位重臣商议陇西一带春旱之后的善后事宜。陇西地瘠,去岁收成本就寻常,今春又逢大旱,虽未酿成大规模流离,但百姓生计已然艰难。户部依据旧例,拟定了减免部分粮赋、并拨付钱粮赈济的章程。

“依臣等所见,陇西三郡,可免去今岁三成粮赋,另从就近粮仓调拨五万石粮食,分发受灾各县,助其度过青黄不接之时……”户部尚书躬身奏报。

几位参与议事的大臣纷纷点头,认为此方案稳妥,既能体现朝廷恩德,又不至于使国库负担过重。

夏静炎沉吟不语,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他深知陇西情况,三成减免,五万石粮食,对于缓解灾情虽有助益,却难称宽厚。正思忖间,目光无意中扫过坐在侧后方、安静旁听的女儿。

夏时悠今日穿着一身淡青色的宫装,越发显得沉静。她并未像往常一样只是聆听,小眉头微微蹙着,似乎在努力理解着什么。她面前的小几上,摊开着一本《山河舆图》,小手正指着陇西的位置。

“父皇,”她见父皇目光看来,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殿内众人听清,“儿臣刚才听尚书大人说,要免去三成粮赋。”

“嗯,”夏静炎温和地看向她,“悠儿有何想法?”

时悠放下手中的细毛笔,抬起清澈的眸子,很认真地问:“免去三成,那,那些田里收成很少很少,或者甚至颗粒无收的伯伯叔叔们,剩下的七成,他们能交得上吗?如果交不上,他们会不会……像书里写的那样,要卖掉家里的牛,或者甚至离开家乡?”

她的话语带着孩童的直白和对书中描绘“流民”景象的隐约恐惧。“母后说过,民以食为天。田地是他们活命的根本。如果连根本都没有了,减免三成,好像……好像也解不了渴。”她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词句,“儿臣前日读史,看到前朝有位贤明的君主,在遇到大灾时,会下旨‘缮免’就是全部免除那一年的赋税,让百姓能喘口气,好好恢复力气,来年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她顿了顿,小手无意识地捏着衣角,声音更轻了些,却带着一种恳切:“父皇,陇西的伯伯叔叔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不是就是能‘喘口气’?我们锦绣现在不是很富足吗?少收一些粮食,国库应该应该也承受得起吧?让他们的碗里能多一碗稠粥,是不是比我们库房里多几囤粮食,更重要?”

话音落下,宣政殿内一片寂静。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眼中皆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八岁稚龄,竟能思虑至此?!她不仅看到了减免三成背后的不足,更引经据典,提出了“缮免”之策,其核心,是那份超越年龄的、对民生疾苦的深切体恤与悲悯!这已非单纯的聪慧,而是与生俱来的仁君气度!

户部尚书老脸微红,躬身道:“公主殿下仁心,体恤民瘼,老臣…老臣惭愧!殿下所言极是,唯有让民力得以休养生息,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夏静炎看着女儿,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澎湃情感。他仿佛看到,一颗仁德的种子,已在女儿心中深深扎根,正破土而出,散发出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好!便依宸华公主所言!”夏静炎声音朗澈,带着决断,“陇西三郡,今岁粮赋,全部缮免!另,从内帑拨银十万两,购买粮种、农具,于开春前发放至受灾农户手中,助其恢复生产!”

“陛下圣明!公主殿下仁德!”殿内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

此事很快传遍朝野,夏时悠“仁心公主”的名声不胫而走。

数日后,朝中一位年过七旬曾为三朝元老,如今已致仕荣养的林阁老,因感染风寒,病势沉重。夏静炎念其功勋,特派太医前往诊治,并赐下珍贵药材。

消息传到宫中,凤戏阳正吩咐内务府准备些适宜的慰问品。时悠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等母后吩咐完毕,她走上前,轻轻拉住凤戏阳的衣袖。

“母后,”她仰着小脸,眼中带着关切,“那位生病的林爷爷,是不是就是上次儿臣在御花园遇到,还给儿臣讲过前朝典故的那位白胡子老爷爷?”

凤戏阳有些意外,蹲下身与她平视:“悠儿还记得林阁老?”

时悠点点头:“记得。林爷爷讲的故事很好听,他说话很慢,很和气。他病了,儿臣想去看看他,可以吗?”

凤戏阳微微蹙眉。按制,皇子公主金枝玉叶,鲜少亲自探视臣子,更遑论是病中,恐有忌讳。但她看着女儿清澈眸中那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关切,拒绝的话便说不出口。她柔声道:“林阁老病中,需要静养。悠儿的心意,母后派人转达可好?”

时悠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母后,书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林爷爷是长辈,还是为朝廷立过功劳的长辈。他现在病了,一定很难受。儿臣只是想去看看他,告诉他好好吃药,快点好起来。儿臣不会吵闹,就在窗外看一眼,也不行吗?”

她的话语恳切,引用的道理也让凤戏阳动容。最终,凤戏阳征得了夏静炎的同意,次日,便带着时悠,轻车简从,去了林府。

林府上下得知皇后与公主亲至,惶恐不已。时悠却并无半分骄矜,她阻止了林家人要大礼参拜的举动,跟着母后安静地来到林阁老养病的院落外。

她没有进屋,只是站在廊下,透过微微开启的窗扉,看着榻上形容憔悴、昏睡着的老人。她小声地问候候在旁边的林阁老之子:“林伯伯,林爷爷今天好些了吗?还咳嗽得厉害吗?”

那关切的神情,那软糯真诚的话语,让林家众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临走时,时悠还将自己平日里舍不得吃攒下来的几颗御膳房特制的润喉糖膏,交给了林阁老的孙子,小声叮嘱:“等林爷爷醒了,不舒服的时候,含一颗这个,会舒服一点。”

这件事,经由林家人之口传出,更是让朝野上下对这位年仅八岁的小公主刮目相看。这份发自内心的、对老臣的尊敬与关怀,远比任何赏赐更暖人心。

夏时悠,这位在盛世安宁中成长的公主,正以其与生俱来的仁厚心地、敏锐的洞察力与悲悯情怀,悄然展现着未来一代仁君的风范与气度,如同温润的玉石,在时光的打磨下,渐渐散发出内敛而持久的光芒。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49/432301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