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替嫁顶级男配,我搬空娘家去流放 > 第187章 送你了

第187章 送你了


清平镇的大集果然人多,摊子多的不得了。

他们刚把摊子摆好,周围就围过来不少人。

傅明雪掀开盖在竹篮上的湿麻布,青蟹立马挥舞着肥硕的大钳。

泸沽虾在盆底蹦跳,沾着水珠的外壳在阳光下泛着鲜亮的光泽。

多亏了林昭昭偷偷加的灵泉水,这些海货比寻常的鲜活不少,连钳子里的肉都透着饱满劲儿。

“这青蟹怎么卖?”  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率先开口,眼神直勾勾盯着竹篮里最大的那只青蟹。

他是读书人,最好饮酒品蟹,每次大集都来看看有没有品相好的螃蟹。

韦婶子在一旁帮腔:“这位爷好眼光!这青蟹是今早刚从海里捞的,个个肥得流油,绝对好品相!”

她没有说价格,只是一个劲儿的夸林昭昭螃蟹,可人家书生就吃这一套。

那书生看了看林昭昭的蟹,又看了看韦婶子的,点点头:“的确是人家年轻人的要好的多,多少钱一只?”

林昭昭道:“这一只蟹能有七八两重呢,这些是三十文一只!”

三十文!

三十文能买一升白米了!

周围看着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而书生却扬了扬眉毛:“的确如此,那这几只都给我捆起来吧。”

他指了一下,那十只最大、品相最好的都被他包圆了。

傅明雪麻利的在边上捆螃蟹——他竟然连螃蟹都捆的又快又好。

很快把螃蟹给了书生,他们第一笔就赚到了三百文。

韦婶子在边上佩服的不行:“还是你们厉害啊,这么好的螃蟹都被你们捡着了。”

好在她的语气里只有羡慕,没有其他的心思。

开张第一笔买卖,就来了个开门红。

尤其是这三十文一只的青蟹,一下子就把这名声打了出去。

消息一传开,来买海货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要泸沽虾,林昭昭报了  “二十文一斤”,也是高价。

林昭昭干脆调了一个蘸碟,让想买的人直接生吃一个泸沽虾。

对方尝了尝刚剥开的虾肉,只觉得鲜甜紧实,配上蘸碟那真是鲜香无比。

这也是有钱的主,吃着好吃就愿意买账。

一下就买了五斤,甚至把林昭昭的蘸料都买走了。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意好到爆炸,连着韦婶子的青蟹都卖光了。

虽然她的青蟹鲜活程度差一点儿所以价格要低一些,但是也比她之前卖的好多了。

而且因为客人比较多,她带来的干货都卖的差不多了。

林昭昭这边,青蟹和泸沽虾早就卖光了,可旁边的花蛤却还剩一点儿。

这还是因为有的客人看她的青蟹好,顺带买一点儿花蛤才卖出去了。

不然人家一听  “花蛤八文一斤”,都摇着头走开了。

有人嘀咕着:“太贵了!那边才五文,还比你这大呢!”

林昭昭也不着急,她本就没指望靠花蛤赚钱,卖低了有点可惜她的空间水。

就算是最后剩下又带回去,中午他们自家还能吃一顿花蛤粉丝汤。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素色布裙的女子慢慢走了过来。

她面色苍白,裙摆上还沾着泥点,眼神落在花蛤上。

犹豫了半天,才小声问:“姑娘,这花蛤......多少钱啊?”

林昭昭习惯性的回道:“八文钱一斤。”

那女子似是被吓了一跳,惊道:“八文?!”

她说着,便抬手拿了一个花蛤查看,声音又弱了下来:“这品相好,倒是真的要八文。”

她的声音有点低落,但是攥着花蛤没有放开,涨红了脸道:“那......那你能不能卖一文钱的给我。”

她也知道说这话有点不合适。

刚刚前面那边花蛤五文一斤,她一说要一文钱买二两,被那老板骂着给撵了出来。

现在这个八文钱,她一文钱只能买到一两多,可能也就三四个花蛤而已。

人家可能更认为她是来捣乱的了!

林昭昭抬头看她,见她眼眶泛红,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不像是故意压价的样子。

便温和地问:“妹子,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了?”

女子没想到她没说她捣乱,还看出了她的窘迫,并温言询问。

她被问得一愣,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哽咽着说:“我祖母是海边人,病了有一段时间了,大夫说......说没多少日子了。”

“她这辈子就爱吃海鲜,总念叨着小时候在海边赶海的日子,我想给她买点,可我身上......就剩一文钱了。”

她说着,把手里攥了一路的一个铜板递了过来。

递过来时手还在抖,“我知道不够,可我实在没办法了,能不能......能不能卖给我几个?”

林昭昭看着她手里带着体温铜钱,又看了看她泛红的眼眶,心里一软。

她拿起旁边装花蛤的篮子,里头还剩下约莫一两斤的花蛤。

直接递到女子手里:“妹子,这花蛤你拿回去给你祖母吃,不要钱。”

女子愣住了,不敢接:“这怎么行?您做生意也不容易......”

她是在京城长大的,从来没有赶过海。

但是从小祖母就喜欢跟她说这些事,她知道赶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女子可能忙活了一宿才抓了这么些,送给她可真是太珍贵了。

“没事,”  林昭昭笑着把篮子塞到她手里,“谁还没个难的时候?老太太临了临能吃上口顺心的,比我卖这点钱强。”

女子拿着篮子,眼泪掉得更凶了。

她突然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林昭昭磕了个响头:“姑娘,您真是好人!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林昭昭连忙把她扶起来:“快起来,别这样!赶紧回去给老太太做花蛤吧,别让她等急了。”

女子又连声道谢,才拿着篮子快步离开。

周围的人见了,都夸林昭昭心善,还有人说:“这不是陈家老太太那孙女吗?听说是在京城长大的。”

有人接话道:“没想到陈家老太太年轻人那么好的大善人,现在落到这么个下场,真是让人唏嘘啊~~”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22/433668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