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第857章
一个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怎么可能突然写出如此老练沉稳的文章?
这不合常理!
张浚的眼神,锐利如鹰。
沉吟片刻,他突然对李若水说道:“李尚书,可否将冯令的原始考卷,一并调来?”
宋朝的科举制度,为了防止舞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糊名”,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全部密封,阅卷官看不到。
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聪明的考生,可以通过在文章中留下特定的“暗号”,让相熟的考官认出自己。
更何况,考官还可能通过辨认笔迹来徇私。
所以,宋朝还发明了更绝的一招:“誊录”。
所有考生的原始答卷,都会由礼部专门的誊录官,用统一的朱砂笔,重新抄写一遍。
然后,阅卷官们批改的,是这份抄写后的“副本”。
如此一来,笔迹不同、暗号难寻,公平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按理说,原始考卷和誊录后的考卷,内容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张浚提出要看原始考卷,只是出于一个监察官的职业本能。
李若水没有多想,立刻命人从尘封的档案库里,找出了冯令那份用墨笔书写的原始答卷。
两份卷子,并排放在了桌案上。
一份,是朱笔誊抄的,文采斐然。
一份,是墨笔手写的,字迹潦草。
张浚拿起那份原始答卷,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就变了!
这份原始答卷上,策论部分,大段大段的空白!
许多关键问题,冯令根本就没有回答!仅有的几段文字,也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
更让张浚瞳孔猛缩的是,在这些杂乱的文字中,频繁出现了几个不常用的词组。
在科举文章中,平白无故地、大量地使用这些词汇,是什么意思?
这是典型的“关节”!是考生和考官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暗号!
真相,在这一刻,昭然若揭!
冯令根本就没怎么答题!
他只是在卷子上,用这些特殊的词汇,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某个被他买通的礼部誊录官,在抄写他的卷子时,看到了这些“关节”,便心领神会。
这个誊录官,不仅没有照实抄写,反而大笔一挥,亲自操刀,帮冯令“完成”了整份答卷!
那份文采斐然的朱笔答卷,根本就不是冯令写的!
而是一个藏在幕后的“枪手”的杰作!
“这......这怎么可能!”李若水看着两份内容天差地别的卷子,整个人都懵了,冷汗瞬间浸透了官袍。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层层设防的科举流程,竟然被人用如此胆大包天的方式,从内部攻破了!
张浚将那份原始答卷,“啪”的一声,摔在桌上,眼神冷得像冰:“李尚书,现在,你还觉得此事是‘一场误会’吗?”
李若水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感觉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疼。
这已经不是舞弊了,这是赤裸裸地将整个礼部、将他这个礼部尚书,按在地上摩擦!
“来人啊!”李若水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份朱笔答卷,厉声喝问,“给本官查!立刻查出,这份卷子,是何人誊录的!”
属官们不敢怠慢,立刻翻阅誊录官的值班记录。
很快,一个名字,被呈了上来。
当李若水看清那个名字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
那个名字他太熟悉了,那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最信任的礼部主事之一。
“噗通”一声。
礼部尚书李若水,这位在朝堂上素以沉稳著称的老臣,竟当场气得晕了过去。
“快!传太医!”孙傅和张浚也是大惊失色,连忙命人施救。
而那个倒霉的礼部主事,还没等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被如狼似虎的刑部差役,直接从府中带走,投入了天牢。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21258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