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山里人 > 第五十四章 金秋灿然

第五十四章 金秋灿然


九月二十九日说到就要到了。山上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紧锣密鼓如火如荼有条不紊进行着。省市主要领导把自己属下的主管部门领导都催下来帮助策划了好几次。县里书记县长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几次开会研究,县长亲自挂帅,成立了相应部门参加的会务组、宣传组、接待组、保卫组几个临时机构,责任分解,各司其职。宣传部女部长基本上住在了山桃的办公室调兵遣将,把广电局长、文教局长和林业局长指使得风车一般在山上山下来回转。一切都是为了向大姐捐建的学校能够风光高调热闹挂牌。

            没有等谁通知,信息灵通的个体户们已经提前跑上山头在临近戏台的方便地方用白灰、纸箱、编织袋、绳子、棍子等等原始工具给自己占好了摊位。买吃食的甚至把用旧汽车轱辘的铁圈、破汽油桶、铁桶等泥的炉子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为了防止无孔不入的个体户们把摊位摆上主席台和会场里去,会务组出钱让李书记雇佣了几个村里的小青年临时管理,使一直在山里憋屈着的小伙们子美美耍了几天人!

            县剧团的秦腔大戏前一天晚上就在以新学校为背景的一大块空地里搭台开演了。林场里安排职工三天不出工干活,场部要派人专门在山上考勤登记,只要三天在白云山上露面,就按照出勤对待。职工们天天钻沟溜渠,那个不愿意来看戏看热闹?教育组长看样子,也效法林业局给全镇教师下达了二十九日悉数领着高年级学生上白云山参加活动的通知。

            三个中师的实习生也在家长的陪伴下拿着文教局的介绍信到学校报到来了。几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把也是小青年的校长和几个教师“老师,老师”喊得满校园都自豪起来了。不能安排正式岗位,云林和王助理研究变通,给云林和两个特教女老师带的普通班设立了班主任助理,其实实习生也就是正式上岗了,只不过申明正式的班主任是要对班级负全责的,那些麻烦啰嗦的事务只要给班主任助理指导好就可以了。两个特教女老师没有可说的了,云林也可以腾出手来管理全校的工作了。

            二十八日下午,向大姐就在省市主要领导的陪伴下从机场直接到了县城,同来的还有省市两级的宣传、教育和林业等系统的负责人。向大姐原意是晚上就住在白云山上,好好体验回味一下当年的如火岁月。几级领导们出于对向大姐身体和安全的考虑,坚决劝阻,不给安排提前上山。年老但是体不衰的向大姐坚持自己的要求,县委书记及时出来说服:“大姐呀,我们知道你现在想上山的心情,可是这次活动,有不少仍然健在的老前辈们听说您老要回来,都想见您叙叙旧,他们大都近百岁了,跟上山去过夜太不安全了呀。晚上的见面会都安排了,为了让你们老战友会面,晚上就在县上住好吗?”向大姐听见能见着几十年难见一面的老战友,就高兴地同意了。

            晚饭是在县宾馆的大厅里隆重摆了十几席,向大姐和十几个白发幡然、年过耄耋的老革命欢然相会,颤颤巍巍拉紧双手,忆起当年的白云山岁月,一个个如回到了风华正茂的战火中的青春年代,谈到跟着“彭高习反X集团”的诛连日子,都感叹人生的曲折艰难。面对现实一个个都说比起那么多在战火和人祸里倒下去的数不清的战友们,能继续活着就是万分之一里的幸运了。

            一位曾经在市里任重要职务的老人,给向大姐当过顶头上司,他已经就要过九十岁了。接过向大姐递来的酒杯,颤抖着往口里倒了,抢着说:“小向呀,现在国家抓经济建设,一年年好了,强大了。我们这些老头子都应该高兴呀,可是看着有人拿党的威信和国家的资产不当回事,我们心焦呀!”市委书记赶紧上前接着劝酒岔开话题。向大姐说:“让我的老领导说完吧,我经常听到这样说的。老同志们把我们的党的名誉看得胜过自己的生命呀!”又对旁边的领导们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可能认为我们这些老人们是老年性的啰嗦病吧?这都是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呀!”

            说到了向大姐夫妻捐款建校的义举,老革命们一个个赞不绝口,都说:“还是咱的老首长好,几十年人品没有变。是咱陕西黄土里走出去的铮铮汉子!许多年不跟着极左跑,牺牲自己,救了咱陕西多少同志的命呀!”向大姐见景触情,有点潜然唏嘘了。省委书记连忙劝向大姐坐了接受一个个后辈的敬酒,没有人真的要向大姐喝酒,都是上前象征性地表示表示。

            晚会是安排在人民剧院,从市里来的艺术团专门排练了以大生产运动为主调的革命历史节目表演专题晚会,把向大姐和老革命们一个个的激动情绪调动到了热血沸腾的程度。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原先安排好了的观众们一齐起身合唱,老革命们一个个热泪盈眶。

            二十九日,山顶上的“白云山忆红学校”典礼挂牌大会要在上午十点钟开始。县里的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都给职工放了一天假,有车的用单位的车,没有车的想法解决,运职工上山,权当国庆提前出游了。山上的十几户农民的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们都借机来走动,平时都是山上的人下山转亲戚,今天反过来了。加上周围四乡八村的赶热闹看大戏的农民,白云山上可以真的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一般人的汽车距离山顶还很远就要在交警大队安排的交警的指挥下停在路边,再步行一段上山去。有经济头脑的农民自己赶着制作了一些纸牌子,找路畔的一块平地用绳子在四周的树上一拉,就可以收自行车摩托车的保管费了。既方便了上山的人,也能收不少的人民币。

            公安机关调集了尽可能多的警力维护安全,警戒线布置到了十几里的范围。

            向大姐在大大小小的领导们的前呼后拥里上山了。他们的一溜小汽车前面警车开道,摄影车随拍,后面警务指挥车殿后,浩浩荡荡畅通无阻,在会场后面早就预留的场地先后停车。为了那些老革命的身体安全,县医院的救护车也跟着来了。

            礼仪小姐是从市里的服装艺术学校的模特班专门挑选的,原先打算让学校里云林的那几个新部下担任,后来考虑到了她们还有组织学生唱歌献花的任务,就说是安排县宾馆的服务员担任,后来不知道是那一位领导的建议,出钱从市里的服装学院雇佣了十来个训练有素的美女学生来。她们在主席台上一显身,就使会场一下子靓丽起来了。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红彤彤的秋阳照得白云山上上下下金光灿灿的。山上角角落落,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闹嚷嚷的显得一片生机勃勃。

            大会是县长出面主持的。这样规格规模的大会上,第一次没有安排谁念像以往那样冗长的从成绩讲到不足,从过去讲到将来,从方针讲到政策,从全面讲到个别洋洋洒洒的由秘书班子写好了的党八股领导讲话。先由文教副县长宣读了关于对白云山忆红学校的命名决定,再通过向大姐之手将白云山忆红学校的大红印章  交给了学校的首任校长云林同志;女老师孙颖带着一排打扮得花朵一般的小学生给台上以向大姐为重点的所有重要人物们献了鲜花;吕荷老师代表学校和老区人民用标准的普通话宣读了经过许多笔杆子加工修改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麦克风放到了向大姐的面前。向大姐稍一停顿,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讲道:“乡亲们,同志们,小朋友们,两次回到这片浸泡着革命烈士鲜血的老区的土地上,我的心情说不出地激动。没有老区人民的倾家支持,就没有我们共和国的今天。在我临近风烛残年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夫妻的微薄反馈能够变成教育老区下一代的学校,看到老区的孩子们的天真笑脸,我感到很欣慰、很满足。希望养育了我们一辈人的这块红色的土地,成长起大有希望的新一代人来,希望老区的建设事业一步不拉地紧紧跟上全国全世界的发展步伐,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一阵铺天盖地的热烈掌声,掀起了整个山头的滚滚热浪。

            在新修的别致气派的学校大门口,一排身着大红闪光绒旗袍的礼仪小姐拉开了挽着大红花的彩带,将系了红彩条的明光闪闪的新剪刀放在盘子里,端到已经在会议组织者引导下站成一排的向大姐、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面前。等站在中间的向大姐拿起剪刀在礼仪小姐的协助下就要剪断了彩绸最中间的一段的时候,其他领导不失时机咔嚓剪开了自己面前的一段红绸子。

            大门右边的门柱上,挂了由向大姐亲笔题写的制作成了一块方铜牌的白云山忆红学校的校牌被红绸子蒙住,县委书记和县长一边一个搀扶了向大姐上前,亲手揭开了红绸子,有人带头,响起一片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群人说着笑着,涌入了学校的大门里。不等后面的老百姓走到大门口,不知道刚刚站在哪里的人民警察神速地排开一溜警戒线挡住了更大的人流的涌动。

            向大姐在三级领导的陪同下在校园里指指点点说话的时候,云林王助理很紧张地指挥老师们把学生领进了各自的教室坐得端端正正唱起了革命歌曲。

            崭新的缭绕着歌曲的教学楼左边,就竖立着“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旧址”的黑底白字大石碑。向大姐站在前面陷入片刻沉思。之后,要求在前面留影,紧跟着的记者疾步上前给向大姐噼里啪啦拍了一通,几个主要领导也借机会和向大姐在以教学大楼为背景的石碑前合了影。

            最后从一楼开始,逐一巡视了教学楼里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看见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的情景,向大姐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在这个学校背后的窑洞里的麦草铺里的学习环境,为自己夫妻的最后贡献而感到十分满足。

            下了楼又看了后面的锅炉房、师生灶还有学生宿舍,向大姐不住口称赞学校的基础设施好,陪同的领导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临出门了,向大姐忽然想到要和学校里的师生合影。立即有人喊了云林去把仍然在教室里的老师学生带下来,在院子中间的广场站队排列。从教室里搬来的长凳子摆在中间,坐了向大姐和三级领导以及跟上山来的老革命,云林和老师们领着学生在会务人员的指点下簇拥四周,许多记者和摄影师站在前面噼啪咔嚓着留下了这一老中青少好几代人的合影纪念照。

            向大姐他们刚刚一出校门,小汽车就停在门口等着了。小车拉着这些领导们,沿着新修的汽车路去陕北公学、关中报社、烈士陵园旧址转了一个大圈,就再没有停下来直接下山去了。

            戏台上的开场锣鼓敲响了,看热闹的人群呼啸着跑去看戏,午场演的是当地农民耳闻能详、百看不厌的秦腔《三滴血》。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23/43445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