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书民国开蛋糕店 > 第145章 小人书

第145章 小人书


另一边,冯远钧开着车往家走,路过甜姜西饼铺停下,想进去买些点心,却见铺子大门上挂着  “暂停营业”  的木牌。

旁边的奶茶铺子飘着香甜的气味,卤菜铺的妇人正忙着给客人称菜,唯独甜姜西饼铺关着门。

冯远钧挑了挑眉,姜美玉肯定偷懒出去了。

果不其然上前一问,她跟着孟书媛开车去了修道院,冯远钧只好作罢,称了一包卤牛肉,打算带回家。

上次他带回去的卤牛肉,难得被冯督军夸了一句  “管家买的好,这牛肉嚼着香”。

结果管家老实说了是他带回来的,冯督军只是抬眼瞥了他一下,就没再说话。

那模样,倒像是不相信他会买这么合口味的东西。

想到这儿,冯远钧看了一眼副驾驶座上用油纸包好的卤牛肉,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算了,谁让那是自己爹呢,被无视,也只能忍着。

他发动汽车,心里又想着姜美玉可真行,生意大了,动不动就偷懒,脾气还见长。

前几次他来买东西,她都没像以前那样,一看见他就笑着迎上来招呼。

每次都是他选好东西,她收了钱就把他打发走,连个笑脸都没几个。

可奇怪的是,他一点都不生气。

每次见了面,还总喜欢逗她。

故意说自己没带钱要赊账,逗得她圆溜溜的眼睛瞪向自己,心里就莫名地暗爽,不知道怎么回事。

姜弘瑶压根没察觉冯远钧心里正悄悄  “蛐蛐”  着她,刚踏进报社大门,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报纸味道着实算不上好闻。

这家报社确实不算大,整个空间拢共也就一百来平,连报纸印刷都得委托外面的印刷厂来做。

可即便如此,每月的房租、员工工钱、纸张油墨采购费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孟书媛先前提过,如今报纸销量虽说还算可观,但刨去各项成本,也只是堪堪持平,赚不到什么余钱。

孟书媛领着姜弘瑶一行人往自己的办公室走,进了门,她先招呼众人坐下,又从书柜最上层翻出几本封皮精致的杂志  ——  那是她从国外带回来的,内页里有些插画。

她把杂志递到阿琳和阿草手里:“你们俩要是觉得闷,就趴在那边桌上看画。”

两个孩子眼睛一亮,捧着杂志乖乖凑到角落的书桌旁,小声讨论起画里的新鲜景致。

给每人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后,孟书媛才靠在椅背上,带着点无奈的语气抱怨起来。

“我办这《她字报》,我爹都不知道念叨我多少回了,现在连我的零花钱都砍了一半。再这么不挣钱,我下回怕是只能厚着脸皮找我哥哭穷了。”

她顿了顿,“我哥觉得我就是一时新鲜闹着玩,没把这报社当正经事,眼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我折腾。”

姜弘瑶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想起进门时看到的景象,伏案写稿的四五个员工低着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孟书媛哪是在  “闹着玩”,分明是在凭着一腔热爱  “为爱发电”,硬撑着想把这份为女性发声的报纸办下去。

没等姜弘瑶开口,孟书媛又顺着话题往下说,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现在《她字报》的内容还是太少,版面也单薄,总不能一直靠我和几个员工写稿撑着。”

“我在想要不要试着收些外稿,在报纸上开个专栏登小说?阿瑶,你脑子活,帮我想想这个主意可行吗?”

姜弘瑶听到这话,心里立刻有了想法。

她先前特意翻看过眼下市面上的报纸小说,大多要么是晦涩的文言文,要么是刚兴起的白话文,可不管是哪种,故事内核都大同小异。

几乎全是从男人的视角写的志怪、艳情小说,情节短浅,读起来没什么新意,更别说能让女性读者共情了。

她暗自思忖:《她字报》要想在众多报纸里杀出一条路,非得换个角度不可。

从女人的视角讲女人的故事,才能真正抓住读者的心。

孟书媛见姜弘瑶低着头,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知道她是在认真琢磨,便没出声打扰。

转头看见姜弘静和春玲正好奇地打量着办公室的陈设,她笑着扬了扬手里的茶杯。

“你们俩要是对报社感兴趣,可以四处逛逛,我这报社虽小,倒也五脏俱全。”

姜弘静和春玲对视一眼,眼里都藏着好奇,连忙笑着应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说着便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出办公室,去看外面的排版、校对流程,偶尔还会停下脚步看报纸。

办公室里静了片刻,姜弘瑶抬起头,她刚才忽然想起一个以前陪闺蜜看过的电视剧,狗血又精彩,情节跌宕起伏,要是改编成民国背景的小说,肯定能吸引读者。

可自己的文笔实在算不上好,还得找个专业的人来执笔才行。

而且故事的细节她记不太清了,回去还得好好捋一下剧情。

她想起了顾彦,当即抬头笑着说:“书媛,我有一个好故事,但是我写不出来。”

“不如明天找顾彦来,我们几个商量一下。我来说,他来写,你发表。

孟书媛一听这话,脸上当即绽开一个明艳的笑容,“我就知道你准有好主意!”

她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当即就起身想去吩咐员工:“我这就托人给顾彦带口信,让他明天上午就过来!”

“别急呀。”  姜弘瑶笑着按住她的手,指了指角落里的阿琳和阿草  ——  两个孩子正头挨着头,凑在杂志上指着插画小声嘀咕。

话锋一转:“书媛,你有没有想过,除了报纸和小说,还能出点‘小人书’?”

“小人书?”  孟书媛愣了一下,眼里满是好奇,连忙凑过来追问,“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听过。”

姜弘瑶放下茶杯,耐心解释道:“就是把故事的情节画成一幅幅画,像连环画一样连起来,再在每幅画下面加几行小字,把当时的情景和对话写清楚。”

“这样既有趣味性,又好懂,小孩子喜欢看,就连不识字的大人,也能靠着图画看懂故事。”

“我们可以先从大家熟悉的故事试起,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故事老百姓都爱听,改成小人书肯定受欢迎。”

孟书媛越听,眼睛越亮,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  ——  那时候家里的书大多是厚厚的线装本。

满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她看着就觉得枯燥,根本读不进去,反而总爱拿着毛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现在想想,孩子们不喜欢看书,不也是因为书籍太枯燥,勾不起兴趣吗?

阿瑶这个想法,简直是说到了点子上!

她忍不住拉住姜弘瑶的手,语气里满是赞叹:“阿瑶,你怎么这么厉害!脑子转得比谁都快,这么好的点子都能想出来,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你了!”

姜弘瑶被她这突如其来的  “告白”  逗得哭笑不得,“你先别高兴得太早,先找几个会画画的人试试水。”

“小人书的画也不用画得多精细,只要能把人物和情节画得传神,简单明了就行,关键是让大家看得懂、看得乐。”

见孟书媛点点头,拿纸笔一一记下来,姜弘瑶又笑着说起自己要登报招人的事。

待一个梳着齐耳短发、步履利落的姑娘走进来,孟书媛笑着向姜弘瑶介绍:“这是我们报社的校对王典芳,做事细心得很。你和她说就行。”

王典芳手里捏着纸,边听姜弘瑶讲,边飞快记录,听到一半突然顿了顿,有些犹豫又带着期盼地问:“姜小姐,我表妹要是愿意,能不能也来试试?”

姜弘瑶愣了下,追问缘由,才知道王典芳的姑父前段时间走了,姑姑带着十七岁的女儿梁悠悠从老家投奔过来。

母女俩挤在她家阁楼里,连着好些天没找到活计,正急得团团转。

“那你回去问问你表妹,要是她愿意,明天下午就来我店里试试。”  姜弘瑶听完,没多犹豫便应了下来。

梁悠悠还识字呢,能找到一个识字的姑娘可不容易。

王典芳连连点头,心里瞬间松了口气  ——  这段时间姑姑住家里,母亲总免不了有些怨言,如今表妹能有个试工的机会,母亲该不会再念叨了。

这时窗外的日头已经斜了下去,金色的光透过玻璃洒在墙上,姜弘瑶抬眼看向挂在墙上的钟表,指针已经指向了五点。

她和孟书媛约好第二天上午再来细谈,便收拾好东西,打算带着等候在外的大姐和春玲回去。

见她们出来,大姐姜弘静指着墙角的报纸,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小声问孟书媛:“孟小姐,这些报纸是不是不要了呀?”

孟书媛笑着点头:“是啊,这里面有些是没采用的废稿件,还有些是印刷出了错的,就先堆在这儿,过几天会有人来收。”

姜弘静听了,又转头看向姜弘瑶,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心:“二妹,我们能不能跟孟小姐要些废纸?带回去给阿草学写字用。”

“春玲也想要,说要带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们。”

姜弘瑶当即转头还没开口,孟书媛已经笑着摆手:“随便拿,这些东西放着也是占地方。”

说着又想起什么,转身回办公室取了两个小巧的铁盒,递到姜弘静和春玲手里。

“这里面有几根铅笔,你们拿着给孩子写字用吧。”

姜弘瑶接过铁盒,大姐和春玲一起不住的道谢,又坐上孟书媛的车回店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3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