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折服
厂子的方向定下了,目标是广交会,产品是四合院模型。
可当何雨柱把连夜画好的草图铺在桌上时,一直沉默的刘老,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样不行。”刘老干瘦的手指戳在图纸上,语气很生硬。
“门楼这儿,老祖宗的规矩是‘五檩四椽’,你这画得……不对,少了味道,还多了些花哨的卡子,不伦不类。”
院子里,原本干劲十足准备裁纸板的女工们都停下了动作,惴惴不安地看着这边。
王主任刚燃起的热情也被泼了盆冷水,紧张地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没什么反应,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出。
老师傅认死理,尤其看重祖传的规矩和“味”。
“刘师傅,”何雨柱没急着争辩,如果说不通师傅,他们不会配合的,麻烦的很。
“您说的在理。这‘五檩四椽’是为了结构和美观,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您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他拿起一个废纸边,三两下折出一个简易的门楼框架,
“我们核心的支撑结构,还按您的老规矩来,保证牢固和形制。我添的这些‘花哨卡子’,”
他手指在图纸上几个非承重的位置点了点,
“是在不影响大结构的地方,做一些小的连接优化,目的是让女工们拼装的时候更顺手,不容易出错,也能让成品更严丝合缝,您看……”
他把折好的框架递过去。
刘老接过来,捏了捏,没做声。
何雨柱继续道:“再者,咱们这模型,最后是要给可能完全不懂中国建筑的外国人看的。
他们第一眼看的是新奇,是精巧。
我们在保持大样子不变的前提下,把一些细节,比如这窗棂的图案,屋檐的弧度,做得更明显、更醒目一点,
是不是更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好来?”
他这话半是解释,半是引导。
既尊重了老师傅的手艺,也点明了市场需求。
刘老依旧绷着脸,但盯着那简易框架和图纸的眼神,专注了许多。
何雨柱知道,光说道理不够,得让他看到成果。
他拿起一块裁好的厚纸板,又拿起刘老平时用的那种老式刻刀。
“刘师傅,还有各位大姐,传统榫卯的卡扣,边缘这里是个直角,拼装的时候稍微对不准,就容易卡住,或者把纸板边缘顶毛了,看着不光亮,也影响牢固。”
他一边说,一边运刀。
只见他手腕极其稳定,刻刀在纸板边缘灵巧地划过几下,一个带着微妙弧度的榫头就出现了。
“咱们稍微改一点,把这个受力接触的边,做成一点点小斜面,或者小圆角。看着差不多,但拼的时候,它自己就有个引导,一滑就进去,顺畅,还不易磨损。”
他动作不停,又拿起另一块开槽的纸板,在槽口内部也做了类似的细微处理。
“槽口里面也一样,给点余地。这样就算女工们下手稍微有点偏差,也能容错,大大降低返工的概率。”
他几下子改好几个零件,然后随手拿起对应的部分,对着卡槽,看似随意地一按、一推、一扣。
“咔”,“咔”,几声轻响,一个结构更复杂、带着简易窗棂图案的小门楼部件就在他手里迅速成型,严丝合缝,线条流畅。
院子里安静极了。
女工们看得眼睛发直。
她们平时最头疼的就是拼装时那种小心翼翼的憋屈感,稍微用力不对就前功尽弃。
何雨柱这轻轻一改,简直说到了她们心坎里。
刘老一把夺过何雨柱手里那个拼好的部件,粗糙的手指在那几个光滑咬合的节点上来回摩挲,又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
他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猛地抬头,看着何雨柱,眼神里全是惊疑和不可思议。
“你……你这手法跟谁学的?这改动的巧思……”
他憋了半天,才闷声问,“这绝不是外行人能想出来的!”
何雨柱是个工程师啊,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
解释道:“刘师傅,我没专门学过这个。就是平时爱瞎琢磨,觉得东西怎么做能更好用点。
说到底,还是在您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手艺里打转,只不过换个角度想了想。”
他没居功,把根源又引回了传统手艺本身。
刘老盯着他看了半晌,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像是把胸中的块垒都吐了出来。
他不再看何雨柱,转身对着那些眼巴巴的女工,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妥协:
“就……按何科长改的这个法子,试做!”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像是说给别人听,也像是说服自己:
“东西,是好东西。能做得更顺溜,更好,为啥不做?”
王主任悬着的心彻底放下,脸上笑开了花,赶紧招呼女工们:
“快,都动起来!按何科长的新图纸,还有刘师傅把关,咱们先试做一个正房出来!”
阻碍打通,小院立刻恢复了活力。
裁纸板的,对照新图纸研究新卡扣的,围着刘老请教细节的,忙而不乱。
何雨柱没闲着,他在院子里踱步,看着女工们的操作。
很快,他又发现一个问题。
这些女工手艺是有的,但流程太乱,拿到零件全凭感觉和记忆组装,效率低,还容易错。
他走到王主任身边,低声说:
“王主任,我看大家干活有点乱。咱们是不是可以定个简单流程?
比如,把所有零件按部位分好类,门楼的放一堆,墙体的放一堆。
拼装的时候,也固定个顺序,先下后上,先里后外。
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最熟练的那几步,就像……
嗯,就像纺织厂里流水线一样,各管一段,是不是能快很多,也少出错?”
王主任也是明白人,一听就懂:
“哎呦!何科长,您这脑子怎么长的!这法子好!我这就去跟她们说,把活儿分一分!”
何雨柱点点头。管理和技术的微创新,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提升这个小作坊的战斗力。
他走到院角,拿起一个女工刚刚按新方法拼好的一面墙体部件,在手里仔细看了看。
严实,周正,细节清晰。和他预想的效果差不多。
刘老不知何时也踱了过来,看着他手里的部件,闷闷地说:“……后生可畏。”
何雨柱笑了笑,把部件递还给女工,对刘老诚恳地说:
“刘师傅,没有您的老手艺,我这点想法就是空中楼阁。后续更多新产品的设计,还得靠您这双火眼金睛和这手绝活。”
刘老没再说什么,只是背着手,重新走回工作台前,拿起刻刀和纸板,比划着何雨柱刚才改动的地方,神情专注,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他看着渐渐成型的微缩四合院零件,心中一片火热,在五十年代搞事业,多么的奇葩。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26/434871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