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细节分工
刘老那关算是过了,可新的问题,像雨后墙角冒出的青苔,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按照何雨柱优化后的图纸和分工,女工们起初干劲十足。
可真正动手做起来,才发现这“更顺手”的卡扣,对精度要求一点没降低。
甚至因为结构更精巧,差之毫厘就拼不进去。
院子里时不时响起纸板撕裂的细微声响,或者女工懊恼的叹气。
“这……这新卡子是对得准了,可我这手一抖,边上就毛了,看着比以前的还磕碜。”
一个叫赵大姐的女工,举着手里一块裁坏了的墙体纸板,愁眉苦脸。
“我这块倒是裁好了,可拼的时候总觉得使不上劲,不敢用力,怕又弄坏了。”
另一个女工拿着几块零件,比划了半天,愣是没敢合拢。
残次品渐渐在墙角堆起一小摞。
效率非但没提升,反而因为束手束脚,比之前还慢了。
那股刚被点燃的热情,被现实的困难一点点蚕食,气氛又开始变得沉闷。
王主任看着着急,嘴唇都快起泡了,围着那堆残次品直转悠:
“这……这可咋办?料子也经不起这么耗啊。”
刘老蹲在一边,眉头又锁紧了。
他的手艺没问题,何雨柱的设计在他看来也确实更巧,可这些女工的技术底子,他清楚,一时半会儿跟不上。
他闷声道:“料子糟践了可惜,要不……先缓缓?”
何雨柱没说话。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块裁好的纸板和刻刀。
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用手在纸板边缘要下刀的地方轻轻按了按,感受了一下纸板的纹理和厚度。
“赵大姐,”他转头叫那个刚才抱怨的女工,“您来看。”
赵大姐迟疑地走过来。
“裁纸板,尤其是这种带弧线的卡头,不能光靠眼睛看准线。”
何雨柱把刻刀递给她,自己拿起另一块废料,
“手腕要稳,但不是僵着。下刀的时候,顺着纸板的这个纹路,感觉刀刃是‘滑’过去,不是‘切’进去。您试试,找找这个劲头。”
他一边说,一边在废料上做了个极慢的示范动作,刀刃与纸板摩擦发出均匀的沙沙声,边缘光滑齐整。
赵大姐学着他的样子,屏住呼吸试了几下,开始还是歪歪扭扭,何雨柱就在旁边看着,偶尔出声提醒一句
“手腕放松点”或者“顺着纹路走”。
几次之后,她手下那块纸板的边缘,果然光滑了不少。
“哎?是有点不一样!”赵大姐脸上露出惊喜。
何雨柱又走到那个不敢拼装的女工身边,拿起她手里的几块零件。
“李姐,拼装不是靠蛮力。您看这个榫头,我把它做成斜面,就是让它自己会找路。”
他拿着零件,没有直接按,而是先让榫头斜着对准槽口,轻轻接触,然后手腕微微一转,借着那斜面的引导,只听轻微的一声“咔”,零件就到位了。
“感觉到没有?不是直直往里摁,是顺着它的劲儿,一带,就进去了。”
他把拆开的零件递还给李姐,“您试试,找这个‘一带’的感觉。”
李姐半信半疑地接过,模仿着何雨柱的动作,一次,两次……第三次,随着一声清晰的“咔哒”,零件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成了!真成了!”李姐兴奋得脸都红了。
何雨柱没停,他在院子里走动着,目光扫过每个人的操作。
他发现有的女工裁直线没问题,一到曲线就手抖;有的拼装还行,但裁纸总是有偏差。
他转身对王主任说:“王主任,分工可以再细点。
让赵大姐、李姐她们几个手更稳的,专门负责裁切关键的、带弧度的零件。
其他裁直线好的,就负责大块的板件。
拼装也分一下,有人专门负责组合大部件,有人负责最后的总装和检查。
每个人就反复练自己那一摊,熟能生巧。”
这就是把流水线概念落到了更细微处。
王主任立刻领会:“好!就按您说的办!咱们这就重新分分组!”
何雨柱又补充道:“还有,咱们定个简单的规矩。
下一批料,谁做的活儿,就在自己负责的那个零件不起眼的地方,用铅笔轻轻画个小记号。
到时候哪个环节出的残次多,一目了然,也好针对性解决。”
这等于引入了最初级的质量追踪。
办法看似简单,却极其实用。
重新分工后,女工们目标明确,反复练习自己负责的那一小部分,熟练度果然飞快提升。
那个小记号,也让大家无形中更认真了些,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记号出现在残次品堆里。
残次率肉眼可见地降了下来。院子里那种焦躁沉闷的气氛被专注和偶尔成功的轻呼声取代。
刘老默默看着这一切,看着何雨柱不疾不徐地解决掉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看着女工们在他的点拨下迅速进步,心里最后那点因为改动传统而生的别扭,也彻底烟消云散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巧思,更有能把巧思落地的实在本事。
几天后,第一个完整的、按照新图纸和新流程制作出来的微缩四合院正房模型,终于摆在了院子中央的桌子上。
青灰色的纸板模拟砖墙,窗棂图案清晰,屋顶严丝合缝,甚至还能看到细微的瓦楞。
虽然只是素色,但结构精准,线条流畅,透着一种朴素又精巧的美感。
所有女工都围了过来,看着这个凝聚了她们好多天心血和汗水的作品,眼睛里闪着光。
赵大姐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光滑的墙面,喃喃道:“这……这真是咱们做出来的?”
王主任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太好了!这拿出去,谁还敢说咱们的东西不上台面!”
何雨柱看着模型,心里也松了口气。
第一步,总算踏踏实实地迈出去了。
样品有了,虽然只是素模,但足以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王主任,”他开口,把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来,
“样品是有了,但光这样还不够。我们需要给它穿上‘衣服’。”
“穿衣?”王主任一愣。
“对,上色,做旧,让它看起来更逼真,更有味道。”
何雨柱解释,“这事,得找专业的人。我回头想办法找人问问,看有没有懂行的,给咱们指点一下,或者帮咱们设计几套颜色方案。”
外观是吸引眼球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广交会那种地方。
王主任现在对何雨柱是言听计从:“行!都听您安排!”
何雨柱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在那座微缩的正房模型上。
基础的生产问题初步解决,接下来,就是为它寻找通往更大舞台的路径了。
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敲开那扇通往广交会的、看似厚重的大门。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26/434871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