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何大清刚想跑就被按住了 > 第172章 国士无双

第172章 国士无双


十月北京的天,高阔湛蓝。

何雨柱骑着自行车来到内务部大院。

他先在自己第三处那间安静的副处长办公室坐了会儿,喝了杯茶,看了看窗外,这才不紧不慢地起身。

下楼骑车朝着陈永贵所在的办公室而去。

敲开门,陈永贵正伏案写着什么,抬头见是他,没有觉得意外,随即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柱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何雨柱坐下:“昨天刚回。陈叔,有件重要的事,得当面跟您说清楚。”

陈永贵身体微微前倾,神色认真起来:“你说。”

何雨柱语速平稳,措辞谨慎:

“我这次去了英美那边,把我们早年流失出去的一些重要文物,请了回来。”

陈永贵眼皮跳了一下,没打断,只是眼神锐利了几分。

“另外,”何雨柱继续道,语气没什么起伏,“顺便从美国人那里,借了点东西。”

“借了什么?”陈永贵的声音变得紧张起来。

你别说,做何雨柱的上司,那是相当的刺激的。

“黄金。”何雨柱吐出两个字,然后补充,“七千吨!”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陈永贵握着茶杯的手定在半空,过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

他盯着何雨柱,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和何雨柱过往展现的能力,让他明白这不是玩笑。

“东西……在哪?”陈永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都在城西那个仓库里,”何雨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黄铜钥匙,轻轻放在办公桌上。

“就是部里以前借给我放杂物的那个。文物和黄金,都在里面。这是钥匙。”

陈永贵的目光落在那个小小的钥匙上,仿佛它有千斤重。

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脸上的震惊逐渐被一种极其凝重的神色取代。

“美国人那边……”他沉吟着。

“现在应该已经发现丢了东西,”何雨柱回答。

陈永贵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接收一批财物,更是接收一个可能引发国际震动的“烫手山芋”。

他猛地站起身,抓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极其简短的号码。

“是我,陈永贵。”他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和果断。

“启动‘甲字七号’紧急预案。目标,城西旧仓库。

要求,最高级别军事封锁与警卫,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包括部里其他人。

执行人员必须绝对可靠,立刻行动!”

放下电话,他看向何雨柱,眼神复杂:

“你总是这么令人出乎意料!”

何雨柱笑了笑,没说话。

“你就在这里等着,哪也别去。”

陈永贵抓起钥匙和外衣,“我必须立刻向上汇报。这件事,已经不是我能单独处理的了。”

他快步离开办公室,脚步声在走廊里迅速远去。

何雨柱依言留在办公室,给自己续了杯热水,安静地等待着。

窗外,部大院依旧平静。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陈永贵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又更加深沉的表情。

他身后跟着两位穿着普通中山装,但气质冷峻、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人。

“柱子,这二位是中央警卫局的同志。”

陈永贵简单介绍,“仓库那边,已经由最可靠的部队接管了。现在,我们需要一起去向领导做一次当面汇报。”

何雨柱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是。”

还是那辆黑色的轿车,行驶路线却更加隐秘。

最终,他们再次来到了那座宁静而庄严的院落,院里有棵海棠花。

在那间熟悉的书房里,他正站在窗前,望着外面。

听到动静,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欣慰的神情。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何雨柱身上,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陈永贵和那两位警卫局的同志。

“情况,永贵同志已经简单向我汇报了。”

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我们的同志,带回来了不得的东西啊。”

一位警卫局的同志上前一步,低声补充了仓库区域已被彻底封锁戒严的情况。

他走到办公桌旁,手指轻轻拂过桌面,仿佛在感受那些尚未亲眼所见,却已沉重无比的黄金与文物的分量。

“初步估算,仅仅是那笔黄金,就足以让我们提前偿还大部分外债,还能为国家留下宝贵的储备金,这是雪中送炭,是定海神针!”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何雨柱,充满了赞许和一种更深沉的期许。

“而那些文物的回归,更是挽回了我们民族的一段脊梁和历史。雨柱同志,你立了大功,党和国家感谢你!”

何雨柱挺直腰板:“这是我职责所在。”

他没有多说,走到案前,铺开一张宣纸,亲自研墨。

这一次,他凝神的时间更长,似乎在斟酌每一个字的重量。

片刻后,他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挥毫写下四个雄浑有力、气势磅礴的大字:

国士无双

落款,是他的名字,清晰而郑重,下面是日期:一九五九年十月。

墨迹干透,他亲自将这幅字卷好,递给何雨柱。

“这幅字,是给你的。你做的事情,于国于民,功在千秋。虽然不能公之于众,但它的分量,你我皆知。”

何雨柱双手接过,感受到那薄薄卷轴中蕴含的千钧重托和无比信任。“谢谢您!”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即使再次见面,依旧难平复心情。

“回去好好休息,陪陪家人。”

他温和地叮嘱,“后面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

何雨柱立正,敬礼。

在陈永贵和警卫局同志的目光注视下,他退出了办公室。

坐车回到部里,已是下午。

他推着自行车走出大院时,夕阳给四九城的屋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他骑着车,汇入下班的人流,像个最普通的机关干部。

回到四合院,推开东跨院的门,妻子林雪音正在厨房忙碌,香味飘了出来。一切如常,安宁而踏实。

他走进书房,将那个刚刚得到的卷轴,与之前那幅“向阳而生”一同放入空间。

做完这一切,他在书桌前坐下,窗外是邻居家升起的袅袅炊烟。

这一次,他是真的回家了。

写在最后,对话可能写的不好,但确实尽力了,作为大管家,家里确实没有钱。

当时已经很紧张了,苏方一个月内撤走所有人带走所有资料,逼债已经开始了。

用农产品还债我们要饿死多少人?

加上一段不那么正确的政策,才有了那三年,那么,这钱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有记载的是欠苏86亿,用黄金提前支付的话,1000吨就够了。

另外多点储备也好,当时美国那边的储备就是两万多吨。

另外黄金和文物都是你们要求的。

我只是把他用做当前时代最有用处的地方,毕竟,肯定会少饿死很多人,并非我圣母,换成是你,你怎么做?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26/433095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