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咸鱼医神 > 第62章:克隆舱内的活体库

第62章:克隆舱内的活体库


“他进来了。”陈砚说。

周慧萍一时没反应过来。

“谁?”

“送信号的人。”他抽出手术刀,刀锋朝外,“他确认灯灭了,就进来收场。”

“现在怎么办?我们等他出来?”

“不。”他把刀柄在掌心转了个圈,“我们进去。”

“你疯了?里面说不定全是陷阱!”

说着,周慧萍扯住陈砚的袖子,以此表示反对。

“陷阱是给人触发的。”陈砚抽回袖子,迈步走出配电室,脚步轻盈,“我们现在进去,不是闯关,是排雷。”

秦雪跟上,“你怎么排?”

“用他们的规则。”他走到巷子尽头,蹲下,从排水沟里捞出一团湿泥,放在鼻下闻了闻。

山地腐殖土,黑,带腥味。

他站起身,看向疗养院主楼。

墙体剥落,玻璃全碎,但二楼某扇窗后,有块塑料帘微微晃动。

不是风吹的。

是有人刚进去,带起了气流。

他把泥甩掉,抬脚踩上墙根的水泥台。

“你们跟紧我。”他说,“踩我踩过的地方。”

周慧萍紧抓住他胳膊,“你真能看出来?”

“不能。”陈砚回头,“但我能感觉到哪里不该有声音。”

他翻上窗台,一跃而入。

屋内空荡荡,地面铺着碎玻璃和灰渣。

墙皮脱落,露着里面的砖块。陈砚贴墙走,每一步都先用刀尖点地,听回声。

两步,三步,四步。

突然停住。

陈砚低头,刀尖正对着一块脏污的地砖。

它颜色和其他的差不多,但边缘有乌黑的细缝。

乌黑,是这细缝中没有填着其他细缝共有的灰白色砂浆。

他没动,而是把刀柄轻轻放在这条细缝上。

刀柄放平,又略滑了一下。

幅度极小,但肉眼可察。

有气流。

下面是空的。

陈砚后退半步,抬脚,轻轻踩在砖角。

没反应。

再踩深一点。

咔。

轻微的机括声。

他立刻抬腿,向后跃开。

头顶天花板刷地裂开,三把军用切割刀从上方坠下,插进地砖,深入十公分,刀刃交错,形成三角牢笼。

差半秒,他就被钉在原地。

秦雪倒吸一口气。

周慧萍一声惊叫堵在喉咙口,化成一声“呃”。

陈砚没看陷阱,而是盯着天花板裂缝边缘。

那里有一道细线,连着墙角的配电箱。

“红外线只是幌子。”他说,“真正的杀招是声控加压力感应。踩重了,或者跑动带风,都会触发。”

“你怎么知道该踩哪里?”周慧萍说话功能恢复正常,问。

“排水沟的泥。”他指着窗台,“泥都是从外面带进来的,但只有门口泥印纷乱,屋子里没有。说明有人走固定路线,避开松动的地砖。”

他从兜里掏出王振海工牌,抛向房间另一头。

工牌落地,啪,轻微一声。

天花板又裂开两处,切割刀落下,插进地面。

陷阱被清了两处。

他迈步上前,拾起工牌,踩在它刚才弹起的位置,一步步走向内侧通道。

通道口黑着,门虚掩。

他伸手推门。

门后是一段楼梯,向下。

水泥台阶,潮湿,墙上有水渍。

他站在门口,没下去。

而是从内袋摸出那块断掉的芯片残片,贴在门框金属框上。

残片微微发烫。

不是因为信号。

是因为下面有人,正在扫描。

陈砚已经把刀收回袖口。

他没再往前凑,而是后退半步,靠墙蹲下,手指贴在门框金属边缘。

那块断掉的芯片残片又热了,不是脉冲,是持续发烫,像贴着一块烧红的铁片。

他立刻抬手,把残片从内袋掏出来,捏着边角夹在两指之间。

热量来自下方,不是信号激活,是某种扫描设备在近距离读取环境。

“有东西在下面动。”他低声说,“不是人走路的声音,是机械臂转轴的摩擦。”

秦雪贴着他肩膀,把便携灯调到最低档,红光扫过楼梯转角。

水泥台阶看不出异常,可当光线掠过第三级时,墙面映出一道极细的波纹,像是空气被轻微扰动。

“电磁场。”她说,“强度在变化。”

周慧萍站在最后,鞋已经脱了,手里攥着鞋带。

她没说话,只是把王振海的工牌绑在鞋带一端,慢慢往下放。

工牌垂到第三阶,边缘刚触及地面,墙缝里“啪”地弹出一根细针,扎进塑料外壳,停留两秒后缩回。

陈砚伸手接过鞋带,拉上来。

工牌背面多了个针孔,边缘发黑,像是被高温灼过。

“它在取样。”他说,“它不要金属和塑料,要的是我们留下的皮屑、汗渍、DNA。”

他把工牌翻过来,对着红光看那个孔。

位置很准,正对编号区,说明扫描系统能识别身份标识。

这不是防御机制,是收集程序——像自动分拣线上的读码器,只不过分拣的是活体材料。

“他们以为我们是送样本的。”秦雪声音压得很低,“或者……本来就在等新人进来。”

陈砚没接话。

他把工牌塞回内袋,顺手摸了下胸口。

伤口还在渗着血丝,但疼得不厉害。

真正让他绷紧的是刚才那一瞬的扫描热感——那不是随机探测,是定向捕捉,像猎人盯着陷阱里的脚印。

他起身,一脚踩上楼梯边缘,脚尖先落地,体重缓缓前移。台阶没响,也没下沉。

陈砚走第二步时,秦雪跟上,贴着墙根挪动。

周慧萍最后一个上来,光脚踩地,每一步都停顿半秒。

楼梯往下延伸十五级,转角后是一段平缓坡道。

空气变凉,带着消毒水和某种液体混合的气味,像是在生理盐水里泡久了金属。

坡道尽头有扇门,合金材质,缝隙里透出幽绿色的光。

门没关死,开了一条缝。

陈砚停在门前,没推。

他从裤兜掏出手术刀,刀尖朝下,轻轻插进门缝底部的地面。

刀身没入一点,他松手,刀立着没倒。

“气流往上走。”他说,“里面在抽风。”

秦雪掏出检测仪,贴在门边。数值跳了几下,停在一个低频段。

“负压环境。”她耳语,“防泄露。”

陈砚点头,伸手推门。

门无声滑开。

里面是个大厅,高度至少八米,四周环形排列着上百个圆柱形舱体,全都泡在泛绿的液体里。

每个舱体直径一米五左右,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悬浮的人体——赤裸,闭眼,身上连着数根导管,胸口随着机械泵的节奏微微起伏。

所有人脸都朝外。

其中的几张脸,和陈砚一模一样。

周慧萍猛地抓住他胳膊,指甲掐进了肉里。

她没出声,可呼吸乱了,胸口剧烈起伏。

陈砚反手按住她手腕,力道不大,但足够让她冷静。

“盯住入口。”他低声说,“有人上来,立刻示警。”

她点头,退到门后阴影里,背贴着墙。

陈砚和秦雪往里走。

地面是防滑合金板,踩上去有轻微回响。

他每一步都放得很轻,耳朵听着头顶和四周。

克隆舱之间的走道宽约两米,每隔五米有个控制面板,屏幕上滚动着代码和生命体征数据。

秦雪走到最近的一个舱前,伸手抹去玻璃外层的冷凝水。

标签贴在右侧:环椎骨捐赠体09,下方一串条形码,再往下是状态栏——“神经剥离完成,待提取”。

她回头看他,“和那九具尸体一样的部位。”

陈砚没动。他盯着那张脸——和他相似,但更年轻,眼角没皱纹,皮肤紧致。

右手浮在液体中,小指根部有道月牙形疤痕,位置和他的一模一样。

他抬手摸自己右手,指腹划过那道疤。小时候做手术留下的,父亲亲手缝的。

他转身走向下一个舱。标签写着:“C—064,备用器官组,完整保藏”。

064。他出生年份。

再往前,一个舱体的标签不同:“意识载入试验体,第7次同步失败”。

他停下,刀尖轻轻敲了下玻璃。声音沉闷,说明玻璃至少二十厘米厚,内部有独立循环系统。这种舱不是临时存放,是长期维生。

“这不是克隆。”秦雪低声说,“是活体库存。”

陈砚没反驳。

他绕到中央区域,那里有个独立平台,高出地面半米,上面摆着三个特制舱。

最大的一个正中央,人形轮廓更清晰,面部线条和他完全一致,只是左胸插着一根主供氧管,连接顶部的复合机械臂。

他正要靠近,平台上的对讲机突然响了。

沙——

一声短噪。

然后是声音:“陈医生,好久不见。”

男声,中年,语调平稳,像在查房。

陈砚立刻反手拧下对讲机电池,扔向远处通风口。

电池撞上铁网,弹落地面,滚了两圈停住。

广播没停,还在继续:“你父亲当年说我的方案不人道。可你看,这些身体多完美。没有病痛,没有衰老,随时可以启用。”

背景里有金属碰撞声,液体泵在规律运作,还有某种高频电流的嗡鸣。

秦雪迅速打开检测仪,扫描声源方向。

显示屏上多个红点交替亮起,分布在大厅四周。

“多通道播放。”她说,“我没法定位。”

陈砚站在原地,盯着中央那个舱。

广播里的声音他没听过,可语气熟悉——那种居高临下的冷静,像解剖课上的教授点评学生刀法。

“他是谁?”周慧萍从门口探头,声音发抖。

陈砚没看她。

他盯着舱内那张脸,看着那道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疤痕,缓缓说:“我父亲的学生。”

广播忽然停了两秒。

灯亮了。

整个大厅的顶灯瞬间全部打开。

上百个克隆舱在同一时刻睁开眼,瞳孔对焦,视线齐刷刷转向三人所在的位置。

液体中的头颅缓缓转动,上百双眼睛锁定了他们。

陈砚没动。

他知道这些舱体有独立维生系统,也知道这些身体可能连大脑都没发育完全。可那一瞬间的对视,像被无数个自己同时盯住。

他抬起手,手术刀在掌心转了半圈,刀锋朝前。

广播再次响起,声音换了种语调:“你终于来了。C—001,我们等了三十年。”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5/111110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