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咸鱼医神 > 第100章:老教授的遗物盒

第100章:老教授的遗物盒


暴雨还在下,急诊室的灯光映在湿漉漉的地砖上,反着光。

陈砚站在更衣室门口,手里攥着那块烧毁的芯片壳,指节发紧。

他没回办公室,也没去抢救室盯那两个“病人”。他知道现在最要紧的不是盯着活人,而是找死人留下的线索。

那位张教授死了,没人当回事。据说是心梗,送进来时已经凉了,家属也不闹,火化得飞快。

可秦雪今天给他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他临走前,托人把一个盒子交给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开始查‘夜莺’,就亲手交给你。”

法医中心的检验室,空气里有股消毒水混着福尔马林的味道。

秦雪穿着白大褂,背对着解剖台,在柜子里翻找。

“盒子一直锁在物证冷藏柜,编号F—973。”她拿出一个巴掌大的檀木盒,表面刻着暗纹,像是某种植物藤蔓缠绕的图案,“我没动过,只做了扫描。他说必须你亲自开。”

陈砚接过盒子,入手沉实,边角磨得光滑,显然是常被人摩挲。

他没急着打开,先看了看盒底——一圈细密的凹槽,形状不规则,不像钥匙孔。

“银针在里面。”秦雪递来镊子和手套,“按扫描结果看,一共七根,排列方式……不太正常。”

陈砚戴上手套,掀开盒盖。

七根银针平躺在黑色绒布上,长短一致,针尾泛着微青的光泽。

他用镊子夹起一根,对着灯看了几秒,又凑近鼻尖闻了一下。

没有气味。

“我要做涂层提取。”他说,“不用联网设备。”

秦雪点头:“质谱仪在校准,我调的是离线模式。数据不会外传。”

陈砚把银针放在操作台上,用刮刀轻轻刮下一点金属碎屑,放进检测皿。整个过程慢而稳,手指没一丝抖。

等结果出来时,屏幕上的分子结构图跳了出来。陈砚盯着看了三秒,确认无误。

“是同一种制剂。”他低声说,“控制药人的核心成分,代号‘影链’。当年父亲销毁了所有样本,这东西不该存在。”

秦雪皱眉:“老教授和你父亲……有关系?”

“我不知道。”陈砚摇头,“但他敢留这个盒子,说明他知道些什么。”

他重新看向檀木盒,手指沿着内壁摸了一遍。突然,指尖在盒侧一处微微凸起的地方停住。

那里有个隐蔽的卡扣,藏在藤蔓纹路的交汇点。他试着按下去,没反应。

他又把盒子翻过来,对着灯光照了照。那些纹路……有点眼熟。

脑子里忽然闪过父亲书房里的一面铜牌。小时候他问那是什么,父亲只说:“陈家的东西,认纹不认名。”

他慢慢抽出腰间的手术刀,刀柄磨损严重,上面有一道道细痕,像是多年摩挲留下的印记。

他把刀柄贴到盒侧的凹槽上。

严丝合缝。

轻轻一旋,咔的一声,暗格弹开。

里面是一块折叠的绢布。

陈砚屏住呼吸,用镊子取出,缓缓展开。

布面绣着一个徽记:双蛇缠绕十字,下方延伸出一对羽翼。针脚细腻,颜色已有些褪去,但轮廓清晰。

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图案,和他手术刀柄上的压痕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秦雪问。

“家族标记。”陈砚声音很轻,“我祖父那一辈开始用的。后来只有直系继承人才能接触核心医案。”

秦雪没再说话。她看出这东西对陈砚的意义不同寻常。

陈砚正要把绢布收好,余光忽然扫到窗外。

三楼走廊尽头,一道人影一闪而过。太快,看不清脸,但走路姿势僵硬,像是刻意压低重心。

他立刻转身,抓起听诊器,甩手扔向天花板的监控探头。

听诊器的金属管缠住摄像头转轴,他用力一拽,线路崩断,红灯熄灭。

几乎同时,头顶的日光灯闪了一下,随即恢复。

“怎么了?”秦雪问。

“有人在看。”陈砚盯着断掉的线路,“刚才那扇窗,有人在拍我们。”

秦雪脸色变了:“不可能,这里是权限区域,外来人员进不来。”

“那就说明,是里面的人。”陈砚从口袋里掏出紫外线笔,重新照向绢布背面。

原本空白的地方,渐渐浮现出一行小字:

镜像综合症初始样本:1998.7.16

陈砚的手顿住了。

这个日期,他记得太清楚。

九八年七月十六日,父亲被执行死刑的日子。

也是“夜莺计划”编号出现的那一天。

原来不是巧合。

从一开始,实验就已经开始了。以他父亲的死亡为起点,用他的基因做模板,制造第一批镜像体。

而老教授……是参与者?还是反抗者?

他猛地想起什么,回头看向檀木盒。

既然银针上有毒,为什么老教授会留下它?除非——

这不是遗物,是证据。

而且是专门留给他的证据。

他迅速把绢布和银针重新装回盒子,塞进怀里。刚要起身,秦雪拉住他。

“你要去哪?”

“医院地下。”他说,“密道的事还没完。”

“你现在出去太危险。”秦雪压低声音,“刚才那人如果是监视者,很快就会报告异常。安保系统可能已经被接管。”

陈砚看了眼墙上挂钟,两点十七分。

距离那两个“心梗病人”被送来,过去了四十三分钟。他们还活着,说明实验还在测试阶段,还没到最终激活。

他必须赶在对方转移数据前,找到源头。

“帮我一件事。”他对秦雪说,“调出老教授的尸检报告原始记录,别走系统,用本地备份。”

“你要查死因?”

“我要看他的脑组织切片。”陈砚眼神沉了下来,“如果他也做过意识同步实验,痕迹会留在海马区。”

秦雪没再多问,转身走向档案柜。

陈砚靠在墙边,手摸进怀里的檀木盒。绢布上的字还在眼前晃。

1998.7.16。

父亲死了,实验开始了。

而他,直到今天才知道,自己从出生起,就是这场计划的一部分。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手术刀,刀柄上的纹路已经被磨平了一角。那是他这些年无数次握紧、松开、再握紧的结果。

现在,这把刀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用途。

不只是救人,也不只是破局。

是清算。

秦雪拿着一份纸质报告回来,页边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找到了。”她翻开一页,“脑组织有异常蛋白沉积,集中在边缘系统。这种结构……像是长期接受外部信号干扰留下的损伤。”

陈砚接过报告,目光落在一张显微图像上。

一团团灰黑色斑点,像被火烧过的纸片,散落在神经纤维之间。

这就是“影链”毒素的残留特征。

老教授的大脑,曾经被远程操控过。

“他不是自然死亡。”陈砚合上报告,“是被人用信号强行中断了生命维持系统,伪装成心梗。”

秦雪倒吸一口气:“谁能做到这种事?”

“能接触医院总控台的人。”陈砚把报告折好塞进口袋,“也能打开院长室密道的人。”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

两人同时静住。

不是巡逻保安的节奏,也不是值班医生的脚步。这步速均匀,带着试探性,像是在确认房间里有没有动静。

陈砚迅速把操作台上的工具归位,将检测皿丢进废液桶。然后拉着秦雪退到解剖台后方,顺手扯下一块遮尸布盖在两人身上。

门把手转动。

咔哒。

门开了。

一道黑影站在门口,没开灯,也没说话,只是静静环视房间。

几秒后,那人退出去,轻轻带上门。

陈砚没动,等了整整两分钟,才掀开布。

“不能久留了。”他说。

秦雪点头:“我帮你挡住接下来的巡查。”

“不用。”陈砚摸出鞋跟里的备用通讯器,打开,“你只要记住,如果我三天没消息,就把这份报告交给国际医疗监察署驻华联络处,编号A—09。”

“你要一个人去?”

“这事从头到尾,就没谁能真正信任。”他看了她一眼,“除了你愿意交出这个盒子。”

他最后扫了眼房间,确认没留下痕迹,转身朝后门走去。

秦雪在背后问:“你打算怎么办?”

陈砚停下,手搭在门把手上。

“去找一把钥匙。”他说,“能打开过去,也能关上未来的那种。”

门开了一条缝,他闪身出去。

走廊尽头,应急灯亮着,照出一段空荡的水泥通道。

他贴着墙走,每一步都避开监控盲区。怀里,檀木盒紧贴胸口,像一块烧红的铁。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225/111110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