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26章 征程新启

第26章 征程新启


平安城大捷的余韵尚未消散,一纸调令却如惊鸿划破独立团平静的日常。

赵刚握着电报的手微微发颤,羊皮纸上“速赴延安学习”的字迹在油灯下泛着墨香,而电报末尾盖着的鲜红印章,昭示着命令的不容置疑。

窑洞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李云龙掀开门帘大步而入,酒气混着寒气扑面而来:“老赵!听说旅部又要给咱派任务?老子可提前说好,刚打完仗,怎么也得让兄弟们歇……”

话音戛然而止,他瞥见赵刚手中的电报,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老李,我要去延安了。”赵刚将电报轻轻放在桌上,声音低沉。李云龙盯着那几行字,突然暴跳如雷:“放屁!谁下的命令?老子找旅长说理去!独立团离不开你,我李云龙更离不开你!”他抓起桌上的茶壶狠狠摔在地上,瓷片飞溅间,眼眶却微微发红。

赵刚走上前按住他的肩膀:“这是延安的命令,军命难违。”他望向窑洞外摇曳的灯火,想起平安城战役前在师部的激烈争辩——那时为争取作战机会,他据理力争的场景被层层上报,竟引起了延安高层的关注。

几位书记在电报中评价他“战略眼光独到,军政素养俱佳”,点名要将他调入延安学习深造。

消息很快传遍全团。张大彪戴着那顶磨破的帽子,抱着作战地图冲进团部:“政委,这仗刚打完,您怎么能走?新的训练计划还没……”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化作一声叹息。魏和尚蹲在墙角闷头擦枪,突然哽咽道:“政委,俺不想让您走……”

师部同样陷入两难。师政委攥着调令在窑洞内来回踱步,磨破的牛皮鞋底与地面摩擦出沙沙声:“好不容易培养出个能文能武的全才,说调走就调走?”他望向总指挥,“要不咱们再给延安发封电报,申请把赵刚留下?”

总指挥摘下老花镜擦拭,苦笑摇头:“这是书记处的决定。赵刚是棵好苗子,延安要栽培他,是好事。”他望向窗外飘扬的军旗,“咱们不能因为私心,耽误了人才的前程。”

离别的日子来得很快。李云龙下令全团为赵刚举办欢送会,炊事班杀了三头肥猪,战士们将缴获的日军罐头和清酒全都搬了出来。篝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却照不暖众人心中的离愁。

李云龙拎着半坛烈酒,晃到赵刚面前:“老赵,这酒……我敬你。”他仰头灌下一大口,喉结剧烈滚动,“你放心去,等你学成归来,独立团还是你的家!要是有人敢给你气受,老子带着全团去延安给你撑腰!”

赵刚接过酒坛,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烧得眼眶发热:“老李,你性子急,遇事别总犯浑。张大彪和魏和尚他们,你多照应着点。还有秀芹,记得多给她写信……”

话未说完,已被李云龙用力揽入怀中。两个铁血汉子相拥,却都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口,眼泪就会决堤。

邢副团长带着几位营长围过来,每个人手中都捧着礼物:有缴获的日军怀表,有自制的牛皮笔记本,还有不知从哪弄来的钢笔。

“政委,这是兄弟们的心意,您收着。”邢副团长声音发闷,“到了延安,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

夜色渐深,赵刚望着营地中此起彼伏的篝火,想起初到独立团时的场景。那时的他还带着书卷气,而如今,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与这片土地、这群兄弟紧紧相连。

魏和尚突然跑过来,塞给他一个油纸包:“政委,这是俺娘教俺做的腌菜,您路上吃。”黝黑的脸上挂着泪珠,却强装笑脸。

次日清晨,赵刚收拾好简单的行囊。李云龙骑着马,带着全团官兵一直送到十里外的山岗。

晨风卷起赵刚的军大衣,他转身向众人敬礼,声音哽咽:“兄弟们,等我回来!”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政委,我们等你!”

马蹄声渐远,赵刚回头望去,只见独立团的军旗在山风中猎猎作响,李云龙等人的身影渐渐化作小点,却依然固执地伫立在原地。

他握紧缰绳,眼眶中的泪水终于落下——此去延安,不仅是个人的深造,更是肩负着独立团的期望,肩负着为抗战胜利积蓄力量的使命。

而在独立团营地,李云龙望着赵刚消失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张大彪轻声说:“团长,咱们回去吧。”

李云龙抹了把脸,突然吼道:“都听见了!从今天起,训练强度翻倍!等老赵回来,老子要让他看看,独立团只会比现在更强!”

寒风掠过黄土高原,带着离别的惆怅,也带着新征程的希望。

赵刚知道,此去山高水长,但无论身在何处,独立团永远是他的牵挂;而独立团的兄弟们也坚信,他们的政委一定会带着更坚定的信念和更丰富的学识归来,与他们并肩,继续书写抗日战场上的传奇。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