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分散斗争
1946年深秋,黄土高原的寒风裹挟着枯叶掠过延安窑洞群。赵刚攥着刚收到的绝密电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电报上的字迹力透纸背:“为应对全面内战,中央决定整编主力部队,组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
窑洞里,军委会议正在进行。煤油灯将参会者的身影投射在墙上,随着火苗晃动。伟人用红铅笔重重划过中国地图:“委员长撕毁协定,调集三百万大军向解放区进攻。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第一野战军由晋西北总指挥挂帅,驻守西北。”翔宇同志展开作战图,“那里是延安屏障,也是胡宗南的首要目标。”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总指挥在晋西北深耕多年,熟悉地形民情,正是守土御敌的不二人选。
“第二野战军由129师师长、政委牵头组建。”伟人望向坐在角落的两位将领,“你们带过的部队能打硬仗,任务是经略中原,牵制南线敌军。”
师长和师政委同时起身敬礼,目光坚定如铁。赵刚想起平安城战役时,正是这两位首长力排众议,给了独立团作战机会,此刻胸中涌起一阵热流。
“第三野战军由山东、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成,501和502同志负责。”翔宇同志的手指落在华东地图,“重点掌控津浦线、陇海线,切断敌军南北联系。”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有人小声说:“501豪爽,502善谋,这对搭档绝了!”
“第四野战军最为关键。”伟人摘下眼镜擦拭,语气郑重,“101、102同志率部挺进东北,依托工业基础和广袤黑土地,建立战略根据地。
初期虽只有11万兵力,但要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赵刚知道,东北的重工业与铁路网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场抢占先机的博弈,将决定未来战局走向。
散会后,赵刚被翔宇同志单独留下。“你的地下网络在山西根基深厚,”翔宇递来一份文件,“第二野战军组建需要物资和情报支持,你负责协调华北各据点,把压缩食粮和军械优先运往中原。”
“保证完成任务!”赵刚立正敬礼,却又犹豫着开口,“只是聚贤楼的生意……”
“暂时保留。”翔宇打断他,“蓝军在太原设有物资中转站,你利用商人身份,想办法摸清他们的运输路线。记住,隐蔽战线同样重要。”
回到住处,赵刚连夜召集地下党骨干。密室里,众人围着地图展开讨论。“太原车站每天有三列军列南下,”阿贵指着标记,“但具体装载什么,根本没法靠近检查。”
赵刚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上次在商会结识的铁路稽查处处长:“我记得那个姓王的爱抽雪茄。阿贵,你去弄些古巴货,就说我要和他谈‘煤炭生意’。”他又转向另一名同志,“联系东北的线人,打听第四野战军入辽的路线,务必避开蓝军封锁。”
与此同时,各野战军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整编时,战士们将缴获的日军军旗撕成布条,系在枪杆上当作标记。
第二野战军的誓师大会上,老师长振臂高呼:“当年我们能打下平安城,现在就能横扫中原!”第三野战军的战士们忙着将山东的小米、华中的稻米装袋,准备随军南下;第四野战军的先头部队已跨过长城,向着冰天雪地的东北疾行。
赵刚的压缩食粮派上了大用场。伪装成商队的马车、暗藏夹层的货船,将一块块印着“晋”字的压缩块送往各战区。
某次运输途中,车队在河南遭遇国军盘查,赵刚急中生智,将压缩食粮混在给地主家送的“寿礼”中,才惊险过关。
深夜,赵刚伏案给林秋荷写信。油灯将信纸烤得微微发黄,他写道:“秋荷,各野战军已就位,这场仗注定艰苦。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写到此处,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他迅速将信纸塞进墙缝,摸出藏在枕头下的手枪——这是战争年代特有的警觉,容不得半点松懈。
黎明时分,又一封加急电报送到。赵刚展开一看,是第二野战军发来的物资需求清单。
他望向东方渐亮的天空,想起伟人在会议上说的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握紧拳头,他低声自语:“无论哪个野战军,我们地下党都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黄土高原上,战旗猎猎作响。第一野战军的号角、第二野战军的誓言、第三野战军的脚步、第四野战军的马蹄,共同奏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序曲。而
在看不见的暗处,赵刚和无数地下工作者,正用另一种方式,为这场伟大的胜利默默奉献。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7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