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41章 寒江决断

第41章 寒江决断


龙历1950年深秋,京都会议室的菊香书屋被寒潮浸透。会议室内,炭盆烧得通红,却驱不散凝重的气氛。

墙上的世界地图前,鲜红的箭头直指三八线——美军悍然越过边境,战火烧至鸭绿江边,炮弹碎片甚至落入中国领土。

“美军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位野战军总指挥猛地拍案,震得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出,“今日染指朝鲜,明日必犯我东北!”

“可是我们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另有人皱着眉头,“美军装备精良,还有海军空军优势,这仗……难打啊!”

赵刚坐在角落,双手紧紧交握。穿越前,他对这段历史早已烂熟于心;此刻亲眼见证决策时刻,掌心却沁出冷汗。

他望着首长在会议桌前来回踱步,烟卷明明灭灭,忽然想起在延安窑洞彻夜长谈的场景——那时的伟人,也是这般在困境中寻找破局之道。

“首长,苏方承诺的空中支援还未明确……”有人的声音带着犹豫。

会议室陷入死寂,唯有挂钟的滴答声愈发清晰。赵刚盯着地图上那道危险的红线,想起东北的工业基地、延边的百姓,耳边仿佛响起炮弹的轰鸣。

但环顾四周,在座皆是身经百战的野战军统帅,他数次张嘴,又将话语咽回腹中。

“小赵,你怎么看?”

突如其来的点名让赵刚浑身一震。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汇聚,他慌忙起身,军装下的衬衫已被冷汗浸透。首长掐灭香烟,目光如炬:“这是军事会议,畅所欲言嘛!”

“报告!”赵刚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若决定出兵,我定将后勤保障做到万无一失!”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回荡,“抗战时,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日寇;解放战争中,我们以弱胜强打败了委员长。

如今美军虽强,但只要战略得当、补给跟上……”他顿了顿,提高声调,“朝鲜若失,东北危矣;东北若危,新龙国何安?”

会议室响起窃窃私语。一位将领低声道:“搞后勤的谈战略,是不是……”话未说完,便被主席抬手打断。

“好!”首长眼中闪过赞许,“小赵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他大步走到地图前,红铅笔重重划过三八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若让美军陈兵鸭绿江边,我们就永无宁日!”

会议结束时,夜幕已笼罩京城。赵刚站在会议室门口,寒风卷起他的大衣下摆。身后,会议室的灯光依旧明亮,隐约传来作战部署的讨论声。

他摸出怀表,指针指向凌晨两点——这个夜晚,将注定改变历史。

回到后勤指挥部,赵刚立刻投入紧张筹备。他连夜召集华北、东北的地下网络骨干:“从现在起,所有运输线优先保障志愿军!”

他展开地图,用红笔圈出铁路、公路和秘密通道,“粮食、棉衣、药品,必须三天内集结完毕!”

“赵主任,东北的冬装库存不足。”有人面露难色,“且美军飞机随时可能轰炸运输线……”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赵刚抓起电话,“通知沈阳纺织厂,连夜开工;让铁道兵部队抢修备用路线;再联系民间车队,伪装成运煤车分散运输!”

他想起在太原搞地下工作的日子,那时用的是金条打通关节,如今靠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的支持。

出征那日,沈阳车站挤满了送别的人群。赵刚站在月台上,看着志愿军战士们嚼着压缩饼干,披着单薄的棉衣登上列车。

一位小战士突然跑来,举起手中的搪瓷缸:“主任,这饼干真香!比俺娘烙的饼还扛饿!”赵刚摸了摸孩子冻红的脸,转身对后勤人员怒吼:“再加快速度!绝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上战场!”

然而,现实比预想的更残酷。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运输线狂轰滥炸。赵刚带着团队发明“水下桥”“夜间盲运”。

将物资藏在结冰的河床下,趁着夜色分段转运;他还发动东北百姓,用马拉爬犁、人背肩扛,硬是在雪原上开辟出“钢铁运输线”。

某次巡查时,赵刚遇见一位冻掉脚趾的老车把式。老人裹着破棉被,却死死护着车上的弹药箱:“赵同志,俺们知道这仗为啥打!只要能保住咱的娃不再受欺负,老头子这条命算啥!”

赵刚转过身,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首长所说的“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当志愿军在长津湖冰天雪地中发起冲锋,当战士们用炒面就着雪水充饥,赵刚正守在后勤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三天三夜未曾合眼。

电报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他沙哑着嗓子下达命令:“给九兵团送棉衣!立刻!不惜一切代价!”

深夜,他望着窗外的漫天大雪,想起会议上那句“打得一拳开”。此刻,数万志愿军将士正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而他能做的,就是用生命守护这条看不见的战线。

他摸出怀中儿子的照片——小振邦胖嘟嘟的脸蛋上挂着笑容,全然不知父亲正经历着怎样的生死时速。

“爹答应你,等打赢这一仗,就回家抱你。”赵刚对着照片轻声说,随后将电报稿纸铺在桌上,钢笔尖在“加急”二字上重重顿了顿。窗外,北风呼啸,而他心中的火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