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48章 金陵聚首

第48章 金陵聚首


龙历1954年初夏,南京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赵刚站在军事学院门口,望着门楣上“好好学习,保卫祖国”的烫金大字,心中感慨万千。

他刚结束东北后勤系统的整肃工作,便马不停蹄地赶来——既是向老首长汇报工作,也是为了见见许久未见的老战友。

推开院长办公室的门,熟悉的桐油味扑面而来。

老129师师长正伏案批阅文件,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小赵,坐。”赵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道:“老首长,您这消息比电报还灵通!”

师长摘下眼镜,露出那只义眼,目光却依然锐利:“你小子在东北整顿后勤的事儿,连总指挥都夸了。”

他起身从柜子里取出茶罐,“当年在二野,要不是你顶着压力送物资,多少战士得饿着肚子上战场?”

赵刚连忙摆手:“老首长言重了,都是分内之事。”他想起抗战时期,为了给二野运送弹药,地下交通员们扮成送葬队伍、货郎,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敌占区。

有一回车队遭遇日军后面是蓝军伏击,十几名同志为保护物资牺牲,鲜血染红了太行山的小路。

“分内事?”师长将泡好的茶推过来,“你知道淮海战役时,二野的压缩饼干救活了多少伤员?要不是你搞来的德国机器,咱们哪有这‘铁疙瘩’救命粮?”

他拍了拍赵刚的肩膀,“这次找你,一是叙旧,二是想听听你对未来后勤保障的想法。”

两人一谈就是两个小时。从朝鲜战场上的“钢铁运输线”,到未来解放琉球可能面临的跨海补给难题,赵刚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构想:“建议提前在沿海岛屿建立物资储备点,训练渔民船队参与运输,同时研发更轻便的单兵口粮……”

师长听得频频点头,最后笑道:“不愧是搞后勤的行家!当年在延安,你就说过‘后勤是战争的半壁江山’,现在看来一点不假。”

他瞥了眼墙上的挂钟,“听说你要找李云龙?那小子最近倒是安分了不少,在宿舍呢,去吧。”

赵刚顺着熟悉的路径走向学员宿舍,远远就听见李云龙的大嗓门:“丁伟你少耍赖!上回打赌说要请喝酒,这都半年了……”

推开门,屋内烟雾缭绕,李云龙、丁伟、孔捷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几碟花生米和半瓶二锅头。

“老赵!”李云龙第一个跳起来,大步上前熊抱,差点把赵刚撞个趔趄,“你咋来了也不提前说声?”丁伟推了推眼镜,笑着起身让座:“稀客啊,快坐!老孔,再拿个碗来!”

孔捷从柜子里翻出个搪瓷缸,往里面倒满酒:“老赵,在朝鲜就盼着能和你喝一杯,今天可算补上了!”

赵刚接过酒缸,望着三位老战友——李云龙晒黑了,孔捷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丁伟依然文质彬彬却多了几分沧桑。

“先罚李云龙一碗!”赵刚突然开口,“听说你在课堂上闹事,还让老首长收拾了一顿?”

李云龙挠着后脑勺嘿嘿笑:“都过去了!现在我天天抱着书啃,连常乃超都说我有进步!”他压低声音,“对了,你知道不?那常乃超还偷偷给我改成绩……”

四人哈哈大笑。酒过三巡,话题渐渐沉重。丁伟望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朝鲜战争打完了,可美国还在琉球海峡搞事。”孔捷握紧酒碗:“我在朝鲜见识过美军的装备,咱们得抓紧准备。”

李云龙猛地一拍桌子:“怕他个鸟!当年用小米加步枪能打赢,现在更不怕!等解放了琉球,我非得抓几个美国佬回来给老赵当搬运工,专门运物资!”

赵刚笑着摇头:“那敢情好,不过先把你毕业论文上的潮汐表整明白了再说!”

屋内再次爆发出笑声。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映着四人泛红的脸庞。赵刚想起在独立团的日子,那时他们挤在简陋的窑洞里,也是这样喝酒、谈天,憧憬着胜利的那一天。如今山河初定,却仍有未竟的使命。

“说真的,”孔捷突然放下酒碗,“老赵,你在后勤战线劳苦功高。朝鲜战场上,要不是你冒着美军轰炸送物资,多少兄弟得冻死、饿死?”李云龙和丁伟也纷纷点头,气氛一时变得凝重。

赵刚眼眶发热,端起酒缸:“咱们是兄弟,分什么彼此?只要能打胜仗,再苦再累都值得!”四人的酒碗重重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刻,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回到了并肩作战的岁月。

夜渐渐深了,酒坛见底。李云龙搂着赵刚的肩膀,舌头都大了:“老赵……等打完这最后一仗……咱们都解甲归田……回太行山……开个酒馆……”丁伟和孔捷靠在椅子上打着呼噜,赵刚轻轻为他们盖上军大衣。

站在宿舍门口,望着南京城的灯火,赵刚心中满是温暖与坚定。战争还未结束,但只要有这些生死与共的兄弟在,再难的仗也能打赢。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夜色——明天,又将是新的征程。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