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81章 家国传承

第81章 家国传承


五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龙国大地在改革的春风里焕发出蓬勃生机。

1981年深秋,首都工人体育馆内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中国女排以3:2逆转日本队,首夺世界冠军。

赵刚与老政委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屏幕里姑娘们泪洒赛场的画面,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举起茶杯——这杯庆功酒,敬的是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老赵,你看她们扣球的狠劲,像不像当年咱们打硬仗?”老政委的声音带着激动,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微微颤动。

赵刚望着电视里飘扬的五星红旗,想起南疆战场上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感慨道:“都是为国争光的好儿女!”

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龙的主义”命题。九人会议室内,赵刚摊开经济特区建设报告,深圳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的标语照片格外醒目。

“老政委,深圳的GDP增速已经达到19.6%。”他指着数据图表,“特区的经验证明,咱们的路走对了!”老政委重重点头,目光投向窗外:“对!就要走出咱们自己的路子来!”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赵刚的大儿子赵振邦任职的西北贫困县迎来巨变。

当第一批包产到户的农民捧着饱满的麦穗奔走相告时,赵振邦正戴着草帽蹲在田埂上,记录着每亩地的增产数据。他给父亲写信时写道:“爸,老乡们现在种地都有了奔头,窑洞前的红灯笼挂得比过年还密!”

赵刚读着信,想起五年前儿子在贫困县啃玉米饼的模样,眼眶发热。林秋荷凑过来看信,指着附页上的照片——赵振邦站在新修的水渠旁,身后是绿油油的麦田,立春戴着小黄帽蹲在渠边玩水。

“这孩子,跟你年轻时一个样,就知道埋头干事。”老妇人笑着抹了抹眼角。

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消息传来时,叶将军的儿子叶明远正在深圳主持盐田港建设。

他站在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对着对讲机喊道:“加快进度!下个月就要迎接第一艘外资货轮了!”

海风掀起他的衬衫,胸前口袋里还揣着父亲寄来的老照片——那是1949年,叶将军率部解放沿海某岛时的留影。

这一年,赵刚的小儿子赵继征在新省军区升任团长。报到那天,他站在荒漠中的训练场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想起南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

“同志们,”他举起独臂,“虽然咱们现在不打仗了,但战斗力不能丢!”训练场上响起雷鸣般的回应,年轻战士们的眼神里燃烧着与他当年一样的热血。

1985年,国企改革大幕拉开。赵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放权让利”政策细则。散会后,老政委叫住他:“老赵,你都72了,该考虑接班人的事了。”

赵刚却摆摆手:“老政委,您比我还大9岁呢!只要您还坐镇,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几年!”两人相视而笑,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未磨灭胸中的家国情怀。

这年深秋,赵振邦因在贫困县脱贫工作中成绩突出,又恰逢他大学桥梁专业出身,被中央调任云省桥梁建设总书记。

接到任命时,他正在偏远山区勘察桥址。看着峡谷间湍急的河流,他对随行的工程师说:“咱们要在这里架起一座‘致富桥’,让山里的孩子再也不用溜索上学!”

不久后,赵刚收到大儿子寄来的桥梁设计图,图纸角落画着个戴着安全帽的小人,旁边写着:“爸,这是立春画的我,他说长大了也要当桥梁工程师。”

赵刚将图纸珍而重之地收进抽屉,里面还放着赵继征寄来的新省军区训练计划,以及叶晓薇寄来的孙女周岁照片。

1986年初春,老政委在九人会议上再次提及干部年轻化。“老赵,你都72了,身体吃得消吗?”

他看着赵刚鬓角新增的白发,语气带着关切。赵刚却挺直腰板:“老政委,您忘了当年在延安,咱们啃着窝头还能连夜赶路?现在条件好多了,我还能为国家再干几年!”

最终,在老政委的坚持下,赵刚继续留任丞相一职。两人站在中南海的湖边,看着冰面下涌动的春水,仿佛看到了龙国大地正在发生的巨变。“老赵,”

老政委突然说,“你看,咱们这代人,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赵刚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咱们不仅要赶上,还要带着全国人民一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这五年,从女排夺冠到特区建设,从土地改革到国企转型,龙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而赵刚一家,也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家国故事——大儿子扎根基层架桥修路,小儿子镇守边疆磨砺精兵,他与老政委则在中枢为国家发展掌舵领航。

岁月鎏金,不变的是那份刻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