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订婚
二月的京城还浸在料峭春寒里,西城区一条不起眼的胡同深处,“悦宾楼”饭馆的红灯笼在暮色中轻轻摇晃。
这座青砖灰瓦的老式建筑看似普通,后院却藏着戒备森严的地下车库,一辆崭新的国产红旗轿车静静停在车位上,京A00000的车牌在感应灯下泛着冷光。
赵立春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微微出汗,后视镜里,陈知夏正低头整理围巾。她今天特意换了件淡青色的旗袍,珍珠盘扣衬得肤色愈发白皙,发间别着的玉兰花簪随着车身晃动轻颤。“紧张吗?”他轻声问。
“该紧张的是你吧?”陈知夏抬头笑了笑,眼底却也藏着一丝不安,“我爸昨晚还说要考校你公文写作能力,说当年他当街道办主任时......”
话音未落,车库闸门缓缓升起。赵立春深吸一口气,将车稳稳停好。刚打开车门,便见两拨人从侧门迎了出来——父亲赵振邦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母亲苏雪系着驼色羊绒围巾;陈知夏的父母则并肩而立,陈建军一身藏青色西装,林慧的米色大衣口袋里露出半截实验室常用的笔记本。
“赵哥,嫂子!”陈建军快步上前握手,“总说聚一聚,没想到是沾孩子们的光。”
赵振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在干部培训班见过,一晃都这么多年了。快进屋,菜都备好了。”
穿过九曲回廊,包间内暖意融融。红木圆桌中央摆着青瓷水仙盆,腊梅斜枝探入水中,暗香浮动。
两位母亲自然地坐在一侧,林慧从手提包掏出个小盒子:“苏姐,这是知夏研发的护手霜,专门针对长期接触试剂的科研人员,你试试看。”
苏雪接过试用,赞不绝口:“怪不得知夏的手总这么细腻,原来有独家秘方!我那儿有套古法织锦,改天给你做件旗袍,保管比商场里的都合身。”
男人们则围坐在茶台前。赵振邦熟练地冲泡普洱,陈建军望着墙上的《清明上河图》复刻版,突然开口:“老赵,你怎么看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县域经济转型?我在魔都推行‘科创飞地’政策时,遇到不少阻力......”
话题迅速转向工作。赵立春给众人添茶时,听见父亲分析:“县域发展关键在人才留得住,就像立春在金沙县搞的‘乡土专家’计划,把农技能手纳入编制......”他与陈知夏对视一眼,两人悄悄在桌下握了握手,掌心都是温热的。
酒过三巡,话题终于转到正题。赵振邦放下酒杯:“孩子们的事,咱们做家长的也别绕弯子。我和知夏爸妈都知根知底,孩子们又情投意合,不如就把日子定下来?”
林慧笑着看向女儿:“知夏这孩子,从小就闷头做实验,我们还担心她嫁不出去呢。立春这孩子,在基层干实事,我们很放心。”
陈建军推了推眼镜,语气却带着几分严肃:“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婚姻不是儿戏。知夏以后要是还想出国深造,或是去偏远实验室,立春你可得支持。”
“爸!”陈知夏脸颊绯红。赵立春却郑重点头:“您放心,知夏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金沙县的农业技术升级,正需要她这样的专家。”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腊梅枝头落满碎玉。赵振邦取出黄历翻了翻:“三个月后的五月初一,宜嫁娶,诸事皆宜。时间虽紧,但咱们两家联手,办个热热闹闹的婚礼不成问题。”
陈建军沉吟片刻,最终颔首:“就听赵哥的。不过婚礼一切从简,我和知夏妈商量好了,把省下的钱捐给希望小学。”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苏雪拉着林慧的手笑道:“正好我认识几个非遗传承人,让孩子们的婚书用苏绣,喜糖盒子找景泰蓝大师定制,既有传统韵味,又不铺张。”
赵立春望着长辈们热烈讨论的身影,忽然想起爷爷说的“门当户对”。此刻他终于明白,这四个字从来不是门第的攀比,而是家风的契合、理想的共鸣。
陈知夏悄悄递来一颗奶糖,甜香在口中散开时,他听见她说:“等婚礼结束,我就带着第一批菌剂去金沙县。”
散席时,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两家人站在饭馆门口道别,陈建军突然指着天上的月亮:“你们看,月晕而风,看来明天又是个好天气。”
赵立春揽住陈知夏的肩膀,看着她睫毛上落的雪粒渐渐融化。三个月后的婚礼,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人生的新起点,更是两个怀揣理想的灵魂,真正携手踏上征途的开始。
胡同深处传来隐约的梆子声,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掠过挂着雪的枝桠,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喜事报信。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