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龙历2008年5月12日,川省大地突然剧烈震颤。山崩地裂的轰鸣中,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如同脆弱的积木轰然倒塌,尘土蔽日,哭喊声与坍塌声交织成人间炼狱。
但因前期的防灾准备,许多学校、乡镇在地震波袭来的瞬间,师生与村民按照演练预案迅速避险,大量生命在黄金三分钟内得以保全。
消息传至京都时,赵家四合院的气氛凝重如铅。93岁的赵刚扶着藤椅缓缓起身,浑浊的双眼凝视着墙上的中国地图,川省的位置仿佛被灼烧般刺痛他的心脏。
穿越前那场灾难的惨状在脑海中翻涌,而此刻现实与记忆重叠,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住拐杖,指节泛白。
同一时刻,各大军区的集结号响彻云霄。某集团军司令员站在装甲车前,望着整齐列队的战士们,声如洪钟:“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川省的百姓正在受苦,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无论山高路险,无论余震不断,我们的使命只有一个——救人!出发!”
“救人,出发!”众士兵异口同声的发出声音。
引擎轰鸣声响彻天际,满载救援物资与战士的车队如钢铁洪流,向着灾区疾驰而去。
京都电视台的演播厅内,导播紧急切换画面,镜头对准临时搭建的新闻直播间。白发苍苍的赵刚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缓缓落座,身后的背景墙上,实时滚动着川省各地的灾情画面。
老人穿着老式中山装,胸前的军功章微微晃动,那是他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奋战的勋章,此刻在聚光灯下闪烁着庄重的光芒。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赵刚同志接受采访。”主持人声音哽咽,“赵老,您见证了龙国从风雨如晦走向繁荣昌盛,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您有什么想对全国人民说的?”
赵刚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镜头,仿佛穿透屏幕望向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百姓。
他的声音虽苍老,却带着穿越战火的坚定:“我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建设新中国到今天,我见过太多生死,也见过我们龙国人骨子里的韧性。现在,川省的土地在震颤,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
直播间外,胡同里的老人们纷纷围在小卖部门口的电视机前。张大爷摘下老花镜擦拭眼角:“这不是赵丞相吗?当年他们带着咱们赶走了日本鬼子!还带领我们改革!”年轻的商贩握紧拳头:“赵老都说话了,咱们说什么也得帮川省兄弟一把!”
赵刚顿了顿,目光突然锐利如鹰:“我知道,国外有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甚至有人幸灾乐祸,说这是‘上天的惩罚’。”
老人重重地拍了拍桌面,茶杯里的水泛起涟漪,“如果真有上天,那当年我们扛着土枪打鬼子的时候,怎么不见‘上天’显灵?龙国能有今天,靠的不是神佛庇佑,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人定胜天,这句话,我们从抗战时期就刻进了骨头里!”
电视机前,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赶赴灾区的志愿者握紧了车票;工厂车间里,工人们自发组织捐款;偏远山村中,老农背着自家晒的腊肉走向村委会。
赵刚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着亿万人的心脏。
“现在,是考验我们众志成城的时候!”赵刚站起身,挺直早已佝偻的脊梁,“工人兄弟,请加快生产救灾物资;农民乡亲,请多捐一袋粮食;干部同志们,请把每一份援助都送到百姓手里!军队的孩子们在前线拼命,我们后方的人绝不能拖后腿!兄弟姐妹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他突然伸手拍了拍自己布满皱纹的脸,声音几近嘶吼:“但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有人敢发灾难财,敢克扣救命粮,就是在打我这把老骨头的脸!是在打全体龙国人的脸!我赵刚第一个不答应!”
演播厅内,记者们屏住呼吸,摄像机忠实地记录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镜头外,捐款热线瞬间被打爆,各地物资运输车排成长龙驶向川省。在赵刚的号召下,从繁华都市到边陲小镇,无数双手伸向了这片受伤的土地。
灾区的废墟上,战士们徒手挖掘瓦砾,指甲缝里渗着鲜血仍不停歇;医护人员跪在泥水中抢救伤员;志愿者背着物资翻山越岭。
一位被救出的老人拉着战士的手泣不成声:“多亏了提前演练,我们好多人都活下来了......”
而在京都,赵刚看着新闻里的救援画面,颤抖着点燃一支烟——这是他戒了二十年的习惯。
烟雾缭绕中,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的他们也是这样,靠着信念与团结,一步步走出绝境。
老人望着窗外的天空,喃喃自语:“老伙计们,看到了吗?龙国人,永远不会被打倒......”
夜幕降临,华夏大地的灯火依旧璀璨。无数手电筒的光束在川省的废墟上交织,如同点点繁星。
而电视机前,赵刚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与灾难的较量,龙国人必将再次胜利。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