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26章 京州市市长

第126章 京州市市长


龙历2013年的深秋,福省的木棉树还挂着最后一抹艳红。赵立春站在省委大院的老榕树下,望着石远书记办公室的灯光,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过去五年,他从初来乍到的基层秘书,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大秘”,办公桌抽屉里塞满的会议纪要、改革方案,见证着无数个伏案疾书的深夜。

办公室内,石远将最后一份文件装入牛皮纸袋,转头看向赵立春:“立春啊,组织上的调令下来了,我要去魔都接替你岳父的工作。”(这里石书记应该是巅峰19,20的样子。魔都市委书记)

他的目光满是期许,“这五年,你跟着我参与自贸区建设、整顿港口贪腐,尤其是反腐方面,你的魄力和手腕都让我刮目相看。现在,该你独当一面了。”

赵立春挺直脊背,声音沉稳:“首先恭喜石叔高升!这些年承蒙您教诲,立春受益匪浅。至于个人去向,我坚决听从组织安排。”

他想起五年前初到福省的场景,那时的自己带着金沙县的泥土气息,如今早已能在招商引资谈判桌和基层调研现场间游刃有余。

石远走到窗前,望着灯火通明的福州城:“汉东省这些年经济发展滞后,官僚体系积弊重重,急需一位敢啃硬骨头的改革派。”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我和你父亲商议过,推荐你担任京州市市长。那是汉东的省会,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有没有把握?”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拍在玻璃上,赵立春脑海中闪过父亲赵振邦如今身为政协委员兼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身影(这里是高配。副G,应该在巅峰16,17的样子),又想起岳父陈建军执掌纪检委后掀起的反腐风暴(魔都市长到纪检委主任)

家族的期许、组织的信任,此刻化作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石叔,我服从组织安排!”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当年在金沙县,我能带领乡亲们脱贫;在福省,我能协助您推进改革;到了京州,我也一定能撕开困局!”

半月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亲自带队,飞机降落在汉东省首府机场。深秋的寒意裹着工业城市特有的煤烟味扑面而来,赵立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握紧了公文包的提手。

京州班子会议室内,二十余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这位新任市长——36岁的年纪,在龙国官场堪称“破格”,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更多的是观望。

“同志们,”中组部副部长展开调令,声音响彻会议室,“经中央研究决定,任命赵立春同志为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希望赵立春同志尽快进入角色,推动京州乃至汉东的改革发展。”

掌声响起,赵立春缓步走到发言席。他身着藏青色西装,胸前别着党徽,目光扫过在座的市委书记、各局委办负责人。

“感谢组织信任!”他的声音清亮有力,“我初到汉东,对市情还需深入了解,但有三点请大家监督:第一,绝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面子工程,一切工作以民生为导向;第二,严守纪律红线,欢迎同志们监督我的言行;第三,改革不是一个人的事,希望能和大家勠力同心,让京州焕发新生!”

散会后,常务副市长王正年主动上前握手,笑容意味深长:“赵市长年轻有为,以后还得多向您学习。不过京州的水可不浅,还望您万事谨慎。”

赵立春笑着回握,指尖却感受到对方刻意加重的力度——这是下马威,也是试探。

当晚,赵立春入住市政府招待所。台灯下,他摊开厚厚的《京州市情报告》,重点标注的部分触目惊心:国企改制遗留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停滞、开发区土地闲置率高达30%......电话突然响起,是父亲赵振邦从京都打来的。

“立春,”电话那头传来翻阅文件的沙沙声,“汉东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你岳父刚收到关于京州的举报信,涉及多个部门。记住,站稳脚跟的第一步,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赵立春握紧听筒:“爸,我明白。在福省时,石书记教过我‘先破后立’的道理。京州的改革,必须从啃下腐败这块硬骨头开始。”

他望向窗外灯火稀疏的京州城,远处钢厂的烟囱吞吐着黑烟,“明天,我要去光明区的棚户区,那里住着三万多等待改造的群众。”

与此同时,魔都市委大院,石远书记刚结束与陈建军的会面和权力交接。两人站在黄浦江畔,望着对岸陆家嘴的霓虹。

“老赵的儿子,确实有当年赵老的风范。”石远端起茶杯,“不过汉东盘根错节,纪检系统也该动一动了。”

陈建军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鹰隼:“我会安排工作组进驻。立春这孩子,有闯劲也有底线,但愿他能在风暴中心守住初心。”

夜色渐深,京州的街道陷入沉睡。赵立春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

钢笔尖划破纸面的力道,恰似他胸中翻涌的豪情——新的战场已经开启,而这位年轻市长,正准备用改革的利刃,劈开笼罩在京州上空的重重迷雾。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