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政坛队于我来说可以更加海阔天空嘛!
深秋的京州,梧桐叶铺满街道,赵立春刚结束光明区棚户区的调研,衬衫领口还沾着墙灰。
手机在公文包里震动,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接通后,熟悉的醇厚嗓音让他瞳孔微缩:“立春,不记得老师的声音了?”
“周老师!”赵立春握着手机的手不自觉收紧,思绪瞬间回到十多年前的青岩镇。
那时他初到金沙县,是身为汉东大学教授的周明远带着学生团队,义务为偏远的青岩镇设计桥梁,解决了村民们“望河兴叹”的困境。
“听说你成了京州市长,老师高兴啊!”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却隐隐夹杂着电流杂音,“这些年你换了号码,我在云省、吕州兜兜转转,总算是联系上了。我现在在汉东省委,任宣传部部长。”
赵立春愣了愣。记忆里专注图纸、两袖清风的大学教授,竟已跻身省委常委。
他想起父亲赵振邦曾说过的“职场贵人”,心中顿时了然——当年周明远甘愿奔赴穷乡僻壤做公益项目,或许早有父亲在背后推动。
“老师才是让我敬佩!”赵立春语气真诚,“当年青岩镇的桥,是您给乡亲们铺的路;如今您主政一方,更是汉东之幸。”
“少给我戴高帽!”周明远笑骂道,“今晚八点,省委家属院六号楼,我备了瓶二十年的茅台,咱们师生好好聊聊。别带秘书,就你自己来。”
夜幕降临,京州的霓虹与江面倒影交相辉映。赵立春独自驱车前往省委家属院,老式家属楼的灯光稀稀落落,六号楼顶层的窗户透出暖黄。
叩开房门,酒香混着红烧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周明远穿着藏青色毛衣,师母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快坐,就等你了!”
餐桌上摆着四菜一汤,皆是家常口味。周明远斟满两杯酒,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杯里轻轻摇晃:“在云省当市长时,我总想起青岩镇的老人们。”
他举起酒杯,“那时你天天泡在工地,晒得比民工还黑,我就知道这孩子不简单。”
赵立春一饮而尽,酒液入喉的灼烧感,让他想起初到基层的艰辛。“要不是老师当年帮忙设计桥梁,青岩镇的经济根本活不起来。”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周明远,“后来您调任云省、吕州......”
“是,我不瞒着你。”周明远放下酒杯,神色郑重,“你父亲当年找到我,说有个年轻人在基层干实事,缺个助力。我也是读书人,最见不得有才之人被埋没。”
他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赵立春碗里,“但走到今天,靠的是你自己的本事。”
窗外飘起细雨,打在玻璃上划出蜿蜒水痕。周明远起身拉开抽屉,取出一叠文件推过来:“京州开发区土地闲置的事,我略有耳闻。这里面是吕州旧城改造的资料,或许能给你启发。还有......”
他压低声音,“汉东的水很深,省公安厅厅长吴德高、国资委主任孙长林,都是盘踞多年的老资格,你行事要小心。”
赵立春翻开文件,手在微微发烫的纸张上摩挲。周明远不仅是老师,更像是暗中守护的引路人。“老师,您为何......”
“因为你值得!”周明远再次斟满酒,眼中泛起追忆,“想当年在汉东大学,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只有你总追着我问‘怎么用专业造福百姓’。后来在青岩镇,你和村民同吃同住三个月,这份初心,太难得了。”
酒过三巡,周明远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他说起在云省治理泥石流灾害的惊险,在吕州铁腕整顿污染企业的艰难,每一段经历都让赵立春心惊。
“汉东省的问题,比我之前待过的地方都复杂。”周明远拍了拍赵立春的肩膀,“但我相信你,就像当年相信那个在工地上晒脱皮的小伙子。”
临别时,周明远塞给赵立春一串钥匙:“省委家属院6号楼302,以后你若需要个清净地方思考,就来这里。记住,别把自己绷得太紧。”
雨越下越大,赵立春站在楼下,望着六号楼的灯光逐渐模糊。手机突然震动,是父亲发来的短信:“周明远是可以托付后背的人,但汉东形势复杂,万事留三分。”
他握紧手机,踩过积水走向座驾,溅起的水花在路灯下闪烁,如同未来无数个等待破解的难题。
此刻的省委大楼里,周明远站在窗前,望着赵立春远去的车尾灯。茶几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赵振邦的号码。“周老师,谢了。”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声音。
“赵委员不必言谢。”周明远望着雨幕,“立春比你我想象的还要坚韧。不过汉东的暗流,恐怕比我们预估的更汹涌。”
“所以才要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赵振邦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赵家的孩子,就得在惊涛骇浪里练出真本事。”
挂断电话,周明远点燃一支烟。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