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达康秘书
深秋的京州飘着细雪,赵立春站在市政府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银杏树上最后几片金黄的叶子被风吹散。
距离夜市那场冲突已过去三个月,此刻他办公桌上堆着的,是光明区安置房提前竣工的喜报,以及宏远集团案首批涉案人员的判决书。
“市长,公务员考试成绩公示了。”秘书小张抱着文件推门而入,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您还记得夜市那个年轻人吗?李达康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综合成绩全市第一!”
赵立春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笔尖在“汉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规划”文件上留下墨点。
他想起了那个抱着笔记本电脑、眼神倔强的青年,想起欧阳箐在公安局外焦急等待时通红的眼眶,嘴角不自觉扬起:“通知组织部,按程序办理入职手续。”
小张欲言又止,犹豫着说:“市长,张书记希望我去临河镇当副镇长,主抓乡村振兴项目。张书记希望我下去历练历练。”
窗外的雪突然下得急了些,扑簌簌地打在玻璃上。赵立春转身,看着跟随自己才几个月的秘书(张书记给的临时秘书)——这个从基层一路提拔上来的年轻人,如今眼里闪烁着渴望新挑战的光芒。
“去吧。”他伸手拍了拍小张的肩膀,“临河镇的路,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去拓宽。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
送走小张后,办公室陷入寂静。赵立春翻开李达康的公务员考试答卷复印件,申论题目《新时代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下,工整的字迹力透纸背:“为官者,当如竹,遇风不折,遇雨不腐;为民者,当如水,润物无声,滋养万物。”
他将试卷轻轻放在一旁,那里还压着李达康整理的宏远集团财务证据复印件——两叠纸张,恰似这个年轻人的双面人生。
半个月后,市政府大楼的电梯间传来议论声。“听说市长换秘书了?新来的是今年公考状元!”“就是那个敢跟宏远集团硬刚的小子?难怪市长看重......”
当李达康第一次走进市长办公室时,身上还带着书卷气。他穿着白衬衫,握着工作笔记的手指微微发颤:“赵市长,我......”
“坐。”赵立春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亲自倒了两杯茶,“在我这儿不用紧张,有话直说。”
他推过一份文件,“这是下周要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材料,你先熟悉下,重点标注出与民生相关的部分。”
李达康翻开文件,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开口:“市长,这里提到的‘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能否增加对初创企业的倾斜?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
“好!”赵立春眼睛一亮,“就按这个思路补充进去。”他想起李达康在夜市护住电脑的模样,此刻这个年轻人分析起政策来的敏锐,倒真有几分“铁算盘”的味道。
当天傍晚,欧阳箐在银行下班后匆匆赶来。二十三岁的姑娘穿着米色针织衫,站在市政府大楼前仰头张望,寒风中攥着保温杯的手微微发红。
当李达康从旋转门出来时,她立刻小跑过去:“达康!你第一天上班累不累?我给你带了银耳羹......”
“辛苦你了。”李达康接过保温杯,露出温和的笑容,“不过以后别来单位找我了,工作是工作,私事是私事。赵市长明天要去视察棚户区改造,我得好好准备资料。”
欧阳箐有些失落,但很快又笑起来:“知道啦!你安心工作,我等你下班。”
与此同时,赵立春正在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虽然宏远集团倒了,但他们的人还在暗中阻挠安置房分配。”陈为民将一叠举报信拍在桌上,“甚至有人威胁拆迁户......”
“通知纪委、公安,成立联合调查组。”赵立春的手指重重划过地图上的光明区,“让李达康也参与这个案子。他熟悉基层情况,知道老百姓怕什么、盼什么。”
他想起李达康在公务员面试中说的“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年轻人需要历练,京州也需要新鲜血液。”
散会后,赵立春独自站在阳台上。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洒在京州的大地上,远处光明区的安置房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
手机在此时震动,是李达康发来的消息:“市长,已整理好会议材料,关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我联系了几位创业者,建议安排座谈。”
他回复了个“好”字,望着夜空轻笑出声。三个月前那个蜷缩在拘留室的青年,如今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大胆谋划。
这颗亲手栽培的“棋子”,正在棋盘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棋路。
而赵立春知道,这只是开始——在与腐败的较量中,在推动京州变革的征程上,他需要更多像李达康这样敢拼敢闯的年轻人,共同书写汉东的新篇章。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