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省府博弈破困局
刘青山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听筒里周正国带着哭腔的辩解像钝刀割肉:“刘书记,工期实在等不及了......”
“等不及?”刘青山猛地拍碎钢化杯,玻璃碴混着茶水溅在“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上,“你知不知道网上‘苏市强拆祖坟’的视频播放量破亿了?中纪委的问询函都到王书记桌上了!”
“周正国,你混蛋!”
他扯松领带,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突然想起赵立春处理祠堂拆迁时,陪着老人们在雨里熬通宵的画面。
三天后的常委会上,火药味比汉东的梅雨季更呛人。
宣传部长周明远将平板电脑推到会议桌中央,屏幕上满是苏市村民跪地护坟的画面:“舆情持续发酵,境外媒体开始借题发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拆迁问题!”
“我看是某些人利欲熏心!”组织部长王铁军突然拍桌,目光如刀扫过刘青山,“先拆后补的政策,根本不把群众利益当回事!”
刘青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刚要反驳,却听见赵立春沉稳的声音响起:“诸位,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
他翻开面前厚厚的舆情分析报告,“据不完全统计,苏市受损群众超三百户,网络负面词条达十七个。当务之急,是止损。”
常务副省长李为民冷笑一声:“赵书记说得轻巧,钱从哪儿来?苏市财政早就被周正国折腾空了!”
“省政府出。”赵立春从文件袋掏出拟好的拨款方案,“初步核算,重建祠堂、修缮祖坟、赔偿损失,共计三亿。这笔钱由省财政厅专项列支,不足部分从省级发展基金调剂。”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但有个前提——必须公开透明,每笔款项都要接受群众监督。”
会议室陷入死寂。刘青山盯着赵立春推过来的方案,喉咙发紧。
那些被他忽视的细节突然清晰起来:王家村祠堂门前哭嚎的老人、网络评论区里愤怒的留言、还有赵立春在槐树镇祠堂门槛上,与村民分烟时沾满泥土的皮鞋。
“我提议,”赵立春突然起身,“由省纪委牵头成立调查组,彻查苏市拆迁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周正国同志停职检查,苏市工作暂由常务副市长接管。”
他转向刘青山,语气缓和下来,“刘书记,政法系统也要加强对基层执法的监督,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刘青山的后背重重靠在皮椅上,突然想起自己入党宣誓时的场景。那时的他也曾立志做个好官,可什么时候开始,他竟默许了周正国的所作所为?
“我同意赵书记的提议。”他的声音沙哑,“是我监管不力,愿意接受组织批评。”
散会后,赵立春在走廊拦住刘青山。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两人身上投下交错的光影。
“刘哥,”他递过去一支烟,“我在京州搞拆迁时,也遇到过钉子户。”火苗照亮他眼角的细纹,“但只要你把百姓当亲人,他们会懂的。”
当晚,汉东卫视滚动播出《苏市拆迁问题整改通报》。
镜头里,新任工作组组长站在王家村祠堂废墟前承诺:“原址重建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下月破土动工。每户受损家庭除获得足额赔偿外,还将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帮扶......”
半个月后,赵立春收到刘青山的短信:“明天去京州调研,想看看你是怎么处理祠堂搬迁的。”
他望着窗外京州高铁站的雏形,回复道:“随时欢迎。其实方法很简单——把自己当成普通百姓,站在他们的坟头想一想。”
春风再次吹绿汉东大地时,苏市新落成的祠堂前,村民们自发挂起了“政通人和”的匾额。
而在隔壁的京州,首列高铁正载着希望驶出站台。两城的故事,如同铁轨延伸向远方,诉说着执政者不同选择带来的迥异结局。
刘青山站在苏市祠堂的飞檐下,望着阳光下修缮一新的族谱,终于读懂了赵立春常说的那句话:“民心,才是最大的政绩。”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