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祁同伟求助
汉东大学毕业季的蝉鸣里,藏着23岁祁同伟的绝望。
他攥着那张印着“偏远山区司法所”的分配通知书,指节泛白,指腹反复摩挲着纸面——这张纸,本该是他走出祁家村、报答百家恩情的通行证,如今却成了梁璐攥在手里的枷锁。
“祁同伟,想明白了吗?”32岁的梁璐站在行政楼阴影里,白色连衣裙衬得她面容精致,语气却像淬了冰,“要么点头跟我结婚,要么收拾行李去山区。我爸是汉东政法委书记,你的前途,不过是我一句话的事。”
祁同伟猛地抬头,眼眶通红。他想起祁家村的土坯房,想起村民们你家一碗米、我家一个鸡蛋凑齐的学费,想起临走前村长拍着他肩膀说“娃要给咱村争口气”。
可现在,他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梁教授,我们只是师生,你不能这样……”
“师生?”梁璐轻笑,伸手拨了拨他的衣领,动作带着施舍般的傲慢,“当初是谁在法学论坛上,盯着我不放?现在装什么清高?告诉你,在汉东,没有梁家点头,你这个‘百家饭喂大的穷小子’,永远别想抬起头。”
这句话像刀子,扎进祁同伟最痛的地方。他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在青石板上。
绝望中,他想起了自己的导师——35岁的法学系正职教授高育良,那个总说“法治不该向权力低头”的老师。
当晚,祁同伟揣着从老家带来的、用粗布包着的半斤山茶,站在高育良家门前。门开时,吴惠芬看到他手上的伤口和泛旧的衬衫,连忙拉他进屋。
高育良坐在藤椅上,看着弟子眼底的红血丝,叹了口气:“梁璐的事,我听说了。”
“高老师,求您帮帮我!”祁同伟“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哽咽,“我是祁家村吃百家饭长大的,村民们盼着我能出人头地,我不能去山区……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高育良连忙扶起他,指尖划过茶几上的《汉东省领导名录》,最终停在“赵立春”的名字上:“梁璐的父亲梁群峰,是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政法系统里没人敢违逆他。我在学界有些薄名,但在他面前,根本没话语权。”
祁同伟的肩膀瞬间垮了,双手插进头发里,痛苦地埋下头。
“也不是没有办法。”高育良端起茶杯,热气氤氲了他的眼神,“京州市委书记赵立春,或许能帮你。他刚正不阿,最见不得权力欺压普通人,而且他背后有石书记和陈家还有赵家的支持,梁群峰也惧他三分。”
“赵立春?”祁同伟猛地抬头,记忆突然翻涌——大一那年校会,赵立春作为优秀校友发言,一身西装笔挺,眼神亮得像太阳。
他说“寒门子弟的理想,不该被贫困压垮,更不该被权力碾碎”,这句话,祁同伟记了四年。可他只是个没背景、没资源的穷学生,赵书记那么忙,还会记得他吗?
“赵书记向来看重人才,更懂寒门子弟的难。”高育良写下一张纸条,递给他,“这是市委大院的地址和接待日时间。明天去试试,把你的情况说清楚,别卑躬屈膝,他看重的是骨气。”
那一晚,祁同伟在出租屋里反复熨烫着唯一一件没补丁的衬衫。镜子里的年轻人,眼底有红血丝,却藏着一丝不肯熄灭的光。
天刚亮,他揣着分配通知书、高育良的推荐信,还有一张祁家村全体村民签名的“求学证明”,挤上了去京州市委的公交车。
市委大院门口,警卫拦住了他。“同志,我找赵立春书记,我有急事……”祁同伟的声音发颤,把推荐信和证明递过去。
警卫扫了眼他的穿着,皱着眉说:“赵书记很忙,没有预约进不去。”
就在祁同伟快要绝望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车窗降下,赵立春的侧脸露了出来。
他看到站在警卫室前、攥着纸条不肯放弃的祁同伟,想起高育良昨天的电话,对司机说:“停一下。”
“你就是祁同伟?”赵立春走下车,目光落在他手里那张皱巴巴的“求学证明”上,上面密密麻麻的红手印,格外刺眼。
祁同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赵立春,紧张得话都说不完整:“赵……赵书记,我是祁家村吃百家饭长大的,梁璐她……她用权力逼我……”
“上车吧,到我办公室说。”赵立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和。
看着眼前这个浑身紧绷、却不肯低头的年轻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轿车驶进市委大院,祁同伟坐在副驾驶座上,心脏狂跳。
他看着赵立春专注开车的侧脸,突然想起校会上那句话:“理想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逐理想的人。”或许这一次,他真的能抓住那束光,不辜负祁家村的百家恩情。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09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