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37章 攻坚克难

第37章 攻坚克难


“没问题!”张汉卿拍了拍他的肩,露出欣喜的笑容。

邢契莘生于1887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庚款留美学生资格的人,曾担任大沽造船所工程师、马尾福州船政局制船主任,以及北平航空署机械厅厅长。

在当前时代,他是国内极为稀缺的既精通航空理论又具备大型工程管理经验的顶尖人才。

将这样的大才招入麾下,花再多的钱都值得。

随着邢契莘加入,东北自产飞机的脚步很快就能向前跨一大步。

车间外的寒风还在呼啸,但张汉卿胸中燃烧的火苗,终于在三月的奉天里点燃了夏国航空工业争主权、雪国耻的第一簇希望之光。

3月9日深夜。

帅府书房的灯还亮着。

邢契莘坐在桌前,手里攥着份电报底稿,上面写着米国工程师的名字。

“约翰・科恩(气动设计)、罗伯特・金(发动机适配)、戴维・李(结构工程),他们都是我在麻省理工的同学。”

“现在米国航空业不景气,三倍薪水加研发自主权,他们大概率会来。”

张汉卿看着电报,手指敲了敲桌角:“驻外联络人我已经派出去了,下月初就能在三藩市接他们。”

“资金方面,650万银元我批了,发动机采购55万,生产线改造120万,剩下的给原材料和机场建设。”

“锦城的机场得快点建,将来要跟装甲师协同,离前线近点好。”

谭海推门进来,递上份清单:“少帅,兵工厂那边回话,机械车间的改造图纸出来了,下周一就能动工。”

“东北铝业那边也说,每月能供50吨铝合金,够造机翼蒙皮的。”

“还有,航校飞行员选拔的标准定好了,18到25岁,视力1.2以上,初中文化,下个月开始报名。”

“好。”张汉卿接过清单,递给邢契莘,“学耕,你看还有什么缺的?”

邢契莘翻着清单,眉头微蹙:“同步射击装置是个难题,子弹不能打螺旋桨,得做同步齿轮。我记得寇蒂斯公司有这技术,能不能想办法买份图纸?”

“还有,自封油箱的橡胶,国内造不了,要从南方转口,得提前储备,免得断货。”

“寇蒂斯的图纸,我让沪市的商号去谈,就说是民用飞机配件。”张汉卿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雪夜。

“明天咱们开个启动会,把研发组、技工、后勤的人都叫来,让大家知道,咱们东北要造自己的飞机了。”

邢契莘也站起来,手里的电报底稿被他攥得发皱:“汉卿世兄,这计划要是成了,短则两年,长则三年,东北就能有一百多架新式战机,都是单翼机,组建一个航空师不是问题。”

“到时候,小鬼子再想动歪心思,也得掂量掂量。”

虽说东北现在能自产飞机,但那都是型号老旧的双翼机,妥妥的面子工程。

空军对外号称五个航空队,两三百架战机,但实际上能拉出去打仗的不足一半,外强中干。

这次他不但要解决飞机生产难题,还要直接对标国际水平,要造就造比鬼子强的。

“正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我才从米国购买发动机。”

张汉卿点点头,虽然对两三年的时间不太满意,但他深知飞机不同于坦克,急不来。

“发动机的话,我倒有个想法。”

“哦?说说看。”张汉卿面露好奇,身体微微前倾。

邢契莘指着文件中的“自由L-12”发动机道:“相信你也发现了,水冷式的发动机在东北这样极寒的环境中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我建议,直接购买普惠的‘R-985小黄蜂’发动机,结合东四省的基础工业能力,研制出来的新飞机必定性能优异。”

“小黄蜂发动机,你有渠道能搞到?”张汉卿双眸一凝。

作为军工专家,他当然听说过大名鼎鼎的R-985小黄蜂发动机,这可是款经典星型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马力450匹。

最关键的是,它完全能够适应东北极低温度的环境,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选项。

邢契莘笑着点头,“当然能,但不是现在。”

张汉卿听到这,骤然反应过来。

按照原本时间线,今年十月米国就会爆发著名的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

这让原本就步履维艰的米国航空业遭受重创,工人大面积失业,连作为惠普公司招牌的航空发动机都会大量滞销。

为解决困境,惠普必定会不遗余力的推动对外贸易,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为此甚至不惜以民用发动机的名义出口‘R-985小黄蜂’。

毕竟整个二三十年代,正是全球民用航空领域蓬勃发展的时期,张汉卿完全可以使点手段,从正规外贸渠道获得这款发动机。

一念及此,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他看向后者的目光充满信任,“这件事交给你运作,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夫人在沪市的外贸公司里有点股份,或许可以帮上忙。”

“那样再好不过。”

确定了发动机型号,邢契莘也心情大好。

两人开始就着书房里的灯光研究起计划细节。

谈到厂区安全问题时,邢契莘指着地图上的蓝圈,推了推眼镜:

“汉卿世兄,奉天虽有兵工厂底子,但东瀛战机从人川起飞,一个小时就能到这儿,厂区若扎堆在城南,怕是挨了空袭都来不及转移。”

他顿了顿,手指移向奉天以北:“我倒觉得,该拆成几块,核心的发动机总装和研发留在奉天,但得往地下走;零部件生产分去辽阳和抚顺,借地形隐藏。”

张汉卿俯身盯着地图,眉头微微皱起:“地下车间?能行得通吗?”

“怎么不行?”邢契莘从包里掏出张草图,上面画着半地下厂房的结构,“奉天城西有片砾砂层,挖五米深就能建车间,顶部覆上三米厚的土层,500公斤的航弹也炸不透。”

“辽阳有化工底子,再加上进口橡胶,能做自封油箱的橡胶层;抚顺的煤矿巷道多,正好改造成发动机测试间,连通风都省了。”

“这样分散开,就算一处被炸,别处还能接着产。”

“辽阳到奉天有奉海铁路,抚顺走沈抚线,俩小时就能把零件运过来,不耽误总装。就是地下工程得请欧洲专家,咱们没这经验。”

张汉卿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案,“专家不是问题,我在东北大学设立了建筑系,有一对夫妻很擅长这方面工作。”

他拍了拍桌子,“奉天主厂区就定在城西,下周就动工挖地下车间;辽阳厂区用原来的纺纱厂改造,抚顺那边跟煤矿局打招呼,先腾三个巷道出来。”

“另外,在机场东、西、北三面各建个高射炮阵地,配上防空炮和高射机枪,就算鬼子的飞机来了,也得让它有来无回。”

邢契莘看着他在地图上标注的防空圈,心里的石头落了半截。

“还有交通,得备条后路。奉海铁路抚顺段得加固,再修条奉天到辽阳的碎石公路,万一铁路被炸,卡车还能运零件。”

“都安排。”张汉卿拿起笔,在地图上添了条公路线,“资金再追加五十万,一半给地下工程,一半给防空。咱们造飞机,先得让造飞机的地方能活下去。”

两人都是军工方面的专家,一打开话匣子,立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晚,帅府的灯亮到了后半夜。

书房里的电报、报告、图纸堆了半桌,从地下车间的结构到高射炮的部署,从铁路加固到飞行员选拔,每一个细节都在慢慢落地。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