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50章 精准的情报

第50章 精准的情报


张汉卿站在桌前,摊开一张全国地图。

看着中原区域,面露思索。

现在才29年5月,但关内已是战云密布,硝烟将起。

自去年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附金陵后,夏国表面的平和之下,仍是军阀割据的暗流汹涌。

以常申为首的中央军,与地方实力派西北军、晋绥军、桂军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削藩”与“反削藩”,成了这场即将席卷中原大地的空前战争的本质。

导火索源于常申的编遣会议计划,旨在裁减各地非嫡系军队,这直接触动了冯、阎等人的命根子。

双方唇枪舌剑,电报往还,互斥异心,关系降至冰点。至今年5月,谈判彻底破裂,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局势对常申的中央军而言,并非乐观。

冯玉翔的西北军素以骁勇善战、吃苦耐劳著称,兵力雄厚,足有四十万,控制着豫、陕、甘等地。

此时正虎视眈眈,准备联合晋绥军,沿陇海线东进,威胁金陵的腹心地带。

一旦冯、阎联军形成,兵锋直指彭城、江城,中央军将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整个夏国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原,一场决定未来格局的大战,已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

而在关外的奉天,张汉卿,这位手握三十万重兵的新主,他的态度,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

与“人多武器差”的西北军不同,东北军在这个时代火力配置堪称豪华,也是唯一一支海空力量完全碾压中央军的存在。

无论是常申还是冯玉翔,都曾派来密使,许以重利,希望能争取这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然而,张汉卿对双方都保持了距离,他以东北内部整顿、国防紧要为由,暂不介入关内事务。

这看似中立的姿态,却让关内两大集团都不得不分出精力来防备这支雄踞东北的“第三方”力量。

此时的张汉卿,正负手立于地图前。

他目光沉凝,仔细权衡着出手的利弊。

即便没有他插手,常申也会是这场冲突的最终赢家。可若任事情沿原轨迹走,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死在这场内斗里。

虽说关内越乱,东北越能吸纳流民,可这种丧良心的事,他断不会主动推波助澜。

终究同是夏国血脉,他不忍见国力与民生尽数虚耗在这无谓的内斗之中。

念及此处,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超忆症带来的庞杂史料在他脑中清晰无比地展开。

中原大战的每一次关键转折,各方将领的用兵习惯,乃至那些决定战局的细微疏漏,此刻都成了他掌中最精准的筹码。

“叫刘处长带密码本来。”他头也不回地对副官谭海吩咐道,声音平静。

片刻,秘书处长刘鸣九疾步而入,手中捧着专用的密码本和电报纸。他敏锐地感觉到,少帅身上正散发出一种运筹帷幄、藏锋于鞘的强大气场。

张汉卿转身,语速平稳:

“急电,呈金陵常公。”他稍作停顿,给予刘鸣九准备的时间。

“电文如下:据可靠谍报,五月中下旬,冯部孙良诚、庞炳勋两师,必沿陇海线东进,意图与晋绥军会合。”

“其先锋为新编之旅,战力孱弱,且辎重车队随主力行进,缺乏单独警戒。”

“黑石关两侧,山高谷窄,地势险要。若中央军能于此预设伏击阵地,以山炮轰击其辎重序列,同时遣精锐骑兵快速迂回,断其归路,可一举击溃其先锋,挫败其东进联晋之图谋。”

“此役若成,当可大幅减少我军伤亡,早日底定华北战局。汉卿。”

刘鸣九运笔如飞,将每一个字精准转化为密码符号。他心中暗惊,这情报之具体,宛如亲见,甚至连敌军的弱点和最佳打击方案都一并指出。

未等刘鸣九完全誊抄完毕,张汉卿略一沉吟,继续口述第二封:

“再电,亦呈常公。另据判断,为阻中央军北上,冯部极可能于六月初,炸毁黄河铁桥。”

“其重点破坏目标,预计为第54、57孔桥段。然,商都花园口附近河段,水流相对平缓,且冯部在此处布防薄弱。”

“中央军可紧急赶制简易浮桥:以厚帆布缝制气囊,内裹木龙骨为支撑,每节长约三丈,连接成桥。”

“此法取材便捷,构筑迅速,一日之内便可架设完成,足以保障步兵及轻型火炮迅速渡河。部队渡河后,可立即向冯部侧翼实施迂回突击,必能打乱其防御部署。”

“华北久经战火,民生凋敝,早日止戈息兵,实为上策。汉卿。”

两封电文,没有任何寒暄与客套,直指核心:精准的时间、清晰的敌军动向、具体的破局战术以及……一个冠冕堂皇的“止戈为民”的理由。

刘鸣九快速核对密码,确认无误,心中唯有叹服。

这等情报价值,堪称国之重器。

张汉卿接过电文纸,快速扫视,确认与他脑中的“史料”和军事知识无丝毫出入后,提笔在落款处签下力透纸背的“张汉卿”三字。

“即刻发出。用最高密级。令驻金陵办事处主任亲自送达常公案头,确保万无一失。”

他语气凝重,“告诉他,此乃东北对中央的一点心意,关乎战局走向,切勿延误。”

“是!卑职亲自去办!”刘鸣九深知分量,肃然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次日。

金陵,总统府。

“聪明绝顶”的常申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看着由东北驻京办事处主任亲自送来的两封密电译文。

他指尖捏着薄薄的电报纸,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

“哼,张汉卿……他这是怕我中央军顶不住,战火北烧,把他东北军也拖进中原这个泥潭?”

他看完随手将电报搁在一旁,对侍从室主任道,“倒是会拿‘谍报’说事。”

“五月中下旬?六月初?现在才五月十几号,他就敢如此断言?未免太急着卖好,想从中取利了。”

“先压着,看看形势再说。”

话语间,带着几分对地方军阀“小聪明”的不屑与惯常的谨慎。

时光流转,转眼到了5月20日。

一份加急军报打破了金陵总统府的平静:

冯玉翔部孙良诚、庞炳勋果然沿陇海线大举东进,其先锋部队已逼近黑石关地域,兵力、路线,与数日前那封被搁置的密电所言,分毫不差!

常申正在批阅公文,接到战报时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地图前,目光死死盯住“黑石关”三个字。

他立刻想起那份来自奉天的预警,急忙从文件堆中找出那封密电,再次细读。

这一次,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悔。

电文上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眼——时间、部队、弱点、战术……这已远超普通谍报的范畴,简直是未卜先知!

“情报竟能精准至此?!”他心中巨震,再无半分轻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