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63章黄河对峙

第63章黄河对峙


深秋的黄河,浊流滚滚,带着上游的黄土,如同一条咆哮的黄色巨龙,奔流向东。两岸原本应该是一片丰收景象的农田,此刻却弥漫着无形的肃杀之气。南岸,连绵的营寨依着地势起伏,鹿砦、壕沟、土垒层层叠叠,绣着白虎的战旗在带着寒意的河风中猎猎作响。北岸,则是更加庞大、旌旗蔽日的清军大营,人马喧嚣,刀枪的反光刺人眼目。

多尔衮的十万大军,终究还是来了。

他们轻易“收复”黄河北岸的空城后,信心爆棚,认为华夏军已是惊弓之鸟。在多尔衮的催促下,清军主力开始大规模渡河。船只不够,就扎木筏,甚至驱使士兵涉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数万先锋和部分蒙古骑兵送过了黄河,在南岸建立起一片庞大的滩头阵地,与严阵以待的华夏军遥遥相对。

然而,渡过黄河的清军很快发现,情况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这一日,多尔衮麾下大将,镶白旗旗主鄂硕,亲自率领一支由数十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运粮队,满载着从北岸征集来的粮草,准备运往南岸大营。船队行至河心,眼看对岸在望,鄂硕心中稍定。

突然,下游河道拐弯处,猛地冲出五艘外形奇特的战船!这些船比寻常漕船更为狭长,船体明显进行了加固,两侧船舷开了黑洞洞的炮口,船头船尾各竖着一面威风凛凛的白虎旗。

“是……是华夏贼的炮船!”船上的清兵惊慌失措地叫喊起来。

为首那艘体型最大的“破浪号”上,原水匪头领,现任长江舰队分队长的陈大桨,咧开大嘴,露出一口黄牙:“狗鞑子,等你家爷爷多时了!弟兄们,给老子瞄准了,先打头船!”

令旗挥下,炮口轰鸣!

“轰!轰!轰!”

白色的硝烟在河面上弥漫,实心铁球带着凄厉的呼啸,狠狠砸向清军运粮船队。一艘满载粮食的漕船被直接命中,木屑纷飞,船体破裂,粮食和落水的士兵瞬间被浑浊的黄河水吞噬。

鄂硕又惊又怒,指挥弓箭手还击,但箭矢落在对方加固的船板上,收效甚微。他想命令船只靠近接舷战,但华夏炮舰灵活地保持距离,利用射程优势,不断轰击。

更让鄂硕绝望的是,他看见上游又有几艘华夏炮舰出现,隐隐形成了夹击之势。同时,有士兵惊呼:“将军!看……看水里!”

只见河道较为狭窄处,数根粗大的铁索被从水下拉起,横亘在河面上,彻底阻断了大型船只通行的可能。

“撤!快撤!”鄂硕目眦欲裂,知道事不可为,只能丢下被击毁和搁浅的船只,率领残部狼狈退回北岸。

这一战,清军损失粮船十余艘,阵亡淹死者数百,更重要的是,黄河水道被华夏军的长江舰队彻底封锁了。南岸清军与北岸的联系和补给,变得异常困难,只能依靠少量小船夜间偷渡,运量杯水车薪。

消息传到南岸清军大营,主帅多铎(多尔衮之弟,实际前线指挥)脸色铁青。而传到华夏军阵地,则引起一片欢腾。向拯民闻报,只是淡淡一笑:“告诉陈大桨,干得漂亮。牢牢锁住黄河,就是大功一件!”

夜幕降临,黄河岸边除了波涛声,一片死寂。南岸华夏军阵地上,哨兵们瞪大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对岸的动静。

黑暗中,一双琥珀色的瞳孔如同两盏小灯笼,在靠近河岸的灌木和土丘间无声地移动。是雪魄。它遵从向拯民的命令,每晚都会在漫长的防线关键地段进行巡逻。它敏锐的听觉和嗅觉,是任何哨兵都无法比拟的预警系统。

今夜,雪魄显得有些焦躁。它不断抽动着鼻子,捕捉着风中传来的复杂气味——河水泥沙的土腥味、对岸营地的烟火味、马匹的粪便味,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带着杀气的人体汗味和铁器腥味,正从下游某个方向,借着水声的掩护,悄悄靠近。

它喉咙里发出极低沉的呜声,用头蹭了蹭身边陪同它巡逻的斥候队正。队正立刻警觉,打了个手势,几名斥候悄无声息地向前摸去。

果然,在下游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滩,他们发现了异常!近百名身着黑色水靠的清军精锐,正口衔短刃,悄无声息地涉水上岸,准备对华夏军的一处前沿壁垒发动夜袭!

“敌袭!放信号!”斥候队正厉声喝道,同时吹响了尖锐的哨音。

几乎在哨音响起的同一时间,雪魄发出一声震彻夜空的咆哮!虎啸声在寂静的夜里如同惊雷,不仅让上岸的清军骇然失色,也瞬间惊醒了整个华夏军前沿阵地。

火把瞬间亮起,准备好的弓弩和火枪向着河滩方向猛烈射击。刚刚上岸、立足未稳的清军夜袭队,在明晃晃的火光和密集的弹矢下,成了活靶子,死伤惨重,仓皇跳回河中逃命,又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不少。

多铎精心策划的一次夜袭,就这样被雪魄的提前预警彻底粉碎。

第二天,消息传开,华夏军士兵们对雪魄更是敬若神明。“有雪魄大人在,鞑子休想偷鸡摸狗!”士兵们围着趴着休息的雪魄,纷纷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肉干投喂,雪魄也只是懒洋洋地瞥一眼,用尾巴轻轻甩动,算是回应。

与前线紧张对峙同步,洛阳城内的军工坊,更是灯火通明,日夜不休。

阿铁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汗水和油污,他站在一座新砌的熔炉前,大声指挥着工匠们:“快!这炉生铁水成了!赶紧浇铸模具!小心点,别洒了!”

模具是一个个带有木柄的椭圆形空腔,这是向拯民根据记忆画出的“手榴弹”雏形图纸。浇铸、冷却、脱模、打磨……然后由另一组工匠小心翼翼地往空腔里填充颗粒化的黑火药,插入引信,最后密封。

“尚书大人,这……这铁疙瘩,真能扔出去就炸?”一个年轻工匠看着手里沉甸甸的原始手榴弹,有些怀疑。

阿铁抹了把汗,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统领说的,还能有错?这玩意儿,近距离对付鞑子的密集队形,特别是骑兵冲锋,比火枪还好使!”

他拿起一个成品,掂量了一下:“就是有点重,臂力差的弟兄扔不远。得挑些力气大的,专门组成掷弹队。”

为了加快进度,阿铁改进了模具,采用了流水作业,分工协作。他自己更是几乎住在了工坊里,困了就在角落打个盹,醒了就继续盯着生产。他知道,前线将士在流血,多造出一颗手榴弹,可能就能多杀几个鞑子,多保全几个兄弟的性命。

“快!再快一点!”阿铁的吼声在喧嚣的工坊里回荡。堆积如山的手榴弹胚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只待最后的组装和检验。这些粗糙却致命的铁疙瘩,将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发出它们震撼大地的第一声怒吼。

黄河两岸,一边是焦躁不安、补给日渐困难的十万清军,一边是严阵以待、工事坚固、拥有水道控制权和神秘“图腾”预警的五万华夏军。对峙在持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所有人都知道,这短暂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酝酿。决定中原归属,乃至华夏气运的终极决战,一触即发。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945/502969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