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部队扩充到五万人,兵工厂规模生产扩大
纪心诚愣了一下,说道:
“知道啊,那是29军的兵工厂,可以生产马克沁和捷克式,我还听说连花机关都能造,而且使用的弹匣还是四十发的增长弹匣。”
之前韩明远让他去平津地区,采买军工设备,纪心诚就从李振堂那里了解过相关情况。
可惜那毕竟是29军的产业,两军现在是合作关系,纪心诚总不能去撬29军的墙角。
所以只能通过李振堂在美国的渠道,购买一些二手的设备。
韩明远说道:
“若是平津有变,29军能守住平津还好,若是守不住,咱们也不能让这些设备落到鬼子的手中,你说是吧。”
纪心诚眼睛一眯道:
“你说的这么好听,我看就是想要顺手牵羊,趁火打劫啊。”
“你就说要不要吧。”
韩明远直截了当地问道。
纪心诚笑眯眯地说道:
“那当然要了,这送到嘴边的肉,总不能不要啊。
不过如果平津守住了,那这大沽造船所的东西,可就和咱们没关系了啊。”
“守住了更好啊,守住了说明鬼子被咱们击败了。那到时候直接去抢鬼子的武器装备和物资,那不是更赚吗?”
纪心诚一听也是,当然前提是可以做到全身而退。
“好,我这边提前安排人,去平津地区打探一下情况。我觉得不止是大沽造船所,还需要看看平津地区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到时候可以被我们弄到根据地来的东西。”
纪心诚这么说完,就去发电报。
上次纪心诚去平津地区的时候,已经想办法建立起来了一个联络站。
他有更加深远的考虑,并不只是用来发展自身力量,若是平津当真被日军侵占的话,那这个联络站未来就是他们的情报站点。
转眼就来到37年春季,自从上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失败之后,日本人就开始转变策略,派遣细作和暗探,进入根据地搞破坏。
但是大规模的围剿行动反倒是没有了。
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原本围剿也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是通过这件事情,在平津地区,还有察哈尔囤积兵力。
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红34师已经在冀北山区彻底站稳了脚跟,建立了稳定的基层统治,同时发展生产力,同时接纳难民,流民。
这些难民和流民,很多都是从关外来的,也有一些则是河北地区,彻底失去土地,无法继续生存的农民。
所以根据地的人口,在冬天结束之后,就已经增长了将近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在难民之中,他们也招募了不少士兵。
这些难民大多身强力壮,因为身体弱的早就在路上被饿死了。
再加上他们拥有了在平津以及河北地区招募兵员的权力,所以部队的扩张速度很快。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他们的队伍规模如下。
炮兵团三千多人,拥有火炮上百门。
李云龙的100团,总兵力来到七千人,还有其它几支部队,兵力也都在七八千人上下。
这些步兵部队的总兵力,一共有三万七千多人。
骑兵团的规模有所扩充,来到五千多人,主要是他们根据地的北面,有不少地方和蒙古地区相连,可以搞到不少的良马。
除此之外,还新成立了两支部队。
一支部队是警卫营,营长黑娃,这支部队和一般的部队不太一样,他们装备的基本都是冲锋枪,还有半自动步枪,连机枪也是苏式武器。
全营虽说只有五百多人,但是这火力来说,就算是鬼子一个大队过来,他们也是丝毫不怵。
还有一支部队是辎重团,配备大量的骡马,还有之前反围剿缴获的五十多辆卡车,总兵力在四千多人,由纪心诚负责领导。
整个红34师的总兵力,已经来到了五万多人。
再有就是游击队的发展,各地方游击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千人的规模,现在经过了一年多发展之后,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多人,活动范围更是相当广泛,最北甚至到热河地区,最南到河北一带,西面则几乎覆盖整个察哈尔地区,向东到山海关平津一线。
各地方的民兵部队,也已经成立起来。
说是民兵,其实都是一些农民组成的,在农闲的时候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算是红34师预备役一般的存在,若是前线的部队有大量损耗的话,那么这些民兵可以在经过短暂的集训整编之后,就补充到基层部队。
因为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平日里接受的也都是准军事化训练。
兵工厂的发展速度,要比韩明远之前预想的更快。
因为他们通过两个渠道,购买了大批的设备,原料,所以兵工厂的生产规模,相比于最开始的时候提升了数倍。
眼下整个千窟谷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每个月可以生产54式冲锋枪五百支,生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每个月一千余支,12.7MM口径的89式重机枪,则可以做到每个月生产10挺,转盘机枪每个月可以生产20挺。
除了转盘机枪之外,另外三款枪械,都是韩明远提供的设计图纸。
当然,在跟李振堂提供这些设计图纸的时候,韩明远则是另外一种说法。
说那是从苏联人那里买来的图纸。
当然,原本不管是54式冲锋枪,当时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都是仿制于苏联人的枪械,只是零部件结构更加简单,更方便当时生产能力比较匮乏的中国生产。
至于89式重机枪,这款重机枪则是国内枪械设计师的杰作,号称是全世界最轻的大口径重机枪。
作为一款12.7MM重机枪,整挺重机枪加上三脚架的重量,也只有二十六公斤。
作为对比,这个时代口径小很多的马克沁重机枪,战斗接近五十公斤。
苏联人的马克沁重机枪,更是达到将近七十公斤,需要用轮子拖着走,否则便难以移动。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335/434714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