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刚长征,手下晋西北三巨头 > 103章 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到来

103章 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到来


至于日军的92式重机枪,其战斗重量也超过了五十五公斤。

重机枪的轻量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战场上转移火力,变得相当方便。

其它的重机枪,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移动,还需要拆卸三脚架。

但是89式重机枪,用李云龙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娘们儿都可以扛着走。

再有就是手榴弹,这个产量不小,现在每个月已经可以生产三万枚手榴弹了,基本都作为红34师的库存。

三万枚说出去不少,但是这半年下来的产量,其实也就能给每个战士发个三四枚,若是碰到高烈度的作战,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消耗殆尽。

最让韩明远高兴的,其实还是弹药方面的生产。

因为引入了大量的原材料,还有子弹机等设备,再加上技术工人的大量上岗,熟练,现在他们的子弹产量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提升。

目前每个月可以生产的子弹有足足一百五十多万发。

除了部分用于训练消耗之外,其它的子弹则全部储存了起来,为往后的战斗做准备。

其它人不知道,但是韩明远是相当清楚的,日军很快就要全面侵华了,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只剩下了两个多月。

这段时间,日军在的平津地区的动作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不断举行各种军事演习。

其中有一些演习,干脆就是以夺取平津地区某些重要的目标作为演习任务的。

这让29军也开始进入到战备状态,整个平津地区都开始弥漫起来硝烟的味道。

纪心诚带着一批辎重部队,刚从平津地区回来,便对韩明远说道:

“明远,前些日子在北平的时候,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

韩明远看看日期,现在距离七七事变已经只有不到两个月了。

“什么情况?”

韩明远明知故问道。

“空气中啊,充满着火药味儿啊。”

纪心诚眯着眼睛说道,脸上带着几分凝重,“而且你没发现吗?这都过去大半年了,小鬼子可还没对咱们动手呢?

可偏偏这些小鬼子一直在向平津地区的仓库,通过军列运送各种武器弹药。

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储备在平津地区的日本仓库中,他们想要干什么,那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韩明远看着地图说道:

“看来,咱们也得准备一下了,如果平津地区当真有什么变化的话,我打算抽调一些部队前去支援。”

纪心诚也有些意外地说道:

“这么说来,你之前说的不是什么玩笑话,当真打算过去?”

“没错,而且我其实比你要更加笃定一些,鬼子肯定要在平津地区搞一些动作的。

他们在前几年就尝到了侵占东北地区的甜头,让他们放弃这种扩张的方式,那些军国主义者可不会愿意。

还有这大半年以来,日军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围剿行动,说明这都是在为了更大规模的侵略做准备。

相比之下,咱们在小鬼子眼里什么都不算。”

韩明远非常肯定地说着。

“那你觉得29军能顶住吗?”

纪心诚直接问道。

对于韩明远在战略层面的判断,纪心诚还是相当信服的。

“顶不住、、、、、而且一直到现在,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也是摇摆不定的。”

韩明远意味深长地说道,“只要小鬼子释放出来一点点谈判的苗头,他们就会忙不迭地去派人同小鬼子谈判,只有真的把他们打疼了,打醒了,他们才会彻彻底底地去抗日。”

在两人说话的时候,此时黑娃走进来,将一份清单递过去。

“师长,已经复核过了,没什么问题。”

那是纪心诚从天津港口拉过来的一批弹药,还有不少设备。

不过最多的还是各种军工原料。

韩明远很清楚,等到战事扩大之后,天津的港口必然遭到日本海军封锁,届时他们想要从美国再购买原料和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地囤积原料,以及设备,扩大兵工厂生产。

同时那些物料储备足够多,就算是后期被彻底封锁了,他们也能维持兵工厂的弹药和武器生产。

“那好,立刻送到兵工厂去,你们警卫营亲自护送。”

韩明远对黑娃说道,“再给李云龙,还有孔捷发电报,让他们两人集结部队,到滦平来。”

“是!!!”

黑娃立刻回答道。

似乎是在印证韩明远和纪心诚两人的推测一般,七月七日这天,一个日军士兵在演习过程之中失踪,地点就在宛平城。

于是当天晚上,枪响将黑夜撕破,卢沟桥事变开始了。

日军各部队,似乎就在等待着这一声枪响似得,果断出击,将北平和天津北面的多个地区直接攻占了下来。

29军也做出反击,双方经过了几日交战之后,日军一开始并未占到什么便宜。

看进攻不顺利,日军便诡称“失踪日兵业已归队,一场误会希望和平解决”,希望北平、天津两地中日双方代表可以进行谈判。

这一招果然好用,国民政府这边儿很快就派遣人员代表,和日军进行谈判。

张将军的也是谈判代表中的一员,只是在当天晚上,他接到一封信,那是韩明远连夜派人送来的。

“荩臣兄,日军名为谈判,实则暗中调兵,万望警惕,我部已经集结四个团的兵力,随时可以南下驰援平津地区。”

看着这封信,张将军又何尝不知道,这只是小鬼子的缓兵之计。

但是上层要他去谈,他也没办法。

果然,在谈判协议刚刚达成的时候,日军便再次派遣对平津地区的多个要地派遣兵员。

16日,东京五相会议,决议动员侵华日军40万人,确定迅速灭亡整个中国的政策。

此时的宋哲元,则还在天津忙活着和日军谈判,并且和日本人达成了所谓的协定。

这协定看上去日方让步了不少,是29军占了便宜,可实际上这所谓的协定,在日方谈判代表松井看来,就是废纸一张。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335/434138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