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复盘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复盘


嬴政虽然对逻辑辩学不甚感兴趣,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严密的思维方式,对于制定清晰明确、不易产生歧义的法律,对于准确传递军情政令,乃至对于识破臣下的诡辩和欺瞒,都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标准化与工匠精神。”

赵天成继续道。

“墨家弟子多来自社会下层,很多是工匠。他们把工匠领域里强调规矩、标准、精确的精神,带到了思想和实践中。墨家讲究‘法仪’,也就是法则和标准。他们认为做事要有法可依,这个‘法’不仅指法律,也指技术标准、行为规范。这种对标准和规范的追求,体现在他们的守城器械制作上,就是精密、可靠、可批量复制。如果一种技术只能靠某个匠人的‘手感’,无法标准化,那就很难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墨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最早的探索。”

他顿了顿,总结墨家的方法论:“重视经验和实践效果,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推理和辩论,追求技术和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这套方法论,如果用在技术发展和生产管理上,其潜力是巨大的!”

“可惜啊,”赵天成叹了口气,带着一丝惋惜。

“墨家的这套方法论,以及他们那些超前的科技探索,在你们这里没有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足够重视和发展。他们的‘非攻’、‘兼爱’思想显得‘不合时宜’,他们的逻辑学被视为‘奇技淫巧’,他们的组织形式又让统治者感到威胁……所以墨家逐渐式微了。”

“这就是‘天时’不利,他们的‘方法论’所适应的那个重视科技和逻辑的‘大势’。”

石室内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嬴政和扶苏都沉浸在赵天成对墨家学派的这番全新解读中。

他们以往视墨家为“贱人之学”、“守城之术”,却从未意识到其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方法论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

尤其是嬴政,他追求“书同文,车同轨”,本身就是一种标准化的实践。

如今听了赵天成的话,他忽然意识到,标准化和实证精神,或许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器械制造、工程建设,甚至……官吏的考核与管理?

赵天成看着陷入深思的两人,知道自己的话又一次冲击了他们的世界观。

他笑了笑,最后说道:“你们看,从管仲的经世济民、范蠡的系统博弈,到墨子的实证逻辑,这些成功者或者有价值的学派,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这套东西,是他们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独特工具,是他们才华的放大器。而时代,就像一个大筛子,在不同的时期,会选择性地让符合它需求的‘方法论’和人才脱颖而出。所以,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真人才,不能光看他当时的名声和地位,更要看他留下的‘方法论’,是否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热气依旧蒸腾,皂角的淡淡香气混合着水汽,弥漫在小小的石室之中。

扶苏沉浸在方才关于各家方法论的震撼里,忍不住追问:“先生,依您看来,除了上述先贤之法,可还有何种……方法论,能助人明得失,增智慧,尤其于事后能有所精进?”

他隐约觉得,赵先生所知的,远不止于此。

嬴政虽未开口,但目光也再次聚焦于赵天成身上。

他一生行事,力求算无遗策,然亦知世事难料,若能有一套于事后查缺补漏、提升后续决策之效的方法,其价值不言而喻。

赵天成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泡在水里,慢悠悠地说道:“苏公子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刚才说的那些,多是事前谋划、事中应对的方法。但事情做完之后呢?是成了就庆功,败了就问责,然后抛之脑后吗?非也。真正能让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向前走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环节。我称之为——‘复盘’。”

“复盘?”扶苏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脸上露出求解的神色。

“不错,‘复盘’。”赵天成肯定道。

“这个词,原本是棋道术语。意指对弈之后,重新摆演棋局,审视每一步的得失,推敲为何如此落子,有无更优之策,从而汲取教训,提升棋力。将此理推而广之,用于万事万物,便是我所说的‘复盘’之法。其核心,便是在一事终结之后,系统性地回顾、审视、剖析整个过程,以求明得失、知因果、长智慧。”

嬴政眉头微动,他虽未闻“复盘”之名,但作为帝王,战后评议、政策反省亦非全然未有。

只是听赵天成之意,此法似乎更为系统、深入。

他沉声开口:“先生之意,可是如军中战后论功过,朝中岁末考绩一般?”

赵天成摇摇头,又点点头:“有相似之处,但不止于此。老爷子你说的,更多是论结果、定赏罚。而‘复盘’,重心在于‘过程’和‘原因’。赏罚固然重要,但若只知其果,不明其因,下次遇到类似情形,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复盘’就是要深挖下去,弄清楚‘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不仅仅是‘谁成功了’、‘谁失败了’。”

他见嬴政和扶苏都在认真听,便开始从多个角度,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和典故,详细剖析这“复盘”之法。

“这第一点,便是要尽可能客观、完整地回顾事情的全过程。”赵天成说道。

“好比史官记录史实,需得秉笔直书,不隐恶,不虚美。一场仗打完了,不能只记下‘某年某月,我军大破敌军于某地’,还得把当时的天气、地形、双方兵力部署、将领的决策过程、士兵的士气、乃至粮草补给情况,都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当年长平之战,若赵军战后能有详实记录,或许后人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赵括替换廉颇后,具体的指挥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被动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结论。”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045/434493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