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寒门国舅 > 第843章 化腐朽为神奇

第843章 化腐朽为神奇


等朱永离开营帐时,旁边过来一人,正是之前见过的王守仁。

    王守仁对朱永非常尊重。

    毕竟对一个未有任何功名在身的年轻人来说,能以幕僚之身随军出征,参与到平定草原这样的大事件中来,王守仁感觉非常荣幸。

    王守仁面对朱永时,感受到大名鼎鼎的保国公与其他人的不同,至少朱永身上没有累世武勋那种得过且过的敷衍感,很多时候都很务实。

    “保国公。”

    王守仁抱拳行礼,“在下有一事想跟您请教。”

    朱永对王守仁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笑道:“有事应该去问王军门,他对军中上下的把控,非一般人能及。”

    王守仁摇头道:“有些事,王军门定不会作答。”

    “哦?”

    朱永瞬间提起了兴致。

    这个年轻人,是被王越当作幕宾招揽的,结果却对聘请他的恩主不信任?居然认为王越不会为他答疑解惑?

    那王越是得有多讨人嫌啊?人家很崇拜你,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结果你就是这么对待别人信任的?

    王守仁问询:“敢问保国公一句,新军装备的火器,是近两年才有的,还是说朝廷已经立项制造多年?”

    朱永摇头道:“这个不好说。毕竟我并非是具体经手制造火器之人。”

    王守仁看出朱永对此问题有所回避,继续问道:“那保国公,眼下朝廷只派出这一路人马出击?还是说已制定彻底平定草原的全盘计划,咱们不过是抛出的诱饵……”

    “咦?王公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对此有何高见?”

    朱永不答反问。

    “在下认为,光凭这么一路明晃晃的人马,穿行于草原腹地,鞑靼人不可能不知道。”王守仁皱着眉头道,“鞑靼人既有防备,且知晓当下我大明将士士气正旺,绝对不会在此时贸然前来迎战。”

    朱永道:“但王军门的意思,鞑靼人没有消极避战的理由。不说别的,若非前面有小黑河阻隔,鞑靼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已经初具规模的大板升城?

    “另外,哪怕鞑靼人的兵马行进速度更快,可他们背后有部族老弱、牲口等牵绊,不可能会比我们走得更快。”

    王守仁问道:“所以说,咱这一路人马,就是大明此番出征草原的全部力量?”

    这问题让朱永不好作答。

    因为战前,朱永敏锐地感觉到,皇帝应该是有意让张延龄参与到这场战事中来。

    只是张延龄后面一直待在大同开厂、开矿,后续也没说要跟着他来延绥,导致朱永对时局的判断出现一定偏差。

    可要是说张延龄留在大同是为了就近出征,直捣鞑靼王庭……

    情理上也解释不通!

    因为张延龄麾下兵马数量实在太少了,本来他能多留些新军在身边,但小国舅就是那么大公无私,几乎把人全都调给了王越。

    另外,张延龄目前所有职务都属于挂职,因此不太可能被朝廷直接委命为大同巡抚,除非皇帝让大同本镇人马出击,张延龄居旁辅佐……

    但现在王越出兵,已让朝堂上下闹得沸沸扬扬,就连皇帝本人都不得不下令让王越见好就收。

    那大同怎么可能会出兵?

    朱永琢磨半响不得要领,问道:“王公子察觉到了什么?”

    王守仁道:“以在下所见,朝廷既定计要征服草原,或可凭强势之兵,各路人马齐出,数十万大军所向披靡,逼着鞑靼人不得不战!或是用明暗虚掩之法,虚虚实实不为人察觉真相,如此方有机会。”

    朱永道:“所以……你认为,我们在明,至少还应有一路大军在暗?”

    “在下不敢贸然下此定论。”王守仁道,“只是王军门在此战中展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有些……大失水准!”

    朱永闻言笑了起来:“有没有可能是你的见识太过于超前……或者你觉得,由你来做决策,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不管怎么样,身为幕宾,都应当为主事者提供更多的意见供选择,而不是暗地里非议。”

    王守仁道:“在下想执领一路人马,另路而出,与中军相互呼应。不知公爷您……”

    “年轻人,你有实际带兵经验吗?就算你真有如此想法,也该跟王公提。”朱永严肃起来。

    这小子,居然想自己带兵?

    你有这野心,去跟王越说不更好?

    王守仁腼腆一笑,道:“在下想请公爷帮在下跟王军门提及此事!有些情况,在下想亲自去验证。且在下听闻,前军中有您部人马,战意甚浓!若要跟鞑靼人决战,贵部一定是最坚实的力量!”

    “年轻人,喜欢轻兵冒进可不好。”

    朱永先是摇头,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你有心做事,值得肯定,我会择机替你说项,不过一切还得看王军门是否愿意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也不能直接由你来统兵,毕竟你不是将官,只是个白身,但给你机会从旁辅佐,接受你的谋划,也未尝不可。”

    王守仁拱手道:“愿意听从公爷安排,在下定竭尽所能,帮助我军获得胜利!”

    ……

    ……

    京师,张峦在城外的别院。

    这天来了个极为特殊的客人,也是少有被张峦准许登门之人,正是奉李孜省之命回京活动的庞顷。

    庞顷这次来见张峦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希望张峦能把李孜省调回京城,甚至直接去大同履职,协助张延龄完成北方一战。

    张峦听完庞顷的请求后,皱起了眉头,问道:“炳坤啊,是谁告诉你和李尚书,吾儿延龄他要出征草原的?他好端端在大同开矿赚钱,李尚书修河以及三边军饷调拨,几乎都是从这方面筹集到的款项……莫非民间有人以讹传讹?”

    此时祁娘正好端着茶水来到小花厅。

    热气袅袅,茶香四溢,她本想让张峦和庞顷喝口热茶去去寒气,谁曾想听到自己不该听的内容,整个人僵在了那儿。

    “无妨。”

    张峦瞥了一眼,含笑吩咐,“祁娘,坐下来,听听吧。”

    “妾身怎敢?”

    祁娘赶紧把茶水放下,正准备转身就走,这边张峦却好像很坚持一般,左手下压,“让你坐就坐,炳坤并不是外人。如此见外作甚?”

    “是。”

    祁娘这才在张峦身边的石凳上坐下。

    随即她又马上起身,请示道:“妾身让人送几个蒲团或是软垫过来?”

    “不用不用。”

    张峦道,“我跟炳坤说不上几句,等说完了,就让人把他送回家。远道而来,他还没来得及休息呢,可不是说我非赶他走……哈哈……”

    庞顷道:“先生见笑了,庞某的确不该贸然前来打扰。不过这是我家道爷亲口吩咐下来的,他说朝廷平定草原的大计,一定是张家小国舅,也就是二公子在主持。就算那王世昌再有本事,也得屈从于大局。”

    张峦愣了一下,随即问道:“这是李尚书在南直隶仅凭臆想做出的推断?不怎么靠谱啊!吾儿延龄没什么实战经验,哪里有本事带兵直接杀进草原?还想跟鞑靼人决战?别做梦了!”

    “我家道爷是这样讲的。”

    庞顷笃定地道,“以他所言,您和二公子能协助他这样一个对军事几乎一窍不通之人,远隔千里之外,运筹帷幄,让他在关塞外建立军功,甚至还把鞑靼小王子给彻底打服,令其主动到京师朝贡!这般能耐,若二公子亲自带兵,必定马到功成。”

    “是吗?”

    张峦摇头叹道,“李尚书还真瞧得起吾儿。就算如此,李尚书目前正在地方上专司治河,马上就要到严冬,距离来年开春的春汛也没几个月了,他这时候想调走,莫非是不愿意负责任?”

    “绝非如此!先生您一定要明白,我家道爷一直都心系天下!”

    庞顷一脸认真地辩解,“我家道爷近一年来,在治理黄河之事上,可说殚精竭虑,未有一时片刻松懈。这也使得黄河河工项目推进非常快……以我家道爷的意思,就算他丢下一切返回京师,黄河河工竣工日一定不会拖到来年开春后!”

    张峦惊讶地道:“也就是说,来年开春前,就能把黄河改道之事彻底完成?这怎么可能……”

    庞顷笃定地道:“头期工程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后续只需要加高堤坝便可确保黄河安然无恙!

    “之前由您和二公子提供的黄河改道选址方案,可说是非常完善,走的都是地势低洼的地方,两侧只需要稍微加高,就能让黄河水一泻千里,归于洪泽湖,而下游更是直接借助淮河河道直入东海,只需要稍微加高下河堤便可……”

    “是吗?”

    张峦又出言敷衍,“听起来很奇怪啊,吾儿延龄从未去过中原之地,他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比较适合挖掘河道呢?”

    庞顷反问道:“所以说,新河道选址并不是张先生的主意,一切都是二公子的功劳,对吗?”

    张峦耸耸肩,颔首道:“可以这么说。这里没外人,在这种事上,你觉得我是那种遮遮掩掩,喜欢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的人吗?”

    庞顷和祁娘心里都在想,你以前可没少占你儿子的功劳。

    你在我们面前坦诚相告,可问题是,你在外人面前有如实讲过吗?

    别人还不是把所有功劳都挂到你头上?

    庞顷道:“二公子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找出最佳的河水流向方案,并以此来规划新河道的位置。”

    “哦。”

    张峦恍然大悟般点头,随即道,“这么说来,回头我还真要好好问问他,以前从没关注过这些事,竟然疏忽了。

    “哦对了,先皇时工部不是派人去实地调查过,提供了很多改道方案吗?炳坤,你这不对啊,故意在这里抬举我和吾儿,为的就是把你家道爷给调回来?”

    庞顷吓了一大跳,心说你张来瞻属狗的啊,这都能咬我一口?

    他急忙解释:“绝非在下无端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也是我家道爷亲自负责河工事,我才明白个中诀窍。

    “无论是我家道爷,还是地方上的官员和力夫、役丁等,但凡亲身经历过这事的,都在感慨河道选取的精妙。真就是在周边地势最低处,简单做一番开凿,然后在两边加固河堤便可!真是一劳永逸!”

    因为张延龄选取的河道,就是未来黄河几百年流经的地方,所以在选址上可说是顺势而为。

    不同的是,原本河道是在弘治二年及此后几次大的水灾后,黄河自己顺着地势,由高到低流,先是形成很大的黄泛区,等到了枯水期,朝廷组织人手把收窄的黄河河道两侧进行加固,垒高堤坝,重新移民居住……

    这样才算是形成黄河夺淮入海的新河道。

    这次朝廷是主动组织数百万人整修,抢在黄河决口前,先行开凿出河道,让河床变得更宽,更低,这样两侧河堤就无须刚上来就修得太高……基本就是丈量、挖掘、运土和加固整修河堤的过程,循环往复。

    对于张延龄来说,只是纸面上的东西。

    但对于李孜省和具体修河的人来说,到了实际的地方,先期进行勘探,并开始按照张延龄的详细规划图纸进行挖掘,才发现这条河道的选址有多高明。

    毕竟是历史上黄河自主选择的最好的入海渠道,有的地方明明看起来有更好的选择,甚至规划图纸上还有着九曲十八弯的情况发生……但在简单开凿后,人们发现需要开凿的地方土质极为松软,挖掘不怎么费力气,河道经过弯折后流速大为降低,如果按照直线流向,修筑出来的堤坝直面激流很容易就被冲垮。

    还真不如张延龄婉转的修河方向选择……

    一次还可以说是巧合,多来几次后,连那些具体修河的人都认为,这是老天爷开眼,在大规模修河前就能掌握未来水流方向,有针对性地选取河道,他们只是按照上天的旨意来完成修造……

    真就是事半功倍!

    这也是李孜省觉得自己能加快工期,想提前调回来,参与到西北一战的缘由。

    张峦虽然感慨儿子的不凡,但对李孜省的请求还是婉言谢绝:“跑到西北去打仗,可不是什么好事,李尚书何必非要折腾呢?

    “再说了,我也不知道延龄那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万一他就一门心思窝在大同开矿,不打算领兵出征呢?再说了,有威名赫赫的王威宁在,还有我家那小子什么事?”

    庞顷笑道:“我家道爷看人还是很准的,他说,王威宁虽声名在外,但近年来因为连续遭遇人生不顺,行事变得急功近利。

    “而平草原是一个需要筹谋和算计的大事,带兵的经验是要有,但更需要深不可测的眼界和大智慧!这些……王威宁身上是没有的。”

    “呵呵。”

    张峦不屑地撇撇嘴,道,“照李尚书这么说,王威宁没有,吾儿身上还能有?他这不是推崇,而是在……有意抬举,故意把人捧上天,然后等着吾儿从天上往下掉,是吧?”

    庞顷问道:“那张先生,您认为,令郎的本事,在王越之上还是之下呢?”

    “这个……”

    张峦一时语塞。

    他心想,王威宁是什么东西?

    配给吾儿提鞋么?

    吾儿军事方面是没什么经验,但就说帮他姐姐顺利选中皇后,几次谶纬全都命中,赚钱比去抢劫都来得快,成功帮我张家取得现在的成就,又帮朝廷做了那么多实事……王越哪一点行?

    庞顷也不着急,笑着道:“王威宁的确可以独当一面,但若说他可以自成一脉,无须他人相助……还是太过高看他了!

    “但二公子就不一样了……二公子是那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之人。这天底下,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您……还有陛下二位而已。”

    “别别别!”

    张峦连忙摆手,谦虚地道:“你说陛下可以,说我……还是算了吧!”

    庞顷赶紧趁热打铁:“那您……是否愿意让我家道爷回来,让其相助二公子成就大事呢?”

    “不合适。”

    张峦道,“这么说吧,就算延龄那小子,真的想带兵征服草原,也一定想悄无声息,不为外人所知。

    “要是这时候突然把李尚书调去大同,无论是朝中人,还是鞑靼人,都知道其中定有猫腻!你说明知道会坏事,我让李尚书去做什么?”

    庞顷赶紧道:“您完全可以跟陛下请一道密旨,秘密调我家道爷去大同履职……以道爷为大同巡抚,如此配合二少爷出兵,不是更容易吗?”

    “时间上来得及吗?”

    张峦抚着下巴,蹙眉道:“李尚书好端端地打理河工事,只待工程完毕,就可以名垂青史,何苦要去冒险呢?若被朝中人知道他调去大同,非炸锅不可……咱知道李尚书胜券在握,但外人还以为他在逃避治河之责呢。”

    庞顷起身,直接后退两步,跪伏在地上,泣声道:“请先生给我家道爷这个机会。敝人带着军令状而来,一定要帮我家道爷实现宏愿。若您老不答应,敝人就长跪不起!”

    “我……”

    张峦一时间都被庞顷给整懵逼了。

    心说你这军令状下得可真另类。

    你这是帮李孜省下军令状呢,还是用这个来逼迫我?

    我岂会受你胁迫?

    祁娘起身道:“老爷,不如……就看在庞先生的面子上……试试吧。或许陛下和二公子也有此意呢?”

    张峦为难道:“炳坤,说句不中听的,你这是在威胁我啊!我本可以帮你去说说,但你这……”

    庞顷继续磕头:“请先生成全。道爷和敝人定当感激不尽……另准备厚礼,若事成,即刻奉上。”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184/111103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