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42章 美国老人死亡的元凶

第542章 美国老人死亡的元凶


夏言听说刘一民要去美国,心思就活跃了起来,轻轻地吹着杯中的热茶,热气弥漫。看他在想事情,刘一民举起茶杯没有说话。

    良久,夏言说道:“《忠犬八公》导演和演员到美国宣传一下怎么样?”

    “嗯?”刘一民看向夏言。

    夏言放下茶杯:“美国的剧组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不是经常举办演员、导演和观众见面会吗?”

    “是会举办,但路演一般在放映前,主要是营销造声势、提高前期的口碑。当然上映后也可以,只不过随着观众大量的观影,对电影的评价权开始转移到观众手中。”刘一民向夏言解释道。

    夏言笑着说道:“咱们这电影评价肯定不错,在放映后举办见面会,是给电影烘托气氛。只是事出仓促,具体能不能行,我还得回去给中影打个电话。”

    “行,我是没问题。”刘一民见夏言意愿较大,点头答应了下来。

    夏言轻轻地用拐杖敲击了一下地面:“好,有消息我通知你,你准备什么时候去美国?”

    “本来准备的是五天后。”刘一民说道。

    “我明白了,我先走了。”

    夏言走出办公室,就看到徐桑楚伸长脖子正在朝这边张望,扭头对刘一民说道:“看,有人等着找你呢!”

    徐桑楚冲夏言微微一笑,夏言用手指了指:“徐桑楚啊,徐桑楚,你为什么加入文研所,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沈老,我们也想为咱们国家电影做点贡献。”徐桑楚忙不迭地说道。

    夏言嘴角微动:“徐桑楚,你们沪影厂身在沪市,兼着改革的重任,多在内部动动心思,将整个电影创作搞活,你们是有好导演,但重要的是内容。”

    “明白,沈老,我们一定好好做。”

    送走夏言,徐桑楚笑眯眯地看向刘一民:“一民,咱俩可是老朋友了,走,找个地方请你吃饭。”

    “徐厂,去我家吃吧。”刘一民说道。

    “行,就去你家。”

    车辆启动后,刘一民询问徐桑楚对这次会议怎么看。徐桑楚不断地讲着溢美之词:“来之前都说咱们文研所办得好,没想到办的这么好,我真是加入晚了。”

    “徐厂,咱们之间就不用这么说话了吧?”刘一民笑眯眯地说道。

    徐桑楚看向刘一民:“我说的都是真的,一个刚成立的所,几个主要研究项目,研究进展有条不紊,还做出了成绩,非常了不得。就说这电影吧,武侠和温情两类作品,都已经初显成效。

    假以时日,将华语电影市场的主导权从香江电影公司手中夺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徐厂,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咱们不要讲成就,多讲讲问题。”

    “问题嘛,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沪影厂没有加入到这场伟大的电影事业里。”

    刘一民笑着看了一眼话里有话的徐桑楚,暗道徐桑楚可真滑头,漂亮话一堆又一堆。

    走进华侨公寓,徐桑楚跟刘雨和刘林打了一个招呼,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暗道不好,竟然忘了拿东西。

    刘雨和刘林盯着徐桑楚摸向口袋的手看了好久,迟迟不见手从口袋掏出来,刘一民轻轻地转了一下两人脑袋:“去看电视去。”

    徐桑楚尴尬地冲刘一民说道:“忘了,忘了,我下去一趟。”

    “哎呀,别客气,他俩啥都不缺,不能惯着他们。”

    刘一民交代了一声,让两人好好地看电视,拉着徐桑楚走进书房聊天。

    “徐厂,你们最近在拍什么片?”

    徐桑楚说道:“拍的片子不少,其中一部我还比较看好,是顾华的《芙蓉镇》,估计拍出来卖的差不多,还能得奖。顾华的《芙蓉镇》,这本书你看了吗?”

    “看了点。”刘一民应和道。

    徐桑楚听出来刘一民弦外之音,好奇地问道:“怎么?你觉得写的不好?这可是得了咱们国家的茅盾文学奖。”

    刘一民没有说话,转身将茶具摆在了桌子上,准备给徐桑楚泡茶。

    看刘一民这个态度,徐桑楚就更好奇了。徐桑楚脸上不动声色,脑海里回忆着刘一民和顾华两人有没有过过节。

    但是最终发现,两人的交往好像都很少。顾华《芙蓉镇》改编前,徐桑楚跟顾华交流过,也没发现顾华跟刘一民过多交集的地方。只不过当时他提起刘一民,顾华似乎也有点微词。

    徐桑楚想用“文人相轻”来描述这种情况,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文人相轻的对象往往地位差不多,顾华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跟刘一民相比,还差了一截。

    顾华自《芙蓉镇》之后,也没有太多知名的作品。

    最终,徐桑楚还是忍不住问道:“你们有个人矛盾?”

    “没有,单纯看不上。”刘一民笑着举起手中的茶杯。

    “为啥?”

    “自己在书里各种批判,实则呢,跟女编辑搞到一起,让女编辑当情人。这种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实在是让人厌恶。”刘一民毫不留情地说道。

    “女编辑?”徐桑楚下意识地重复道。他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具体的实情。

    “算了,不聊他了。”

    徐桑楚却是明白了,难怪如此。当年《戏台》的骂战,看来是无意中也把顾华骂了。

    顾华在国内有情妇,加上其他原因,1988年带着情妇跑到加拿大,靠写一些下三滥内容污蔑国内谋生,据说还干过木工之类的活。

    徐桑楚无奈地摇了摇头:“一民,你还真是嫉恶如仇!”

    “我是不喜欢那种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当了婊子,还得立个牌坊。”

    徐桑楚跟刘一民聊了一下趣事,接着表达出了想要求几部剧本的想法。

    “好,徐厂。等我有了再给您,先武侠的吧,我好好构思一下。”

    徐桑楚羡慕地说道:“《绣春刀》这才上映多久啊,经典的台词已经快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这部电影的传播速度太快了,可以跟《霍元甲》媲美。八一厂这次的制作着实精良,不过目前看,这些投资很快就能收回来,就是不知道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如何。

    今年八一电影厂真是赚大了,《忠犬八公》这一类的也不错。”

    “哈哈哈,八一厂自己也努力。《忠犬八公》这种目前还没有灵感。徐厂,实际上这些电影也没把你们沪影厂给落下,我可是给你们沪影厂培养了黄导。”

    “老黄跟着你,真是羡煞了不知道多少人。”徐桑楚感谢刘一民对沪影厂的照顾,黄祖默慢慢地从沪影厂的边缘导演,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导演。

    刘一民跟徐桑楚谈论了一下美术电影厂的事情,让徐桑楚多多支持美术电影厂的工作。

    徐桑楚说道:“我们跟美术电影厂的关系很复杂,实际上美影厂有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需要我支持的地方,我一定支持。我看了文研所过去两年的会议文件,我对动画片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说话间听到开门的声音,刘一民知道是朱霖回来了。走进屋里的朱霖听说徐桑楚来了,敲开书房的门主动跟徐桑楚打招呼。

    徐桑楚笑着起身说道:“朱霖同志这几年业务能力进步很大,我在沪影厂的话剧团,经常听话剧团的导演提起朱霖同志,目前燕京人艺难得的大导演苗子。”

    “徐厂,您说笑了,我在导演这一行业,还是个新人,以后还得您多多指导。”

    “太谦虚了。”

    饭菜已经做好,三人走出书房,徐桑楚抱起刘雨坐在腿上,给两人画饼:“爷爷下次来,一定多给你们带好吃的。”

    饭吃到一半,书房电话响了,刘一民刚拿起听筒,就听到汪阳气急败坏的声音。

    “一民,徐桑楚这老东西是不是在你那儿!”

    “是啊,怎么了?”

    “这老东西给我和刘佩然用上手段了,说晚上要来吃饭,我们两个等了一个小时了,原来是暗度陈仓去了。”汪阳咬着牙说道。

    “哈哈哈,老汪,我是想去找你们吃饭的,忽然想到个事儿,想向刘所长做个汇报。”徐桑楚接过刘一民手中的话筒,乐呵呵地说道。

    “呸,真不要脸,你说实话,我们两个会拦你吗?”

    徐桑楚老神在地说道:“会!”

    刘佩然在电话里骂了几句老狐狸之后,就挂断了电话。徐桑楚拿着听筒冲刘一民无奈地说道:“瞧,这俩人,心就比针鼻大一点。”

    刘一民没有说话,三个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晚上十点,刘一民将徐桑楚送回了燕大招待所。徐桑楚临近年关,要在燕京待一段时间才走。

    ………………

    第二天,刘一民又拉着严定宪、戴铁郎去跟郑渊杰见了一面,不过他没有久待,具体的事情他们商量即可。

    刘一民要忙着给学生们上课,他跟几个老教授调了调课,准备在出国之前将大二和大三的课讲的差不多,顺便把考试题出了,回来晚也不用担心耽误学生们的课。

    夏言将这件事情跟中影谈了谈,中影知道是个好消息,紧急跟美国代理商联系。没有美国方面的配合,宣传根本无从谈起。

    美国代理商听到后,回复非常积极。刘一民往那儿一站,能给他们省几百万的宣传费。

    双方根据刘一民的行程,迅速确定《忠犬八公》团队的创作团队在美国各地巡演的行程。

    刘一民要求他们不要超过十天,时间长他太疲惫。这次去美国,正事儿不能耽误。

    回到沪市的黄祖默和焦晃听到消息,立马动了起来,两人又是做西服,又是学外语。来电询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刘一民让他们学会如何向美国观众讲故事就行,什么煽情讲什么。

    另外,狗也得安排上,到时候飞机托运到美国。

    1987年元旦,刘一民和朱霖抱着刘雨和刘林在燕京好好的游玩一番,之后到医院家属院和朱父朱母吃了一顿饭。

    “来,庆祝1987年比1986年更好!”朱父举杯说道。

    “来,干杯!”

    朱母让刘一民放心去美国,家里有她照顾。

    “妈,辛苦你们了!”

    “说的啥话。”

    吃完饭,朱父拉着刘一民进入书房,让他看看自己写的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论文,论文刚写一点,而且不是他独立完成,还拉着理工大学几位车辆工程方面的教授一起写。

    “爸,我不太懂你们理科论文,不过这产业发展我倒是能看明白,现在你写的太少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朱父讪讪一笑:“也是,等写的差不多再让你看。”

    1月5号,刘一民和中影公司的翻译杜带着八一厂的狗登机飞到沪市和黄祖默、焦黄汇合,之后直飞旧金山。

    飞机上,黄祖默和焦晃望着蔚蓝的太平洋,不断地询问着刘一民关于美国的事儿。

    “咱们这次到美国,大家一定得抬起头,是观众喜欢咱们,不是咱们喜欢美国。黄导,老焦,精神点,别丢份儿!”

    “放心吧,一民,我们不会给国家丢面子,咱这趟是来挣面子的。”黄祖默看了一眼焦晃,两人这阵子在沪市没少凑在一起嘀咕。

    刘一民看向陈升:“陈升同志,你帮黄导和老焦同志做好翻译工作就行。”

    “行,一民同志,我们听你安排。”

    这次前往美国,以刘一民为主,对各项工作都拥有决策权。

    飞机准时抵达旧金山,弗兰克、李聪仁和尼琪过来迎接他们,刘一民并没有先找中影合作的代理公司,等先忙完这边的工作,再去找他们。

    尼琪笑着抱住刘一民说道:“刘,你来美国,竟然不告诉我。”

    “尼琪女士,你误会了,我是暂时没告诉你。”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没告诉尼琪,但李聪仁所办的杂志跟中国书刊社有合作关系,交流的过程中,被尼琪给听说了。

    “刘,你确定不是在躲着我?怕我拉着你去跟读者见面?”

    “嗐,你别多心,跟读者见面,也是为了卖书嘛!”刘一民脸色不变。

    坐在车上,尼琪告诉刘一民,目前《一个人的朝圣》在美国销量高达八十万册,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畅销书第一。

    “在英语国家里,《一个人的朝圣》销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册。刘,这种速度,已经破了近几年美国市场的图书销量记录,让本就低迷的图书市场,一下子抬起了头。最近美国还出现不少人模仿这本书里的故事,徒步去寻找自己分别已久的朋友。”尼琪向刘一民介绍道。

    刘一民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报纸,上面记载着一名美国老人徒步穿越西部,准备去找自己在佛罗里达的朋友。

    弗兰克说道:“在美国老年图书市场,这本书是无数老人的心头好!”

    刘一民沉思了一会儿,看向尼琪:“老人徒步找朋友,没出事儿吧?”

    尼琪笑容立即凝固,半晌后说道:“确实死了几个,天太热了,你知道的,老人身体很不好,这样的徒步对于他们来说是锻炼,也是一种折磨。”

    “Oh,愿上帝在天上保佑他们。”刘一民露出了悲悯的神情。

    “刘,你也信基督教!”

    刘一民说道:“此时我觉得我应该信!”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57/111105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