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 第118章 命运改变的老朱

第118章 命运改变的老朱


朱煐这一头刚刚获得了由蒋瓛派人快马加鞭传递过来的消息的同一时刻,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显然在思考这个消息带来的影响。

他独自坐在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面容,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显得夜晚的宁静。

在另外的一边,位于应天府内的凉国公府中,夜色已经深沉,府内各处都点起了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光影随之摇曳,给这座府邸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明亮的月光静静地洒落下来,如水银泻地般铺满整个宽敞的庭院,将院中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之中,连石桌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月光下的庭院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放缓了脚步。

院子之中,朱樉、朱棡、朱允熥以及蓝玉四个人正围坐在石桌旁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一时间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

他们的目光不时交汇,却又迅速避开,似乎在避免触及那个令人不安的话题。

整个院子里除了他们四个人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安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打更声。

这种寂静让人感到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

蓝玉早就已经提前吩咐好了自己手底下的人,让所有人都退到院子外面守着,不得靠近这个院落半步,确保他们的谈话不会被任何人听去。

他的命令下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显示出他对这次谈话的重视。

如果要说起在别人的府宅里面,或许还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情况,或者会有消息被泄露出去的风险,可是在蓝玉的府宅里面,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蓝玉对此有着绝对的自信,他的府邸可以说是应天府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这里的每一处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有明岗也有暗哨,防卫森严。

除非是蓝玉自己故意想要让消息传出去,要不然的话,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从他这里打探到任何一点消息,这一点蓝玉有着十足的把握,这么多年来从未出过差错,这也是为什么他敢在这里商议机密要事的原因。

他对府中的掌控力极强,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蓝玉带领军队行军打仗了一辈子,手下的心腹人员数量非常多,蓝玉府中有很多人都是过去在战场上和他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兄弟,或者是一些忠心亲兵的后代子孙,这些人都对蓝玉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他们的忠诚是经过战火考验的。

这些人在战场上曾经与蓝玉同生共死,彼此之间的信任坚不可摧。

这些人跟随了蓝玉大半辈子,其中有非常多的人只要蓝玉一声令下,让他们立刻去死,他们恐怕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都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这种忠诚是经过岁月考验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主仆关系,更像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这些人都非常可靠,蓝玉对他们有过恩情,他们也一直牢记着蓝玉对他们的好,这份情谊是经过生死考验的,不是寻常的主仆关系可以比拟的,他们之间的羁绊远比常人想象的要深厚得多。

蓝玉曾经在战场上救过许多人的性命,这些人至今仍心怀感激。

所以蓝玉对自己府里面的安全情况是非常放心的,从不担心会有人偷听到他们的谈话,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在这里商议要事的原因,在这里说话可以完全放开,不必担心隔墙有耳。

他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

树上的叶子一片接着一片从高高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最终轻轻地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这些落叶在月光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银边,显得格外美丽。

蝉的鸣叫声和青蛙的叫声连续不断地传到耳朵里,交织成夏夜特有的交响曲,为这个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却也衬得院子里的气氛更加凝重。

这些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

夏天的晚风吹过来的时候,仍然带着一些温热的气息,轻轻拂过每个人的面庞,带来一丝不易察觉的燥热,让人心头更加烦闷。

这风虽然轻柔,却无法吹散人们心头的忧虑。

风吹过树叶的时候,发出了一阵又一阵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又像是在为这个夜晚伴奏,却丝毫不能缓解在场众人心头的沉重。

这声音反而让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

蓝玉这一边也同样收到了来自蒋瓛派人传递过来的信息,这信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每个人的表情都变得更加凝重起来,显然这个消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他们彼此对视,却无人率先打破沉默。

锦衣卫作为老朱手下最为重要的情报机构,对于应天府内发生的各种大小事情自然是知道得非常清楚,几乎没有什么能逃过他们的耳目,他们的触角伸向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他们的监视范围之内。

锦衣卫的眼线遍布全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他们布置的眼线数量非常多,消息非常灵通,京城里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也是为什么老朱能够牢牢掌控朝局的重要原因。

锦衣卫的存在让所有人都感到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朱煐又是蒋瓛最为关注的人物,所以蒋瓛对朱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留意,几乎每天都会派人汇报朱煐的最新动向,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

他对朱煐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其他人,认为朱煐是未来的关键人物。

蒋瓛心里很明白,朱煐在表面上已经把关于稷下学宫的所有相关事务都交给了朱樉和朱允熥来处理,自己似乎不再过问,表现得十分洒脱,仿佛真的完全放手了一般。

这种表面上的放手让人感到疑惑,不知道朱煐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不过在蒋瓛看来,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情况,不可能是真实的情况,其中必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谋划,以朱煐的性格,不可能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完全不闻不问。

他认为朱煐一定在暗中操控着一切,只是不为人知而已。

以朱樉和朱允熥他们两个人的能力,要单独负责这么庞大的一个项目?

这真的有可能吗?

这绝对是没有可能的!

蒋瓛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朱樉和朱允熥缺乏独立处理如此重大事务的能力。

所以在蒋瓛的看法里,朱允熥和朱樉只不过是朱煐推到前面用来麻痹对手的表面人物,真正的幕后主使还是朱煐自己,这一切都在朱煐的掌控之中,他只是隐藏在幕后暗中操纵而已。

燕王府学宫来势非常凶猛,朱棣和朱允炆两个人联合在一起,这个组合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燕王府学宫的崛起给稷下学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很明显皇孙殿下这是要玩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啊!

这就是蒋瓛内心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朱煐的谋划,对朱煐的智谋深感佩服,认为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他对朱煐的策略赞叹不已,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

只是恐怕蒋瓛也是完全没有想到,他这一次猜错了,而且错得相当离谱,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朱煐的做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这也正常,毕竟正常人谁能想到朱煐会将整个稷下学宫的发展如此重要的事情悉数交到朱樉的手里?

朱煐根本就没有打算在这件事情上插手,他是完完全全把重新开设稷下学宫这件事情彻底交给了朱允熥和朱樉去办,自己真的不再过问,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朱煐这甩手掌柜的姿态让所有人感到意外。

......

锦衣卫的人手毕竟还是非常多的,遍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这个网络覆盖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死角。

锦衣卫的势力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

蒋瓛干脆就让锦衣卫的人给两边都送去了消息,把御书房里面老朱、朱棣和朱允炆他们之间谈话的具体内容都传递了出去,一点细节都没有遗漏,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让两边都能了解御书房内发生的具体情况。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双方都能掌握最新动态。

朱煐那一头蒋瓛派了人去通知,同时朱樉这一边蒋瓛也派了人去告知,确保两边都能及时得到消息,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误事,这也是蒋瓛做事周到的地方。

而此时此刻,在凉国公府内的院落里面。

朱樉他们几个人就是刚刚才收到了锦衣卫传递过来的消息,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显然这个消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让原本就凝重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所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几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们互相看着对方,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气氛显得有些压抑,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种沉默让人感到窒息,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只有夏夜的虫鸣声在耳边回荡,更增添了几分沉闷,这种沉默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时间。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人愿意率先打破这份寂静。

......

在这之前,大家虽然知道今天一天的时间里不断有商贾进出燕王府,想来燕王府的收获应该不会小,肯定能筹集到不少银子,对此已经有所心理准备,认为燕王府学宫的筹款数额应该不会太低。

但实际数字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燕王府学宫即将开设的消息只是传出去了短短一天的时间,竟然就从商贾们的手中聚集到了整整五十万两的银子!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完全超出了最初的预估。

这个数字比前些日子他们自己的稷下学宫重新开设的消息宣传出去之后所聚集到的银子还要多出不少,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置信,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没想到被对手轻易超越。

想当初湖广地区发生特大灾害的时候,朱煐一个人揽下了筹集湖广大灾所需的赈灾粮食和款项的任务,并且公开表示要从商贾的手中弄出这些银子,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钱,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满朝文武都震惊不已,没有人相信他能够做到。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满朝的文武官员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朱煐提出了重新开设稷下学宫,并且让老朱亲自担任学宫的祭酒,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没想到朱煐会用这种方式来筹款,这一招可谓是十分巧妙。

这个提议打破了常规,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给了商贾家的子弟一个进入学宫学习的机会,并且表示只要能够在稷下学宫顺利毕业,商贾子弟以后就将不再是商籍,可以摆脱贱籍的身份,这对于商贾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这个机会让商贾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这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脱离贱籍的机会啊!

要知道,在大明朝,商贾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在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基本国策下,商贾虽然能够赚到不少钱,可是有很多事情普通人可以做,商贾却不可以做,受到很多限制,处处低人一等,这种处境让他们十分苦恼。

他们渴望改变这种现状!

........

商贾的社会地位是比不上普通人的,即使再有钱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谁也不敢违背,所以商贾们一直渴望能够改变自己和自己子孙后代的命运。

这渴望促使他们不惜重金寻求机会。

哪怕是一些大商贾,虽然有很多种办法可以绕过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可是这些手段都不能摆到明面上来,大商贾也依然是贱籍,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一直渴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做人.....

而商贾们的这种心理被朱煐准确把握并利用....

所以在朱煐提出重新开设稷下学宫并且表示可以招收商贾家子弟进入学宫学习的态度之后,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有商贾上门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带着银两前来打点,生怕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商贾们的反应也十分热烈。

也就是胡老三。

光是他一个人就拿出了三十万两银子,还带来了六万两的代表其他商贾共同给出来的礼金,这份手笔着实不小,显示出商贾们对这个机会的重视,也显示出他们改变自身处境的迫切愿望。

胡老三的行为代表了大多数商贾的心态。

换一句话说就是在一天之内就筹集到了整整三十六万两的银子!

这个数字,震惊了整个朝野!

这样的捞钱速度,大明朝堂上的官员有谁曾经见过?

要知道,大明眼下的一年税收也才只有区区两千万两左右。

三十六万两,这都已经赶上一些一个省份大半年的税收了!

而这笔钱,朱煐只是用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敢小瞧这位朱御史!

这个成绩让朱煐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来以为这已经是神奇的事情了。

可是现在....

朱棣和朱允炆两个人联手,按照朱煐开设稷下学宫的步骤一模一样地照搬着开设了一个燕王府学宫。

这短短一天的时间居然就直接筹集到了五十万两的银子?

比之前朱煐筹集到的一天之内三十六万两的记录还要多出十四万两!

这怎么能不让朱樉他们几个人感到震惊呢?

他们心里面都感觉有些不是滋味,有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原本的成就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和不安。这种被超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朱樉已经惊呆了。

他张大了嘴巴,很长时间都说不出一句话来,眼睛瞪得溜圆,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太过震撼,一时难以消化....

朱棡、蓝玉和朱允熥也不由自主地纷纷陷入了沉默当中,每个人的眉头都紧紧皱着,显然都在思考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带来的影响,以及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

他们都在快速思考对策,但一时都没有头绪。.....

虽然在这之前他们也曾经猜测过,以今天燕王府那种商贾络绎不绝进入的热闹场面,朱棣和朱允炆指定是获利不小,或许会对稷下学宫的开设造成一些麻烦,带来一定的竞争,对此已经有所预料,认为燕王府学宫应该能够筹集到不少银子。

但实际数字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谁也没有想到,这燕王府学宫第一天筹集的银两居然打破了稷下学宫的首日记录!

这可不是五百两,也不是五千两。

这可是整整五十万两的银子啊!

堆起来的话会像一座小山那样高,白花花的银子能晃花人的眼睛,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完全超出了他们最坏的预估。

这个数字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一天之内就从商贾手里拿到了五十万两,这老四的本事看来是见长啊。"

在一旁的朱棡眯着眼睛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可思议,显然对这个结果感到十分意外,同时也带着几分警惕。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朱棣的忌惮....

他的手指轻轻地敲着石制的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显然在快速思考着对策。

此刻他的内心满是焦虑....

"哼!哪里是他的本事,分明是中兴侯的本事。老四他还不是照着样子学吗?"

朱樉非常不服气,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几分,脸上写满了不满,显然对朱棣这种模仿的行为很是不齿。

他认为朱棣只是抄袭了朱煐的创意,有点本事,但并不服....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石桌,发出砰的一声响,把其他人都吓了一跳,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和焦躁。

这个动作充分表现了他此刻的情绪.....

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弄出来一个燕王府学宫给稷下学宫添乱,而燕王府学宫的开设步骤和前些日子稷下学宫的步骤简直是一模一样,这明显就是在模仿,没有一点新意,完全是在照搬照抄。

这种赤裸裸的抄袭行为让人不齿。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总该想一想应对的策略吧?"

朱樉看向朱棡,眼神里面充满了希望,期待着朱棡能拿出个好主意,帮助大家渡过这个难关,化解眼前的危机。

他把希望寄托在朱棡身上。

他希望这个一直以来点子就非常多的老三能够和以前一样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眼前面临的局面,渡过这个难关,不要被燕王府学宫比下去,保住稷下学宫的优势地位.....

他对朱棡的智慧抱有期待。

可是朱樉注定要失望了....

朱棡陷入了沉默当中.....

他紧紧地皱着眉头,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主意,看来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需要从长计议。

连足智多谋的朱棡也感到为难。

朱樉又看向了蓝玉....

蓝玉露出了苦笑:"眼下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

蓝玉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连经验丰富的蓝玉也感到束手无策。

朱樉的目光又不由得看向了朱允熥....

好吧,他看到一半就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朱允熥眼下虽然说经过了一些锻炼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懦弱了,可是要让他一下子就变成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他还没有那个能力,毕竟年纪还小,经验不足。

朱允熥还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

更何况如今的朱允熥,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于是乎,朱樉又不由得头疼起来....

他伸出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感觉脑袋一阵阵发胀,这个问题确实让他感到很烦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种无力感让他十分难受。

.......

院子里,陷入了一阵沉默之中。

周围的蝉鸣和青蛙的叫声连续不断,可是朱樉、朱棡、蓝玉和朱允熥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气氛显得十分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

这种沉默持续了很长时间。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

"咳咳。"

朱棡干咳了两声,打破了这份寂静。

瞬间,几个人的目光全部落到了朱棡的身上,都在等待他说话,希望他能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够打破目前的僵局。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朱棡身上。

朱樉不由得眉头一挑:"老三,你想到办法了?"

"有一个不算办法的想法。"

朱棡点了点头,语气有些迟疑,似乎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很有信心,觉得这个想法可能不太成熟。

他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什么想法?都到了这会儿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还卖什么关子呢?"

朱樉吐槽道,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希望朱棡能够快点说出来,不要再拖延时间。

他的急躁情绪表露无遗。

他有些着急起来,恨不得立刻就知道朱棡的想法,好尽快采取行动,应对燕王府学宫带来的挑战。

时间对他来说十分宝贵。

朱棡苦笑:"我说了,这个想法不算什么真正的办法。"

"其实就是四个字'静观其变'!"

"眼下既然我们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与其胡乱采取行动不如什么都不做,看老四他接下来会怎么做,我们然后再根据他的行动来采取应对的措施。"

他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策略。

朱棡的话让朱樉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一脸狐疑的表情。

"不是,我说老三,你这算是什么办法?"

而就在此时,一旁一直皱着眉头的蓝玉开口了。

"晋王所说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以不变应万变,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他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着,似乎是在认真考虑这个提议,觉得这个办法或许可行,至少可以避免贸然行动带来的风险。

蓝玉的支持让这个提议显得更有分量。

"呃...."

朱樉顿时被蓝玉的这句话给噎住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看看朱棡,又看看蓝玉。

半晌之后,朱樉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反正你们的脑子都比我好使,既然现在暂时想不出什么法子,那就按照老三说的,先以不变应万变,等老四那边先出招,我们再接招就是了。"

他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接受这个建议,毕竟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最终被说服了.....

......

夜色渐渐地变得深沉起来。

应天府的街道上面已经没有了行人的踪迹,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打更声,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

整座城市陷入了沉睡。

宵禁的时间已经到了,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大街小巷都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士兵偶尔经过,脚步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这些士兵尽职尽责地维护着京城的秩序。

皇宫的大门也已经紧紧地关上,不是平常人能够进入的,守卫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

皇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严神秘......

皎洁的月光映照在皇宫内部的宫道上面。照得宫道上的金砖反射出一道道皎洁的光芒....

光线在夜色之中显得格外清冷,给皇宫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这月光下的皇宫别有一番韵味......

......

御书房的门口。

老朱独自一个人慢慢地踱步来到了门口,脚步显得有些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很慢。

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

月光洒在老朱那布满沟壑的脸上,显现出几分寂寞和孤单,这位大明皇帝此刻看起来格外苍老,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威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这一刻,他卸下了所有的伪装。

他的身影在月光下面拉得很长很长,更添几分萧索,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了他的肩上,让他显得有些佝偻。

他的这个身影透露出无尽的疲惫。

"陛下。"

一直陪伴在老朱身边左右的蒋瓛从暗处走了出来,恭敬地行礼,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打扰到老朱的思绪,打破这份宁静。

他的出现十分适时。

老朱没有看蒋瓛,而是抬起头看向天空,望着天上那轮明亮的月亮,眼神有些迷离,仿佛在回忆着什么,又像是在思念着谁。

他的目光穿透了时空,回到了过去。

过了很久之后,老朱才忽然来了一句:"蒋瓛,你说标儿他见到他娘了吗?"

蒋瓛:"......"

蒋瓛顿时就陷入了沉默当中....

这句话,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

他低下了头,不敢看老朱的眼睛,生怕自己的表情会泄露内心的想法,只能保持沉默。

这个问题太过沉重,他不知如何回应。

朱煐的身份是蒋瓛调查出来的。

眼下整个大明,也就只有蒋瓛和老朱两个人知道朱煐的真正身份。

除了老朱和蒋瓛,谁也不知道,朱煐其实就是十年前因为生病而去世,在下葬当天尸体不翼而飞,流落到民间十年,得了失魂症的大明皇长孙,老朱的嫡长孙,朱雄英。

这个秘密只有他们二人知晓。

正是因为和老朱保守着同一个秘密,因此蒋瓛反而真正成了在朱标去世之后,老朱心里头的自己人,深受老朱的信任,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这也让蒋瓛的地位变得十分特殊。

这种特殊的信任关系让蒋瓛成为了老朱最亲近的人之一。

老朱向来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他从来就不会把自己的心思轻易地在别人面前流露出来,总是保持着威严的形象,让人不敢接近,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他习惯将真实情感隐藏在威严之下。

哪怕是在自己的几个儿子面前老朱也不会展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始终维持着严父的形象,不让任何人看到他的脆弱,永远都是一副坚强的样子。

这种形象已经维持了大半辈子.....

他是大明的皇帝,他有着自己必须保持的威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宿命,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皇帝的身份让他不能随心所欲。

可是在这皎洁的月光下面,老朱依旧难以控制住自己对马皇后和朱标的思念,喃喃自语,似乎是在问蒋瓛,可却又像是在问自己,流露出难得一见的脆弱,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威严的皇帝,只是一个思念妻儿的老人,展现出了他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月光剥去了他所有的伪装......

........

蒋瓛没有敢回答,只是弯着腰在一旁,做出一副什么也没有听见的样子,他知道这个时候沉默是最好的选择,有些话不需要回答,只需要倾听就好。

他懂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老朱也没有强行追问,而是自己一个人继续说道:"想必标儿应该是见到咱妹子了吧。"

他的眼神有些迷离起来,仿佛透过月光看到了遥远的过去,看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怀念......

这一刻,他完全沉浸在了回忆中......

........

"可惜了,标儿走得太早,没有看到咱的大孙子,不知道咱大孙子的本事和能耐。"

说着说着老朱就笑了。

笑容里面带着一些欣慰,似乎想到朱煐让他感到骄傲,这个失而复得的孙子给了他很大的安慰,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朱煐的存在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还是等过些日子吧,咱自己去和咱妹子好好说道说道。"

他轻声地说着,像是在做一个承诺,又像是在安慰自己,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和几分伤感。

这句话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过去的告别。

......

这一头,老朱正在月光下怀念着过去的岁月和已经逝去的故人,心情复杂,既有悲伤也有欣慰,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这个夜晚对他来说格外漫长。

和历史上的老朱相比较而言,如今的老朱无疑是幸运的。

历史上的老朱在朱标去世之后几乎变成了半个疯子,而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老朱又不得不动手消灭了蓝玉一脉的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每一次想起都会让他心痛不已,内心备受煎熬。

那段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无奈。

要知道蓝玉以及蓝玉一脉的人也是老朱的老伙计,还有不少是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的儿孙,这些孩子也都是老朱亲眼看着长大的,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要对他们下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种抉择让他痛苦万分。

可是为了大明的江山,老朱却又不得不消灭他们。

这对老朱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每一次想起都会让他夜不能寐,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这种煎熬伴随了老朱的晚年。

而在这之后,朱樉因为鞭打府内的下人被三个老妇人毒杀。

朱棡因为生病而去世。

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又给了这位年迈的老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老朱这才彻底支撑不住,身心俱疲,最终撒手人寰,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那段历史充满了悲剧色彩......

.......

而眼下,老朱的情况就好很多了。

朱标是去世了,可是朱煐这位流落到民间十年却失而复得的皇长孙的出现让老朱的心灵再次有了寄托,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让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不再像历史上那样陷入绝望。

朱煐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他将对朱标的情感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朱煐的身上,把朱煐当作未来的希望,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孙子身上,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这种情感的转移让他找到了新的精神支柱......

而同时,朱樉和朱棡也都陪伴在了身边,这让老朱感到安慰,至少还有两个儿子在身边,不至于太过孤单,这也让他的晚年生活多了几分温暖。

儿子们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由于老朱心中已经定下了朱煐作为未来大明的储君,成为大明的皇帝。

以朱煐的能力,老朱对其压制住蓝玉有着十足的信心,相信朱煐能够驾驭住蓝玉这匹烈马,不会让他生出二心,这也免去了他对蓝玉一脉的担忧。

这种信心让他不必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再加上朱樉和朱棡的辅助。

也就不需要老朱强行铺路,消灭蓝玉满门了。

这样的局面,和历史上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不知道好了多少。

所以眼下老朱的状态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他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人啊,就怕对未来失去希望,只要有希望,人就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和奔头.....

老朱现在就是这样,希望的曙光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188/437360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