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932章

第932章


孙原贞当即提出自己的设想:“海港一建,浙江的纺织业定会比现有的规模扩大三倍不止,这其中就能消耗去不少劳动力,更不要说海港建成后带起的周边经济,至少我可以保证,流民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掉。”

    潘筠道:“这是转流民为工,还是转农为工?”

    孙原贞一顿。

    潘筠继续道:“我听说浙江的染工每日工钱只有十八文不到,还要被染坊克扣出三文左右的管理费,染工易病,一日十五文,养活自己尚可,但要想养家人,不可能,若再生病,更是艰难。”

    “孙大人,不管是转流民为工,还是转农为工,都要给他们足够的保障才行,若不能赡养老人,抚养妻儿,这一时的平静都是在酝酿更大的灾祸。”

    杨瓒连忙道:“此事下官和孙大人也商议过,当下重点放在转流民为工上,先给他们找个活做,让他们安定下来,然后再提高工钱,以法令固定最低薪资。”

    孙原贞也点头:“官府会以身作则,修建海港的工钱便会比当下的工钱要高出两文到五文之间,而后,本官会亲自约见各大商号,与他们约定好最低工钱后再发布政令。”

    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朝廷很难下旨,下旨到地方也很难遵守,所以地方有治理之权。

    这些法规制定对当地政府来说并不难。

    也是因为有这个权利,他们才能在朝廷规定的赋税之外又增加一些赋税捐。

    但潘筠并不满意于此,因此垂眸喝茶不语。

    孙原贞和杨瓒对视一眼,不知道潘筠还不满哪一点。

    虽然从见面到现在不过一刻钟,孙原贞和杨瓒也已明确,这位国师既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也不是奢贪钱财之人。

    谈起民生之苦时,她是真情实意,加之刚才在楼梯上碰见的薛韶……

    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潘筠既然能和薛韶成为好朋友,他们自然是一样的人。

    国师的信息少,但薛韶的信息却多。

    推导一番,加上刚才的对话,孙原贞瞬间领悟,这位国师觉得还不够。

    他略一沉思便道:“只从法规上固定最低的薪资,保障还是不够,孙某过后会再与布政司官员们商议,以定出更多的办法。”

    潘筠道:“世人对太祖皇帝误会颇大,都觉得当年太祖高皇帝诏杀功臣,心太狠……”

    孙原贞和杨瓒心一提,抬头看向潘筠,他们身后的幕僚没有他们的定力,已经是面色大变,惊惶的看向他们的主子。

    潘筠却面不改色道:“可在我看来,情有可原。”

    她道:“太祖高皇帝是民间所出的皇帝,深知百姓之苦,也深知土地是百姓的根本,建国之初,曾经叫着除暴安良,为百姓打天下的人却在功成名就之后大量圈占土地,行同元兵,陛下怎会不恼不恨?”

    孙原贞和杨瓒面不改色的听着,心中一动,明白了。

    说心里话,这亦是杨瓒心中忧虑之处。

    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潘筠,激动得几乎要站起来。

    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说到了点子上。

    杨瓒紧握住拳头,压低了两分声音:“国师是说,要把流民失去的土地拿回来重新分给他们?”

    潘筠道:“此事不易。”

    孙原贞抿嘴,沉声道:“一时不能达成。”

    潘筠:“至少得阻止目前还有地的农民继续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并且,减少佃农对土地的依赖。”

    孙原贞一愣,他更擅长兵事,于民生,他不由看向杨瓒。

    杨瓒双眼发亮,连连点头:“不错,如今佃农还是以户为单位向地主佃租,一户五口人租五亩地,五口人一年四季的劳力、精力全部被地主占去,若能提高劳作效率,再减少地主对佃农的要求,五口人中只要能抽出两口劳力,这两口劳力可以在外打工赚取额外的薪资,长此以往,家境必起,未来未必不能从地主手上买到土地,或是改佃为工。”

    潘筠嘴角微翘:“福建邓茂七造反,不就是因为地主盘剥佃农太过吗?虽然朝廷已经下令,严命福建约束地主,取消了佃农好几个耗费劳力的辅作,但……君命难下地方,真正到了地方实行阶段,还是得看地方的。”

    杨瓒立即偏头和孙原贞道:“大人,此时正是春播时候,各县都要下乡劝课农桑,不如趁此机会命他们约束各县地主,安抚佃农。”

    孙原贞点头。

    他想了想,干脆把自己的另一设想提出:“国师,孙某正想上奏分离瑞安增置泰顺,分离丽水、青田二县地置云和、宣平、景宁四邑,再设置官职和军队以安置流民,防治盗贼。”

    潘筠闻言眼睛一亮,仰头哈哈大笑起来:“还是孙大人厉害,这个办法好,哈哈哈哈……”

    分县,官府就有机会清退出来很多不在册上的荒地和“无主”田地,可以迁村,可以安置人口,这大量的流民就能安定下来一部分,他们还会分到可开垦的荒地。

    孙原贞见她高兴,连忙问道:“国师既然也觉得此法通,那杭州建港之事……”

    潘筠浅笑道:“孙大人,你知道泉州港从年交完账后到三月,他们账上新增了多少关税吗?”

    孙原贞摇头。

    潘筠就笑着给他比了一个数字。

    孙原贞微微瞪眼,杨瓒也心头火热起来。

    潘筠浅笑道:“这还只是关税,想一想这笔关税之后商家们的交易额和盈利。”

    “海贸,主要就是绸缎、各种布匹、茶叶和瓷器,而这几样,主要产地就是浙江和南直隶,泉州距离浙江不远,再在浙江开设一个海港,岂不是要断掉泉州的货源?”

    那又怎么样?

    死道友不死贫道,他们现在浙江为官,自然要为浙江谋福利。

    孙原贞立即道:“国师,此去泉州港太远了,若能在杭州开立一个港口,与商人们更加便利,也能节省不少路费和税费,这亦是利民之策啊。”

    “的确是利民之策,不过,”潘筠掀起眼皮问孙原贞:“此利也得受益之人心知肚明才好,孙大人是官,但不知‘民’怎么想,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什么?”

    孙原贞和杨瓒皱眉,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要向那些大商人索贿?

    潘筠是这样的人吗?

    俩人刚才还自认没看错人,这会儿就对自己看人本领产生了怀疑,信心摇摇欲坠。

    孙原贞和杨瓒一时没吭声,他们身侧的幕僚心领神会,适时起身给潘筠倒茶,躬身笑道:“国师所言有理,不知国师觉得,那些‘民’付出多少才合适呢?”

    潘筠知道他们误会了,但也不怪他们,只是横了他们一眼道:“我怎么知道?让你们大人自己算去,我只知道,自邓茂七叛案之后,陛下对佃农和流民的问题尤其关注,若他们肯出钱粮田地安顿流民,平息民怨,我想,陛下定会很高兴,到时候大笔一挥,便给浙江圈一个港口也不一定。”

    四人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还是安顿流民,为贫民夺回田地的事。

    潘筠慢条斯理的端起茶喝了一口,笑道:“薛御史不是正在杭州吗?听说,他查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孙原贞和杨瓒对视一眼,当即有了主意。

    成熟的政客不用说太多,点到即止便可。

    孙原贞哈哈大笑起来,将话题略过,扭头问幕僚:“去问问掌柜,怎么还不上菜?”

    幕僚立即笑着应下,推门出去。

    店家早准备好饭菜了,但里面的人不叫,他们自然不敢打搅。

    这一问,做好的菜便鱼贯而上。

    这一顿孙原贞请,潘筠吃得很开心。

    吃饱喝足,孙原贞和杨瓒带着幕僚离开,潘筠则回房休息。

    一直盯着包房的掌柜立即叫来伙计,让他去给东家传话。

    “孙大人和杨大人对那道姑都很恭敬,在他们来前,是从京城来的薛御史送她上的楼,只是略坐片刻就离开了。”

    袁宏盛转着手中的玉丸若有所思:“孙大人和杨大人都要恭敬的人,一个坤道,还跟京城来的薛御史在一起……”

    他手一顿,坐直,眼睛微微瞪大:“难道是……国师?”

    袁宏盛当即放下玉丸,换了一套衣服就去客栈,偷瞄了潘筠一眼后当即招来掌柜说话:“付钱了吗?”

    “进门时丢下了一块银子做定金。”

    “赶紧给我还回去,加倍还!”他道:“你们都给我小心伺候好了,一日三餐并上下两顿茶点,都给我精心伺候着。”

    掌柜的忍不住擦额头上的冷汗,低声问道:“若是猜错了……”

    袁宏盛瞥了他一眼道:“猜错了就猜错了,不过是今日的食宿罢了,就算不是国师,能被孙大人和杨大人奉为座上宾的,能差到哪里去?”

    袁宏盛就是个商,虽然开了好几家客栈和酒楼,这一家还是杭州城最好的,依旧难更进一步。

    尤其,他在浙江几个繁华的府都开了客栈,已经再难突围,他要想更进一步,只能往别的行业发展。

    可是,转赛道岂是那么容易的?

    他直觉这次是个机会。

    他并不知道,这个机会是潘筠特意给他的,也是特意给孙原贞和杨瓒留的线头。

    能在杭州经营出一家最好的客栈,要么极圆滑,要么极傲慢。

    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玩法,但不管是哪样,他都可以是个突破。

    潘筠推开窗,拎起潘小黑就往下丢:“去找薛韶,就说我这边没人了。”

    潘小黑灵巧的在空中一踩一腾挪,平稳落地后撒开四肢就跑。

    它撒欢一般在外面玩到晚上,这才回来找潘筠:“薛韶不在城中。”

    潘筠收功,睁开眼睛看了它一眼道:“早知道了。”

    潘小黑:“你怎么知道的?”

    “从你撒了欢似的满城乱跑,我再听到你那边传来的各种叫卖声,我就知道你去玩儿了。”

    潘小黑虽然贪玩,灵却是靠谱的,定是完成了任务,或是确定完不成任务时才会撒欢玩儿。

    潘小黑见潘筠走到桌边倒茶,它立即跳上桌子,抢先一步把脑袋伸过去喝茶,心里嘀嘀咕咕的问:【你就不担心他被人嘎了?今天盯着他的人可不少。】

    潘筠:“薛韶名声在外,每天盯着他的人都不少,他到江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能活到现在,也不是吃素的。”

    潘筠又拿了一个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口气闷了后道:“何况,他身上有符箓,我没感觉他有危险。”

    薛韶的确没危险,只是有些狼狈。

    他和喜金没能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

    主仆俩人站在城外,抬头看着城门上挂着的灯笼,感受到天空中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天色彻底昏暗下来,便默默地对视一眼。

    喜金抬头看天,道:“今夜无月,星也稀疏,好黑呀。”

    薛韶也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断言道:“后半夜有雨。”

    若是晴天,有月亮和星星,即便是晚上,也能亮如白昼,即便是夜宿城外,主仆两个也不慌。

    但若是有雨,那就不能随便住了。

    薛韶转身就走,还加快了脚步:“走,去城隍庙看看,若能住就住,不能住,要在雨下来前赶到村庄借宿。”

    喜金连忙跑步跟上。

    主仆两个都风餐露宿惯了,于野外生存熟悉得很。

    春雨贵如油,同时,春雨也很毒。

    春天,尤其是晚上,若是淋雨不能及时干燥、换洗,很可能会生病。

    即便薛韶是修者也没用。

    薛韶觉得,神仙也没用。

    所以主仆两个急匆匆赶往三里外的城隍庙。

    等到城隍庙时,便见城隍庙屋顶被掀,已经没有遮挡之处。

    显然,去年风灾之后,这座城隍庙就彻底报废了。

    薛韶也干脆,转身就拉着喜金去往又三里之外的村庄。

    只是夜太黑了,且雨水下得比薛韶预估的还要早一点,主仆两个抄近道走田埂,喜金直接脚一歪,整个人朝旁边黑布隆冬的地方歪去,薛韶吓了一跳,下意识拽了一把他,结果自己倒下去了。

    扑通一声入水,薛韶才知道这是一个池塘。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414/111102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