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怕狗咬,就怕鹅追
冬晨的麦田像是被撒了层细盐,枯瘦的麦茬戳在冻硬的泥地里,根根分明,风一吹就卷起细碎的土沫子,打在裤腿上,凉得人从膝盖往骨头缝里渗寒气。王北海推着自行车走在最前面,车把上还挂着之前淌水塘时沾的枯草,冻得硬邦邦的,一晃就掉渣。强子跟在后面,肩膀扛着缺了前轮的自行车,车梁硌得他肩膀生疼,棉裤裤脚还在滴水,昨晚的冰水渗进布里,这会儿已经结了层薄冰,走路时裤腿磨着脚踝,又冷又痒。
老坛走在中间,时不时停下来揉一揉冻僵的耳朵,他的棉帽耳罩早就磨破了,冷风直往里面灌:“这鬼天气,再走会儿耳朵都要冻掉了。”大黄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递给老坛:“你戴上,我抗冻。”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冬天比这更冷的天也熬过,只是此刻眉头也锁着,昨晚被联防队抓的事还悬在心里,不知道会不会连累小翠和家里。
“前面有户人家。”老坛突然指着前方,声音里透着点兴奋。几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麦田深处藏着个矮矮的小院,篱笆是用晒干的玉米秆和槐树枝扎的,上面爬着干枯的豆角藤,藤上还挂着几个皱巴巴的干豆角。院里堆着几捆劈好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屋檐下挂着晒干的红辣椒和黄玉米棒子,像挂着串串小灯笼。烟囱里冒着缕缕轻烟,看样子人刚起没多久。
待走近后,强子眼睛瞬间亮了,捅了捅王北海的胳膊,挤眉弄眼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大海,你看院门口那只大鹅,你瞅那肥润的模样,要是能逮住,做个铁锅炖大鹅,再贴圈玉米饼子,味道绝了。”
王北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院门口的土坡上,站着只大白鹅,羽毛雪白雪白的,没一点杂色,阳光照在上面,泛着点柔光。它的脖子伸得老长,脑袋转来转去,活像个巡视领地的将军,偶尔还嘎嘎叫两声,声音洪亮,在空旷的麦田里传得老远。他赶紧拽了拽强子的胳膊,语气里带着不满:“你可别胡来,这是老乡家养的家禽,不是野禽,咱们昨天被抓就是因为抓野禽,要是再偷人家的鹅,那真成偷鸡摸狗的了,港东大队要是知道了,能枪追到设计院跟你拼命。”
强子撇了撇嘴,手却没闲着,趁着没人注意,偷偷往篱笆那边挪了两步,对着大鹅吹了声响亮的口哨,还故意跺了跺脚,把地上的霜震得簌簌掉,朝着大鹅挥了两拳,做着挑衅的动作。
那只大白鹅瞬间炸毛了,脖子猛地伸得更长,嘎嘎嘎的叫声尖利得像哨子,翅膀哗啦一下展开,露出里面灰褐色的绒毛,连地上的土都被扇得飞起来。它迈开橙黄色鹅掌,朝着强子就冲了过来,篱笆缝刚好能容它钻出来,它一出来就直扑强子,长脖子一拧,差点啄到强子的棉裤腿。
“卧槽,这玩意咋这么凶。”强子吓得往后跳,转身就跑,慌不择路间脚下被一根露出地面的麦茬根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摔在泥地里,屁股结结实实地砸在冻硬的土上,疼得他龇牙咧嘴,手里的自行车也扔了出去。
大白鹅却紧追不舍,不停叫着,伸着脖子往强子身上啄,那尖尖的鹅喙看着就吓人。强子连滚带爬地往后躲,手忙脚乱地用胳膊挡,棉服袖子上瞬间被啄出几个小窟窿:“别啄了,别啄了,俺错了还不行吗,俺不逗你了!”
就在这时,大黄突然动了,他快步冲到了大白鹅身后,右手一伸,精准地扣住了大白鹅的脖子,拇指和食指卡在鹅脖子的第二节,力道不大不小,刚好让鹅动弹不得。大白鹅还想挣扎,翅膀拼命扇动,溅了大黄一身泥点,可脖子被牢牢攥住,只能徒劳地在半空中不断蹬着两只鹅掌,黑溜溜的眼睛瞪得溜圆,满是不服气,嘴里还发出嘎嘎的闷响,像在骂人。
“黄哥,你太牛了!”强子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额角的伤口因为刚才的剧烈运动,又渗出了点血,顺着脸颊往下流。他却顾不上擦,只是盯着大黄手里的大白鹅,一脸后怕,“这玩意竟然比村里的狗还凶。”
王北海和老坛赶紧跑过去,王北海先扶起强子,伸手拍了拍他身上的泥,用略带教训的口气说:“你说你,没事招惹它干啥?这老鹅一看就是农家护院的,你跟它叫板,不是找罪受吗?”
老坛则走到大黄身边忍不住问:“你咋这么会抓鹅,以前练过?”
大黄笑了笑,松开手,却没放了大白鹅,只是提着它的脖子,让它悬在半空,免得再伤人:“小时候在村里,经常帮邻居赶鹅,鹅这东西看着凶,其实弱点很明显,脖子是它的命门,抓住了就没力气挣扎了。以前村里的鹅群打架,他们就让我去拉架,一抓一个准。”他顿了顿,看着手里瞪着眼的大白鹅,又补充了句:“这鹅凶得很,专业护院。”
“小伙子,手下留情啊。”院门口突然传来个爽朗的声音,带着点乡音。
几人回头一看,一个穿着灰布棉袄的老汉拄着根槐木拐杖走了出来,拐杖的顶部被磨得发亮,显然用了很多年。他手里还拿着个黄铜烟袋锅,烟袋杆上挂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烟丝。脸上满是皱纹,却笑得很亲切,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鹅是俺家看家护院的,你招惹它,它能不跟你急吗?它可是俺家的‘功臣’,去年还赶跑过偷鸡的小偷呢。”
强子这才缓过劲来,却还嘴硬,揉了揉被摔疼的屁股:“大爷,俺就是想逗逗它,没想到它这么凶,追着俺不放。”
老汉笑着走出院子,从大黄手里接过大白鹅,轻轻拍了拍它的翅膀,像是在安慰:“你别跟它一般见识,这鹅叫‘白雪’,养了三年了,护院护惯了,见着生人靠近就凶。不过它通人性,你不惹它,它也不惹你。”说着,老汉把大白鹅扔进院里的鹅棚,鹅棚是用木板搭的,里面铺着干草,大白鹅一落地,还不忘朝着强子嘎嘎叫了两声,才摇着肥硕的身躯,钻进鹅棚里。
“老婆子,出来看看,有客人。”老汉朝着屋里喊了一声,声音洪亮。
没过一会儿,一个穿着碎花棉袄的老太太端着个搪瓷盆走了出来,上面印着“劳动最光荣”的红字。她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根银簪子别着,银簪子有些氧化,却擦得很亮。脸上带着点笑意,手里还拿着块干净的粗布:“来客人啦?快让进屋坐,外面冷。”
老太太一出来,目光就落在了大黄身上,眼神里满是关切,快步走过来一连串地问道:“你是……阿清?老四家的阿清?咋在这儿?没被大白啄着吧?”
大黄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老太太,才认出来,是村里的张婶,小时候他家盖房子,张婶还来帮忙煮过饭,经常给他们送红薯吃。
老汉这才仔细打量大黄,突然一拍大腿,烟袋锅都差点掉在地上:“我说看着眼熟呢,还真是老四家的阿清,小时候你还跟我家二娃一起摸鱼呢,有次你们俩把裤腿弄湿了,还在俺家烤过裤子,你忘了?”
提及小时候的糗事,大黄的脸瞬间红了,脸上还是挂着微笑:“没忘,大爷,我跟同事出来办事,路过这儿,就不进去坐了,免得麻烦您。”他没敢说被联防队抓的事,怕老汉知道了笑话,也怕老汉像老栓二叔那样去给联防队报信。
大黄含糊地应着,心里却更慌了,他怕老两口再问下去,自己会露馅。
张婶家也是最近一年才搬到村外来住,大黄很少回来,所以并不知道住在这里的就是张婶老两口子。
这时候,张婶弯着佝偻的腰径直走到强子面前,蹲下身伸手撩起强子额前的头发,动作很轻:“这孩子,咋弄的?额角都出血了,还结了痂,刚才摔的时候蹭到了吧?”
强子不好意思地往后缩了缩,手摸了摸额角:“没事婶,就是昨天夜里摔了一下,不疼,刚才跑的时候又蹭了点。”
“咋能不疼?”张婶瞪了他一眼,转身往屋里走,“俺去拿纱布和白酒,给你消消毒,不然感染了就麻烦了,这冬天伤口不容易好,得仔细点。”
老汉则搬了几个小马扎出来,放在院里的柴火垛旁,小马扎是用竹子编的,有些地方脱了线,却很结实:“你们坐,别站着,外面风大,我去烧点热水,你们喝口暖暖身子。”
几人坐下,强子还在偷偷打量鹅棚的方向,生怕大白鹅再出来啄他,随后摸了摸小马扎笑着说:“大爷,您这小马扎编得真结实,俺家也有一个,是俺爸编的。”
老汉坐在旁边点燃烟袋锅,抽了一口,烟丝燃烧的声音在安静的院里很清晰:“这是年轻时编的,都用二十多年了,舍不得扔,你们是从城里来的吧?”
王北海点点头简单说了句:“我们在城里上班,路过这儿,想找口水喝。”他也没敢说太多,怕暴露之前滩涂抓野禽的事。
说话间,张婶端着个木盒出来了,里面放着纱布、白酒和干净的棉花。她先把棉花蘸湿,轻轻擦去强子额角的血和泥,动作轻柔:“忍着点,白酒消毒有点疼,消完毒就好了。”
强子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老太太的手。当张婶用棉签蘸着白酒碰到伤口时,他还是忍不住嘶了一声,眉头皱成了一团,牙齿咬着嘴唇,却硬是没喊疼,这点疼还能忍。
张婶看在眼里,忍不住笑了:“这孩子,还挺能忍,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他小时候擦个药都哭得惊天动地。”
她一边给强子包扎一边念叨:“昨晚听村口的李婶说,村里的联防队为了抓几个偷野禽的,闹了很大的动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毛贼,也不知道抓住没,说是在滩涂抓野鸡野鸭,被联防队撞见了。你们要是在村里遇到联防队,可得躲着点,他们最近查得严,说是要护着过冬的鸟。”
几人听到“联防队”三个字,脸色瞬间变得不自然,他们就是张婶口中那几个偷野禽的。
王北海端起老汉刚倒好的热水赶紧打岔:“谢谢大爷,这水真暖,我们还有事,喝完这杯水就走,不麻烦您和婶了。”
强子也跟着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脑袋:“谢谢婶,包扎得很好,不疼了,俺们确实还有事,得赶紧走了。”
老汉这时候却摆手示意几人坐下:“忙什么,我瞧你那自行车好像坏了,老汉我或许能修,等着,我去取工具。”
强子闻言心中一喜,若是真的能修好那他就不用扛着自行车了。于是,几人再次坐下,耐心等候。
很快,老汉就抱着木盒子工具箱走了出来。强子很识趣的将自行车给推了过来。果然如老汉所说,没过多久他就把自行车轮给安装好了,甚至连掉了的链条也跟紧上了。
几人连声道谢,这下可以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当王北海再次提出离开时,老汉和老太太也没挽留,老太太转身进屋拿了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个烤红薯,塞给大黄:“拿着路上吃,垫垫肚子,这是今早刚烤的,还热着呢。”
大黄想推辞,老太太却按住他的手:“拿着吧,都是乡里乡亲,别客气。”
王北海示意大黄接下烤红薯,随后赶紧拉着大黄冲老两口说道:“大爷,大婶,我们得走了,再不走就赶不上事了,谢谢您二老的热水和烤红薯,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看您。”
几人推着自行车刚出小院,就听到远处传来熟悉的喊声:“站住,别跑,就是他们。”
王北海心里一紧,回头一看,远处的土路上,几个穿着军绿色棉袄的人影正朝着这边跑,为首的正是富贵,他肩上还扛着猎枪,跑得满脸通红,喊得嗓子都哑了,他们是从小路折返回来的,刚好撞见了几人。
“快跑!”王北海大喊一声。
大黄在前面跑得最快,他熟悉这条小路,边跑边喊:“往麦田里的小路走,那边有个岔路口,能绕开他们,”
联防队的喊声越来越近,院里的大白鹅也跟着嘎嘎叫了起来,像是在给联防队“助威”。
强子回头看了一眼,吓得脸都白了,声音都带着颤:“他们咋追这么快!”
麦田里的小路狭窄又颠簸,四人骑着自行车轮压在麦茬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偶尔还会压到冻硬的泥块,车把晃得厉害。
天已经大亮,太阳升得老高,金色的光洒在麦田里,把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身后的脚步声和呼喊声越来越近。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301/437512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