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黑了
石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淡淡的,腐朽的气息在鼻尖萦绕。
那十三具环绕而坐、栩栩如生却又死气沉沉的僧尸,带给人的心理压力远超狰狞的鬼怪。
它们沉默地坐在那里,仿佛在举行一场永恒的、无声的法会,守护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天……这些……这些是什么?”文才声音发颤,几乎要躲到九叔身后。
九叔面色凝重至极,从腰间取出一张符纸,口中微微念动,符纸无火自燃,照亮了周围。
他缓缓靠近其中一具僧尸,亦或者说肉身佛。
火光跳动,映照在僧尸青灰色的脸上,那干瘪的皮肤下,血管的纹路都依稀可见,却毫无生机。
“肉身不腐,气息内敛如石……看这样子,坐化应该不少年头了,可这周围并没有阵法的气息……”他喃喃自语,显然也遇到了认知之外的状况。
张天明虽然看不见,但感知更为敏锐,他低声道:“它们……并非完全‘死’去,有一种极其微弱的‘念’缠绕不散,小心,莫要惊扰。”
秋生强忍着不适,环顾四周:“师父,这地方除了这些……师傅,没别的东西了啊?古籍呢?”
是呀,古籍呢?
他们来此就是为了寻找那本古籍。
但想想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吧,毕竟张天明可不是在什么密室中找到的古籍。
然而。
就在这时?
一直安静站在边缘的七七,再次伸出了手,指向了僧尸环绕的中心。
那里空无一物,只有平整的石质地面。
“那里……”她缓慢地说道。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循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起初并未发现异常。
但是当九叔靠近起步,蹲下身仔细查看,才发现地面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几乎与岩石同色的阵法图案。
而在图案的正中心,有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凸起,形状似莲台。
他示意众人退后,自己则小心翼翼地将手虚按在那莲台凸起之上,再次运转法力。
嗡——
一声轻微的震鸣,那莲台竟缓缓下沉,随后,地面无声地滑开一个仅尺许见方的小洞。
洞内别无他物,只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本线装古籍。
古籍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纸张泛黄脆硬,上面用古体字写着几个字,依稀可辨是《寒鸦载》。
然而,与寻常经书不同,这古籍散发出的气息,与那些僧尸同源,都带着一种沉沦死寂的味道。
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九叔不由有些疑惑。
这应该不是张天明口中的书吧?
毕竟张天明当时不可能来到这里。
但是尽管心中思索,九叔还是谨慎地用黄布包着手,将古籍取了出来。
入手冰凉沉重,仿佛托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块寒铁。
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止九叔,其他人也想到了。
疑惑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最后还是九叔说道:“应该不是这本书,等一会出去再寻找一下。”
“无论如何,先离开此地再说。”
九叔将古籍妥善收入随身布袋中,又警惕地看了一眼那十三具僧尸,它们依旧毫无动静。
心中稍微松了口气的时,他对着这些僧人行了礼,毕竟这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况且死者为大。
秋生文才也有模有样的跟着。
七七同样也举起小手弯了弯腰。
随后。
一行人沿着原路退出,踏上石阶,重返地面。
当最后面的张衡之搀着张天明也走出洞口时,那块翻转的石板又悄无声息地合拢,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开启过。
然而,还未等秋生和文才惊奇。
就在他们全部走出偏殿,重新站在寺庙主殿后的废墟中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瞬间攫住了每一个人。
就连失明的张天明也猛地停下了脚步,侧耳倾听,脸上浮现出极大的困惑与警惕。
“师父……好像……有点不对。”秋生环顾四周,声音有些发干。
文才也缩了缩脖子:“怎么突然……这么安静?”
确实太安静了。
之前寺庙外隐约传来的风声、虫鸣声,此刻彻底消失了,万籁俱寂,死沉得令人心慌。空气也仿佛变得粘稠,呼吸都感到些许滞涩。
周围的景物似乎与他们进来时一模一样,残破的佛头、倒塌的殿宇、荒芜的庭院……但又好像有哪里不同了。
是一种感觉,一种难以捕捉的违和感,仿佛他们一步踏出,并非回到了原处,而是进入了某个与之前极度相似的、但却截然不同的空间。
连光线都似乎黯淡了几分,带着一种陈旧的、昏黄的色调。
“小心,有古怪。”九叔低喝一声,法力暗运,手中已扣住了几张符箓。
张衡之也握紧了手中的法器。
他们警惕地沿着来路,快步向寺庙外走去。
每一步都感觉异常沉重,仿佛踏在某种无形的阻力之上。
终于,他们穿过了寺庙那破败的山门,来到了外面。
然后,当看清外面的场景之后。
所有人都僵住了,秋生和文才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时间,脑袋有些混乱。
就连九叔和七七。
此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因为现在的外面。
天,不知在何时,已经完全黑了。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214/433965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