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你当你的天可汗,我建我的共和国 > 第230章:两种动员令

第230章:两种动员令


关中,凤翔府。

一队凶神恶煞的官差,踹开了村东头王老三家的篱笆院。

为首的刀疤脸官差,抖了抖手里的征兵文书,看都没看跪在地上哭嚎的王家婆娘,直接一指屋里那个瑟瑟发抖的半大少年。

“王小二,就是你!奉朝廷之命,征你入伍,即刻随我们出发!”

“官爷!官爷行行好!”

王家婆娘死死抱住刀疤脸的大腿,哭得撕心裂肺。

“俺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啊!他爹去年就被抓走,到现在尸骨都没见着!求求您,放过他吧!他才十六岁啊!”

刀疤脸不耐烦地一脚踹开她。

“放屁!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再敢啰嗦,连你这老虔婆也一起绑了送去军营当营妓!”

他身后两个官差狞笑着上前,像抓小鸡一样,将那名叫王小二的少年拖了出来。

少年吓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

“不……我不要去……我不要去当兵……”

“由不得你!”

刀疤脸啐了一口,挥了挥手里的铁尺,狠狠抽在少年的背上。

“啪!”

一声脆响,少年背上瞬间多了一道血痕。

他痛得惨叫一声,再也不敢反抗。

周围的乡邻们远远地看着,一个个敢怒不敢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麻木。

这样的场景,在整个李唐治下,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上演。

为了应对江宸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准备那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李渊的朝廷下达了最严酷的征兵令。

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尽数在征召之列。

一时间,关中大地,哀鸿遍野。

无数的家庭被拆散,无数的青壮被强行押往军营。

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只知道此去九死一生。

官道上,一队长长的队伍正在被押送着前行。

队伍里的新兵,一个个面黄肌瘦,神情麻木,眼神空洞,仿佛一群行尸走肉。

他们身上穿着破烂的衣衫,手里拿的,是连刃口都卷了的破旧横刀。

队伍两旁,是骑着高头大马,手持皮鞭的监军。

“都给老子走快点!磨磨蹭蹭的,想死吗?!”

一个监军的皮鞭,狠狠抽在了一个走得慢了些的年轻士兵身上。

那士兵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他抬起头,看着那高高在上的监军,看着这没有尽头的路,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他猛地爬起身,转身就朝着旁边的田野里跑去!

“想跑?!”

监军冷笑一声,从背后摘下弓箭,看都懒得看,随手就是一箭!

“噗!”

羽箭精准地穿透了逃兵的后心。

那年轻的士兵身体一僵,向前扑倒在地,抽搐了两下,便再也没了声息。

监军收起弓,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着队伍厉声喝道:“都看到了吗?!谁再敢跑,这就是下场!”

队伍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人敢去看那具倒在田里的尸体。

一股名为绝望的气息,在整个队伍中蔓延。

这就是李唐的兵。

一群被强行绑上战车的,没有灵魂的炮灰。

*  *  *

与关中的愁云惨雾截然不同。

一墙之隔的河北,邺城。

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城内最热闹的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广场中央,高高搭起了一座木台,台子上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华夏同盟国防部志愿兵招募令!”

台子下面,十几张桌子一字排开,那是临时的招兵站。

而招兵站前,前来报名的年轻人,排起了十几条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队伍里,有刚刚分到土地,皮肤黝黑的农家子弟。

有在工厂里做工,身上还带着机油味的年轻工人。

更有大批穿着灰色制服,朝气蓬勃的公学学生。

他们脸上没有丝毫被强迫的麻木,反而洋溢着一种昂扬的、兴奋的、甚至带着几分骄傲的神采!

“下一个!”

招兵的军官头也不抬地喊道。

一个身材壮硕,看起来憨厚老实的年轻人,紧张地搓着手,走上前。

“俺……俺叫李大牛!今年十八!想来当兵!”

军官抬头看了他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够壮实。家里都同意吗?”

李大牛立刻挺起了胸膛,大声说道:“同意!咋不同意!俺爹说了,委员长给咱们分了田,让咱们吃饱了饭!现在有人要来抢咱们的地,砸咱们的锅,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跟他拼命!”

“俺爹还说,当兵,就是要保卫咱们自个儿的家!保卫咱们的好日子!这兵当得值!”

他说得激动,脸都涨红了。

周围排队的年轻人,纷纷大声叫好。

“说得好!我们就是来保卫自己的家的!”

“没错!谁敢动委员长,谁敢动咱们的土地,俺第一个不答应!”

军官笑了,他拍了拍李大牛的肩膀。

“好小子!有觉悟!去那边,体检登记!”

李大牛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兴高采烈地跑了过去。

队伍的另一头,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正亲手将一个包裹,递给自己的儿子。

他的眼眶有些泛红,却还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去吧,娃!”

老农的声音有些沙哑。

“咱们家祖祖辈辈,给地主当牛做马,就没直起过腰杆子。”

“是委员长,是同盟,让咱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活得像个人!”

“这份恩情,比天大!”

“现在,同盟需要你,委员长需要你,你就得去!别怕死!咱庄稼人,要是连自家的地都护不住,那活着还有啥意思?!”

那年轻的儿子重重地点了下头,眼圈也红了。

“爹,你放心!”

“我懂!保家卫国!保卫咱们的田!”

他没有再多说,转过身,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那条长龙。

不远处,一群刚从中央干部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是打着“青年近卫军”的旗号,集体报名。

他们穿着笔挺的制服,一边排队,一边高唱着激昂的战歌。

“风在吼,马在叫,薪火在燃烧!”

“自由的旗帜,在飘扬!”

“拿起我们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家乡!”

“为了新世界,奔向战场!”

歌声嘹亮,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前来报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招兵的军官忙得满头大汗,不得不临时提高了标准。

“你!对,就是你!太瘦了!连五十斤的沙袋都扛不起来,上了战场不是送死吗?回去!养壮了再来!”

“还有你!问你三七等于多少都算不出来?不行!我们薪火军的士兵,必须会读会写会算术!先去夜校把文化课补上!”

“下一个!俯卧撑,一口气做五十个!做不到的,直接淘汰!”

参军,在华夏同盟的治下,竟然成了一件需要竞争,需要资格,甚至是一种无上光荣的事情!

一边,是“要我战”,是哭喊与绝望,是监军的皮鞭和屠刀。

另一边,是“我要战”,是歌声与豪情,是父送子、妻送郎的踊跃与期盼。

民心向背,高下立判。

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在真正打响之前,胜负的天平,似乎已经悄然倾斜。

*  *  *

邺城,政务院。

一份份关于各地志愿兵招募情况的报告,雪片般汇集到江宸的案头。

看着那一个个远超预期的数字,看着报告中描述的那些踊跃参军的感人场面,即便是江宸,心中也涌起一股难言的激荡。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已经真正觉醒。

他们知道了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一支拥有坚定信仰和保家卫国决心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但江宸知道,这还不够。

兵马已动,思想更要先行。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赢得这场战争。

他要做的,是彻底斩断这片土地上延续了千年的愚昧与蒙昧,将知识与文明的火焰,洒向每一个角落。

他拿起笔,在一份文件上,写下了自己的批示。

那份文件,是教育部呈上来的,关于全面推行简化字,与普及基础教育的草案。

江宸在文件末尾,只写了一句话。

“扫清文盲,乃是我同盟立国之本,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决战。”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128/443234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