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一部《启蒙字典》
邺城,刚刚挂牌的教育部衙署内,气氛凝重。
江宸站在一块巨大的黑漆木板前,手里拿着一根白色的石笔。
他的身后,是新任的政务院总理裴宣,以及十几个刚刚从旧文人堆里被提拔起来的教育部官员。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前朝遗老,一个个须发花白,身上还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此刻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诸位先生,今日请大家来,是为了一件大事。”
江宸的声音在安静的厅内回响,不响,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份量。
他转过身,用石笔在木板上,写下了一个繁复无比的字。
——“憂”。
字迹遒劲,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单是看上一眼,就让人觉得头晕眼花。
紧接着,他又在旁边,写下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字。
——“忧”。
“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
江宸放下石笔,目光如同实质,扫过众人。
“我想问问诸位,哪一个,更容易让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学会?”
厅内一片死寂。
官员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委员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个留着山羊胡,名叫孔英达的老学究,缓缓站了出来。
他是前朝的国子监博士,在士林中声望极高,被请来教育部,本以为是做个清贵的摆设,未曾想竟会遇到如此阵仗。
他颤颤巍巍地躬身一礼,声音带着一丝文人特有的傲骨。
“回委员长,文字乃圣人所创,承载天地至理,一笔一划,皆有法度。右边这个‘忧’字,虽形简,却失其风骨,少了‘心’在‘頁’上,那种思虑重重之意境,乃是街头巷尾的俗体字,难登大雅之堂。”
“说得好。”
江宸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没有理会孔英达,又在木板上,写下了一长串众人从未见过的奇特符号,旁边还用汉字标注着清晰的读音。
“此乃我所创的一套注音之法,共计三十七个字母,可拼出汉字所有读音。”
江宸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
“我计划,将这些简化后的文字,与这套注音之法,一同编纂成册,刊印天下。”
“我要编一部,让天下所有百姓,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字典!”
“我为它取名为——《启蒙字典》!”
轰!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在所有老学究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孔英达的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浑身发抖,指着木板上那些在他看来歪歪扭扭的简化字和如同鬼画符般的注音符号,声音都变了调!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委员长!您这是在做什么?此举乃是毁我华夏文脉之根基!是数典忘祖啊!”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立刻有七八名老臣噗通噗通跪倒一片,一个个老泪纵横,痛哭流涕。
“委员长三思啊!”
一个老臣哭嚎道:“简化文字,是为取媚于愚夫愚妇!那注音之法,更是胡夷之法!若推行此策,我华夏千年传承的圣人之学,将毁于一旦!”
“是啊!到那时,后人将不识古字,不知经典!连先贤的文章都看不懂,那与不知礼义廉耻的禽兽,又有何异?!”
哭嚎声,劝谏声,此起彼伏,仿佛天塌了一般。
在他们眼中,文字,是神圣的。
是区分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士人,与那些刨食于泥土的普通百姓之间,最根本的壁垒。
而江宸,现在却要亲手将这道壁垒,砸得粉碎!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裴宣站在一旁,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疙瘩,脸上满是忧虑。
他虽然绝对信服委员长的远见卓识,但此事干系实在太大,一个处理不好,便会激起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剧烈反抗,动摇同盟的统治根基。
江宸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些跪在地上,如丧考妣的老臣,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深的,仿佛能看穿千年的悲哀。
许久。
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哭嚎,钻进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只问你们一个问题。”
“文字的诞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愣住了。
江宸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狠狠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是为了让你们这群人,关起门来,引经据典,故作高深,用旁人看不懂的学问来炫耀自己的高贵吗?!”
“还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能够记录,能够交流,能够学习,能够明事理,辨是非?!”
孔英达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江宸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他走下台阶,一步步来到那些跪着的老臣面前,冰冷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过。
“你们说,我这是数典忘祖?”
他冷笑一声,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锋芒与不屑。
“好!那我今天就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典忘祖!”
“让千千万万的同胞,世世代代当睁眼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官府的告示都看不懂,任人宰割,活得浑浑噩噩,不明不白!”
“让那些本可以成为大匠,成为良医,成为将军的天才,就因为不认识那几个该死的方块字,而被埋没在田间地头,庸碌一生,最终像牲口一样死去!”
“这!”江宸的声音如同雷霆,“才是最大的数典忘祖!是对我华夏血脉,最无情,最残忍的扼杀!”
他猛地转身,指向窗外那片广袤的土地,声音慷慨激昂,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江宸,要让每一个分到田地的农民,都能亲眼看懂官府发给他的地契,而不是被胥吏随意糊弄,夺走他用血汗换来的土地!”
“我要让每一个走进工厂的工人,都能读懂机器的操作规程,而不是因为不识字而断手断脚,落得个终身残疾!”
“我要让每一个穿上军装的士兵,都能看懂我颁布的作战条令,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而不是当一个连命令都听不明白的糊涂鬼!”
“我要让知识的火焰,照亮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我要让天下再无愚昧之人,再无被蒙蔽之人!”
“这!才是我心中,文字的意义!这才是我华夏文脉,该有的样子!”
整个大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江宸那激昂的声音,在梁柱之间,久久回荡,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所有人都被这番振聋发聩的言论,给震得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们从未想过,文字,还可以被赋予如此宏伟,如此……“离经叛道”的意义。
裴宣站在那里,身体在微微颤抖。
他看着江宸那年轻却又仿佛能撑起一片天的坚毅背影,眼眶,竟有些湿润。
他终于明白了。
委员长要做的,从来不是改朝换代。
他要做的,是再造乾坤!
是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换上一副全新的,能够支撑它重新站起来的,钢铁脊梁!
“扑通!”
裴宣猛地单膝跪地,对着江宸,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嘶哑,却带着一股砸锅卖铁也要完成使命的决绝!
“委员长!”
“臣,裴宣,请命!”
“愿为委员长,为天下百姓,主持编纂这部《启蒙字典》!”
“纵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他的身后,那些年轻的,从干部学校毕业的新晋官员,也齐刷刷地跪倒一片,眼中燃烧着狂热的火焰!
“我等,愿为委员长效死!”
孔英达等人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他们知道,一个属于他们的,靠垄断知识就能作威作福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 * *
一个月后。
在裴宣的亲自主持下,在数百名学者的日夜赶工下,第一版《启蒙字典》,正式付梓印刷。
数万册还带着油墨香气的崭新字典,通过一支支流动的“工作队”,被火速送往了华夏同盟治下的每一所公学,每一个扫盲夜校,每一个军营。
河北,广平县,王家村。
村头的祠堂里,灯火通明。
这里,是村里新办的扫盲夜校。
几十个白天还在田里劳作的庄稼汉,此刻正襟危坐,像一群最认真的小学生,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崭新的《启蒙字典》。
教书的,是工作队里一个刚从公学毕业的年轻队员。
“乡亲们,大家把字典翻到第一页。”
“看,这就是注音字母。学会了它,天下就没有咱们不认识的字!”
一个头发花白,满脸褶子的老农,颤抖着伸出他那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指,指着字典上的一个字。
“后生……俺……俺叫王大山,你……你教教俺,这三个字咋写,咋念……”
年轻的队员笑了,他走到老农身边,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在旁边的沙盘上写下。
“王,w-ang,二声,王。”
“大,d-a,四声,大。”
“山,sh-an,一声,山。”
老农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沙盘上的那三个字,又看了看字典上的注音,嘴唇哆嗦着,一遍又一遍地,用尽全身的力气,艰难地模仿着。
“w……ang……王……”
“d……a……大……”
“sh……an……山……”
当他终于,第一次,用自己那沙哑的嗓音,完整而清晰地,念出了自己的名字时。
“王……大……山……”
两行滚烫的老泪,再也抑制不住,从他那布满沟壑的脸颊上,轰然滑落!
他哭了。
哭得像个受了委屈又终于得到糖吃的孩子。
他活了六十年,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别人叫他“王老三”、“老王头”,他都应着。
今天,他终于,第一次,“看”见了自己。
祠堂里,所有的庄稼汉都红了眼眶。
他们看着手里的字典,看着那一个个清晰的方块字和神奇的注音符号,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正缓缓向他们打开。
知识的火焰,在这一刻,被真正地点燃。
它将以燎原之势,彻底烧光这片土地上,延续了千年的愚昧与黑暗。
* * *
邺城。
江宸收到了各地工作队用电报发回的报告。
电报上,详细描述了《启蒙字典》在基层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他看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字典,解决了“怎么认字”的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什么内容”。
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他拿起笔,在一份空白的文件上,写下了几个字。
——创办《同盟日报》。
他要为这个刚刚睁开眼睛的民族,点亮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指路明灯。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128/443234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