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一个人的长征 > 第251章 缅甸

第251章 缅甸


一九四二年,三月,昆明。

这里的春天来得比任何地方都早,也比任何地方都更像春天。

才刚出了正月,城里圆通山的樱花就开得像一片粉红色的、灿烂的云。

风从滇池那边吹过来,暖洋洋的,带着一股子湿润的水汽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的甜香味儿。

街上,穿学生装的男男女女,三三两两,说着笑着,从西南联大的校门口走出来。

他们的脸上虽然也带着一丝国难当头的忧色,但更多的是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和對未来的憧憬。

这里,是战时华夏的另一座“孤岛”。

一座远离了战火,充满了阳光、鲜花和希望的世外桃源。

但刘二狗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

他和他的几百个弟兄,正穿着一身厚厚的、不透气的冬装棉衣,挤在一列没有窗户的闷罐火车的车厢里。

车厢里黑漆漆的,空气污浊不堪,混合着人的汗臭味、脚臭味和那挥之不去的廉价旱烟的呛人味道。

他们已经在这摇摇晃晃的铁罐头里整整十天十夜了。

从湖南,到贵州,再到云南。

很多人已经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

他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第二百师的一个普通一等兵。

第二百师是整个华夏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

是委员长用从德国买来的最先进的武器,和从苏联换来的坦克,一手武装起来的王牌中的王牌。

师里的弟兄也都是从各个部队里挑出来的精壮,至少都得识得几个字。

刘二狗就是因为在乡下读过两年私塾,会写自己的名字,才被选上的。

他为此还偷偷地高兴了好几天,觉得自己是光宗耀祖了。

但他现在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他知道,他们这趟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打仗。

去一个他们谁也没去过的、叫“缅甸”的外国。

去跟那些同样是长着两条腿、一个脑袋的日本鬼子拼命。

“二狗,”身边一个来自湖南的老乡,用手肘碰了碰他,“你说,那缅甸是个啥样的地方?”

“我听说,那里的林子比咱家的山还密,里面的毒蛇、蝎子比鬼子还多。”

“我……哪晓得。”刘二狗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他从口袋里掏出半个有些发酸的干馒头,机械地往嘴里塞着。

他的脑子里想的不是什么毒蛇、蝎子,而是他离家前,他阿妈给他煮的那碗放了两个荷包蛋的热腾腾的米粉。

那味道,真香啊。

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上了。

就在这时。

“况且——”一声刺耳的刹车声。

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

车厢那沉重的铁门被人从外面“哗啦”一声拉开了。

一道刺眼的、金色的阳光瞬间就涌了进来!

照亮了车厢里那一张张苍白憔悴,却又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的年轻的脸。

“都给老子起来!下车!快!”

一个同样是穿着德式钢盔、腰里别着毛瑟手枪的排长,站在门口大声地吼道。

“欢迎来到,昆明!”

……

昆明对于刘二狗这些大部分连县城都没去过的乡下娃子来说,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天堂。

宽阔的柏油马路。

马路上跑着的各式的汽车。

街道两旁那些高大的、刷着五颜六色油漆的洋楼。

还有那些穿着花枝招展的旗袍和学生装的、皮肤白得像年糕一样的城里姑娘。

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

他们被安置在城郊的一个巨大的军营里。

在这里,他们第一次见到了自己这支王牌部队的真正家当。

一排排涂着迷彩的、崭新的苏制T-26坦克。

一辆辆同样是崭新的美制“道奇”十轮大卡。

还有那一门门擦得锃亮、散发着冰冷杀气的德制35年式37毫米反坦克炮。

这些在内地战场金贵得像宝贝一样的大杀器,在这里就像地里的大白菜一样随处可见。

“哦得了!”

刘二狗的老乡看着眼前这如同钢铁森林般的景象,忍不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有了这些家伙,还怕个鸟的小日本!”

弟兄们的士气空前高涨。

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天兵天将,此去缅甸定能像戏文里唱的那样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然而。

刘二狗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几个围在一起抽烟的老兵油子的谈话,才知道了一些不一样的内情。

“听说了吗?英国佬那边又不老实了。”

一个看起来像是个班长的老兵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嘴上说着请咱们去帮忙,可连指挥权都还攥在他们自己手里,不肯松口。”

“把咱们当什么了?当炮灰,还是雇佣兵?”

“可不是嘛。”另一个老兵也接话道,“咱们的先头部队,戴安澜将军的200师,都已经在同古跟鬼子干上了!听说打得很惨!”

“可咱们这边的大部队却还迟迟不让动,非要等那个什么史迪威将军的命令。”

“这叫什么事啊!”

刘二狗听得心里一沉。

他第一次感觉,这场出国打仗的仗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昆明休整了三天后,出征的命令终于下来了。

他们没有再坐火车,而是全员登上了那些崭新的美制大卡,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钢铁长龙,沿着那条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滇缅公路,向着国境线的方向日夜兼程地开进。

那是一条真正的、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天路”。

公路只有不到十米宽。

一边是刀削斧劈般的万丈悬崖。

另一边同样是深不见底的、奔腾咆哮的怒江。

司机只要稍微一走神、打个盹,就是车毁人亡的下场。

刘二狗坐在摇摇晃晃的卡车车斗里,看着窗外那如同刀山火海般的险峻景色,和那些在悬崖峭壁之上开山凿石的、衣衫褴褛的民夫,他的心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这条路会被称为华夏的最后一条“生命线”。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用机器修出来的路。

这是用无数像他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华夏百姓的血和命,一寸一寸地从这同样是坚硬的岩石里凿出来的!

车队在滇缅公路上走了两天两夜,终于在第三天的黄昏抵达了国境线的最后一站——畹町。

那是一个充满了亚热带风情的边陲小镇。

空气是潮湿的、温暖的。

到处都是高大的、翠绿的芭蕉树和那些穿着同样是五颜六色民族服饰的傣族、景颇族的百姓。

他们在镇子外举行了最后一次誓师大会。

军长亲自到场训话,他的话很简短,充满一种一往无前的悲壮。

“弟兄们!”他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如钟。

“我们是中国军人!”

“今天我们即将踏出国门,远征异域!支援友军!”

“我们的身后是积弱了百年的、苦难的祖国。”

“我们的面前同样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这一仗,我们是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更是为我们自己那不愿做亡国奴的尊严而战!”

“我只要求你们三件事!”

“不成功,则成仁!”

“不胜利,便成鬼!”

“不把日本鬼子赶出缅甸,誓不还乡!”

“吼!吼!吼!”

数万名同样是年轻的、充满热血的远征军将士,用他们手中的钢枪敲击着地面,发出了震天的回应!

刘二狗也同样夹在热血沸腾的人群之中。

他也举起了手中的枪嘶吼着,感觉自己那身体里那滚烫的血液,在这一刻彻底地燃烧了起来!

他忘了恐惧,也忘了死亡,心中只剩下一个纯粹的念头。

杀鬼子!

保家卫国!

誓师大会结束了。

车队重新启动,缓缓地驶过了那座同样是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中缅边境的界桥。

刘二狗回过头。

他看到身后那块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界碑,正在缓缓地向后退去。

界碑上那两个充满了力量和历史厚重感的、鲜红的篆字——中国!

在夕阳的余晖之下显得格外的刺眼和亲切。

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还能不能再活着回来,看到这块属于家的石碑。

他只是默默地将这个画面深深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然后转过身,将那冰冷的德式M35钢盔的帽檐向下拉了拉,遮住了自己有些湿润的、年轻的眼睛。

不再回头。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946/434673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