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乱局英雄,釜底抽薪
大同镇监府的朱红大门外,早已挤满了人。
夜色幽深,火把的光却把这片空地照得通红,映着一张张慌乱的脸。
官员们大多携着家眷,夫人抱着哭啼的孩子,仆从扛着半大的箱笼,连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书童,此刻也攥着一把短刀。
武库运来的甲胄堆在门边,却没几个人能像样地穿戴。
有的把头盔戴歪了,系带松松垮垮挂在颈间。
有的护臂穿反了,抬手时甲片“哗啦”作响。
还有的干脆只系了腰带,把腰刀别在上面,权当是个样子。
大同知府周显站在人群里,青色的官袍外罩着一件不合身的铁甲。
他手里攥着一把长剑,剑鞘上的缠绳都被汗水浸得发潮,手腕控制不住地发抖。
他一辈子读的是圣贤书,判的是民间案,何曾见过这般阵仗?
今夜还在府衙里批阅公文,今日就要提剑突围,想想城外的叛军和流民,他的腿肚子就忍不住打颤。
旁边的大同县令董中行更甚,脸色比纸还白。
人群中,却有一个身影格外扎眼。
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孙传庭身着一身轻便的皮甲,腰间系着一柄镔铁剑,剑穗垂在身侧,纹丝不动。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围着家眷打转,而是站在火把下,目光扫过混乱的人群,又望向远处城中的火光,眉头微蹙。
这不是紧张,是在思考。
他刚从按察司衙门赶来,路上见了太多流民劫掠的惨状,也看清了叛军的混乱,心里对突围有了几分想法。
“轰!!”
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是北门方向的火炮声,紧接着,喊杀声又近了几分。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镇监回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齐刷刷转头望向北面,只见一队人影朝着这边奔来,为首的正是镇守太监张炜。
他的蟒纹袍沾了不少尘土,鬓角的发丝散乱,身后跟着代王世子朱鼎渭,还有百名身着银甲的王府护卫。
“人都来齐了吗?”
张炜刚停下脚步,就朝着锦衣卫千户卢剑星问道。
他眼角的余光扫过人群,见大多官员都在,心里稍定,却又被卢剑星接下来的话浇了一盆冷水。
“回镇监,冀北道监察御史刘景、布政司分守道御史还没到。”
卢剑星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无奈。
“派去催的人回来报,刘御史家眷收拾东西耽搁了,分守道御史的府邸被流民围了,怕是……怕是出不来了。”
张炜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在磨蹭!
他刚要发火,卢剑星又急忙补充:
“还有北门那边,斥候刚传回消息,贼军攻势越来越猛,祖协镇的人快撑不住了,火炮的声音都稀稀拉拉的,怕是弹药快用尽了!”
“不能等了!”
“立刻突围!所有人跟我走,朝着北门冲!”
说着,他就要拨开人群,往北门方向去。
再晚一步,祖大寿守不住,他们连最后的生路都没了。
“镇监且慢!”
一声沉稳的呼喊从人群中传来,孙传庭快步上前,挡在了张炜面前。
他没有躬身行礼,而是直视着张炜的眼睛,语气平稳:
“镇监,此刻突围,毫无计划,毫无阵型,不过是驱羊入虎口!
叛军虽乱,却有数万人之多,沿途必定设伏。
咱们这边老弱妇孺居多,官员们大多手无缚鸡之力,这般乱冲,只会死伤惨重,说不定连北门的边都摸不到!”
张炜愣了一下,脚步顿住了。
他方才只想着“快”,却忘了“乱”。
眼前这数百号人,一半是妇孺,一半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真要乱冲,怕是走不出半条街就会被叛军冲散。
他看着孙传庭镇定的眼神,心里一动,问道:“佥事有何良策?”
孙传庭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说道:
“当务之急,是整肃阵型,分兵护持!
王府护卫在前,他们身着重铠,手持重盾,可挡叛军锋锐。
府衙的贼曹兵丁在后,持圆盾跟进,补护卫之缺。
民壮、快手分在两侧,亦持重盾,护住左右两翼,防止叛军偷袭。
巡检司的弓兵居中,既护着诸位大人和家眷,又能远程射杀阻拦之敌。
沿途遇敌,先由弓兵射退,再由护卫、兵丁推进,不求速度,但求稳进。
唯有如此,才能有一线生机!”
这番话条理清晰,句句切中要害,听得在场官员们惊诧无比。
连张炜都忍不住点头。
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只管刑名的按察使佥事,竟有这般军事眼光。
果然是陛下点的将!
陛下的眼光,那会错?
“好!”
张炜当机立断,抬手对着众人吼道:
“此番突围,咱家全权交由孙佥事调度!
谁要是敢不听号令,延误时机,休怪咱家不客气!”
此刻容不得半分犹豫,孙传庭的法子,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乱局之中,最怕的就是成无头苍蝇。
此番有孙传庭调度,众人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官位高低在此刻已无意义,能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孙传庭见状,立刻开始调度:
“王府护卫统领何在?速率百人列前阵,重盾相扣,形成盾墙!”
“在!”
一名身材魁梧的护卫统领上前一步,挥手喝道:
“弟兄们,列阵!”
百名王府护卫迅速聚拢,将重盾竖在身前,瞬间形成一道一人多高的铁墙。
“府衙贼曹兵丁,列第二阵,圆盾护腰,随盾墙推进!”
孙传庭又喝,府衙里的兵丁们连忙应声,虽然动作有些生疏,却也很快排成了队列,圆盾在身前连成一片,护住了盾墙的缝隙。
“民壮、快手分左右两翼,各五十人,重盾护翼,遇敌不许乱冲,听弓兵号令!”
“巡检司弓兵,居中列队,箭矢上弦,见敌便射,优先射杀持械者!”
一道道命令下去,混乱的人群很快有了秩序。
官员们被护在弓兵中间,家眷们缩在最里层,孩子们被母亲捂住嘴,不敢再哭。
孙传庭走到队伍最前面,拔出腰间的镔铁剑,剑尖指向北门的方向,声音洪亮:
“诸位!
今日突围,退则死,进则生!
唯有同心协力,才能冲出大同,见到熊经略的援军!
随我杀!”
“杀!”
护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火把都晃了晃。
张炜站在队伍侧面,看着孙传庭沉稳的背影,又看了看渐渐成型的阵型,心里终于有了几分底气。
他摸了摸怀里的印信,转头望向代王世子朱鼎渭,见其虽面带惧色,却依旧挺直了腰板,便轻声道:
“世子放心,有孙佥事在,咱们能出去。”
朱鼎渭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火光上,想起留在王府的父亲,眼圈微微发红,却没再说什么。
此刻多说无益,活下去才是唯一的念想。
队伍缓缓开动,盾墙在前,弓兵居中,两翼护持,像一条缓慢的长蛇,朝着北门方向移动。
在街巷中艰难推进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
沿途零星的叛军和流民还在劫掠,见这支阵型严整的队伍过来,有乱民试图冲上来抢夺,却被巡检司的弓兵一箭射穿喉咙。
“前面就是北门!”
孙传庭突然停下脚步,镔铁剑指向前方的城门洞。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那座高大的城门紧闭着,城头的火把摇摇欲坠,隐约能看到城墙上趴着几名士兵,甲胄上满是血污。
城门洞两侧的城墙被烟熏得漆黑,地上堆着烧毁的滚木和断裂的云梯,几具叛军的尸体斜斜地靠在墙根,胸口插着箭矢,早已没了气息。
“轰!”
又是一声火炮响,这次近得震得人耳膜发疼。
城头上的一名士兵被气浪掀翻,从城头摔了下来,重重砸在地上,没了声息。
紧接着,城头传来祖大寿沙哑的吼声:
“顶住!再顶片刻!”
孙传庭心里一紧,知道祖大寿已是强弩之末。
他回头对护卫统领喝道:
“加快速度!盾墙推进,掩护弓兵!”
百名王府护卫齐声应和,将重盾又往前顶了顶,盾与盾碰撞的“哐当”声在街巷中回荡。
队伍加快脚步,朝着城门洞冲去,刚到城门附近,就见一群叛军举着刀枪,从城门两侧的小巷里冲了出来。
这是刘振邦留下的兵卒。
“弓兵,射!”
孙传庭一声令下,居中的弓兵立刻搭箭拉弦,箭矢像雨点一样射向叛军。
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叛军应声倒地,后面的人却依旧悍不畏死地往前冲,眼看就要撞上盾墙。
就在这时,城头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呐喊:
“杀!”
祖大寿提着一把染血的长刀,从城门里面冲出来,身后跟着三百余名残兵。
他们大多带伤,模样凄惨。
祖大寿的甲胄早已被血染红,脸上溅满了肉泥,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
“弟兄们!冲开一条道,护着大家出城!”
三百残兵跟着他,像一把生锈却依旧锋利的刀,朝着叛军的侧翼砍去。
叛军本想围攻孙传庭的队伍,没料到背后会突然杀出一支生力军,顿时阵脚大乱。
祖大寿一刀劈开一名叛军的头颅,鲜血溅了他满脸,他却丝毫不在意,继续往前冲:
“快!城门已打开,再晚就来不及了!”
孙传庭见状,立刻下令:“盾墙掩护,家眷先行,官员随后,士兵断后!”
队伍瞬间动了起来,家眷们抱着孩子,顺着祖大寿冲开的缺口,朝着城门洞跑去。
“快!再快些!”
大同知府周显和县令董中行跟在后面,此刻早已没了往日的斯文,只顾着往前跑,连掉在地上的帽子都顾不上捡。
祖大寿冲到孙传庭身边,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急促:
“城外还有些叛军的游骑,你们出城后往许家庄堡方向跑,熊经略的大军就在那边!”
“你怎么办?”孙传庭问道。
“我断后!”
祖大寿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沾满血的牙齿。
“我这三百弟兄,就算都死在这儿,也得把你们送出去!”
说着,他转身又朝着叛军冲去,长刀挥舞,又砍倒两名叛军。
孙传庭看着他的背影,眼眶微微发热,却没时间多言。
此刻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他不再犹豫,跟着队伍冲进城门洞,刚出城门,就见城外的空地上,几名祖大寿的士兵正在与叛军游骑厮杀,地上已经躺了几十具尸体。
“撤!往许家庄堡跑!”
孙传庭对着众人喊道。
就在这时,城头上突然传来刘振邦的怒吼:
“不能放走他们!”
刘振邦站在城头,看着突围的队伍渐渐远去,眼睛红得像要滴血。
这些官员若是跑了,大同府城的秩序就彻底瘫痪了,他就算拿下了城池,也没法向王威交代。
“弟兄们!跟我冲!把他们都抓回来!”
刘振邦提着一把长枪,不管城中的祖大寿,率着数千名叛军,朝着突围的队伍追去。
孙传庭回头一看,见叛军黑压压一片追了上来,立刻下令:
“重盾手列阵,弓兵轮射!”
重盾手们迅速转过身,将重盾竖在身后,形成一道临时的盾墙。
弓兵们分成两队,一队射箭,一队装箭,箭雨密集地射向叛军。
冲在最前面的叛军纷纷倒地,后面的人却依旧往前冲。
一名重盾手被叛军的长矛刺穿了肩膀,鲜血顺着盾缝流了下来,他却依旧死死地顶着盾牌,不肯后退半步:
“守住!不能让他们过去!”
旁边的重盾手见状,立刻顶了上来,将缺口堵住。
刘振邦看着眼前的盾墙和箭雨,气得咬牙。
他没想到,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居然这么能打。
箭雨一波接一波,他的人倒下了一片又一片,却始终冲不破那道盾墙。
眼看突围的队伍越来越远,他心里急得像火烧。
“停!”
刘振邦突然喊住众人。
他看着远处的
突围队伍,又看了看自己身边的几百名骑兵,眼睛里闪过一丝阴狠:
“别追了!让骑兵上!”
他身边的骑兵统领立刻会意,翻身上马,率着几百名骑兵,朝着突围队伍的侧翼绕去。
刘振邦站在原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孙传庭的队伍里有不少老弱妇孺,跑不快。
而且弓兵的箭矢有限,只要骑兵跟在后面袭扰,等他们的箭矢射完,就是他围猎的时候。
“等着吧……”
刘振邦看着骑兵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
“就算你们冲出了城,也跑不出大同的地界!”
此刻,突围的队伍已经跑出了数里地。
孙传庭回头望了一眼,见叛军的步兵没有追来,却有一队骑兵朝着侧翼绕去,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该死的刘振邦没打算放过他们。
他对着身边的护卫统领说道:
“让弓兵留一半箭矢,防备骑兵袭扰。
再让几名斥候往前探路,看看许家庄堡的方向有没有熊经略的人!”
护卫统领应声而去。
张炜喘着粗气,扶着一棵枯树,回头望着大同府城的方向,只见城头上的火光依旧冲天,心里满是后怕:
“总算是……逃出来了。”
代王世子朱鼎渭却望着城门的方向,眼圈发红。
他不知道,留在王府的父亲,此刻是否还安全。
孙传庭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世子放心,只要咱们见到熊经略,就能带兵回来,平定叛乱,救出代王。”
朱鼎渭点了点头,却依旧沉默。
孙传庭所言,不过是安慰人的话。
此刻的大同府城,早已成了人间炼狱,父王的生死,谁也说不准。
在杀戮与逃亡之中,时间缓缓流逝。
晨光像一层微凉的薄纱,轻轻覆在大同府的城郭上。
王威骑在一匹骏马上,手里攥着缰绳。
他抬头望了望城楼上“大同府”三个斑驳的匾额,心里很是复杂。
几个时辰前,他还是大明的大同副总兵,如今却成了挥师破城的反贼。
造反了。
不成功便成仁。
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不远处,几名流民正围着一家粮铺哄抢,粮囤被戳破,小米顺着缝隙淌出来,有人为了多抢一把,竟挥着木棍朝同伴砸去,哭喊与咒骂声顺着风飘过来。
王威的眉头瞬间皱紧,勒住马,转头看向身侧的张天琳。
张天琳穿着一身缴获的明军铠甲,却没系头盔,露出乱糟糟的头发,脸上还沾着干涸的血污。
他刚收编了几股散流民,正琢磨着怎么把抢来的财物分下去,见王威看过来,立刻收敛了神色。
“约束你的人。”
王威话语之中带着杀意。
“半个时辰,我要看到城里恢复秩序。
若是还有人敢肆意劫掠、寻衅滋事,不用你动手,我的人会直接镇压。
包括你的手下。”
张天琳心里一凛,他知道王威不是在开玩笑。
虽然两人暂时合作,但王威手里的两万精锐,随时能把他的流民军碾碎。
他连忙点头,挥手召来几名亲信头目,压低声音吩咐:
“让弟兄们停手!敢再抢的,就都杀了!
先把主要街道守住,别给王总兵添麻烦!”
头目们领命而去,吹着哨子驱散哄抢的流民,街道上的混乱总算稍稍平息。
王威看着这一幕,缓缓吐了口气,驱马朝着总镇府的方向去。
总镇府的朱红大门还是老样子,只是门前的石狮子旁,多了两名站岗的亲兵,见他过来,立刻躬身行礼。
“总镇府还是老样子……”
王威走进正堂,看着熟悉的紫檀木案几,案上还摆着他前些日子批阅的军报,只是如今再看,心境已截然不同。
从前他在这里算计着如何私吞军饷、洗空额,如今却要在这里谋划如何与朝廷为敌。
命运的玩笑,竟这般讽刺。
就在这时。
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家丁王忠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脸色惨白得像纸,连行礼都忘了。
王忠是他提前派进城摸清情况的人,此刻这副模样,显然是出了大事。
“慌什么?”
王威皱着眉,强压着心里的不安。
“天塌下来了?”
“总、总镇……”
王忠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
“城里的官员……都、都突围出去了!”
“什么?!”
王威猛地站起身,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你说什么?张炜、周显他们?都跑了?”
“是……”
王忠点头,头垂得更低了。
“据留在镇监府的小吏说,昨夜张炜召集官员时,就偷偷让人把家眷和重要物件都打包好了,城门一破,就跟着孙传庭的队伍从北门跑了……”
王威的心脏“咯噔”一下,突然想起什么。
“鱼鳞图册!人口税册!还有府库的物资案卷!”
“那些东西呢?!”
王忠的脸更白了,声音带着哭腔:
“也、也被他们带走了……张炜特意让人去府衙和布政司,把所有文册要么藏起来,要么打包带走,连一页纸都没留给咱们……”
王威面色难看。
鱼鳞图册是征收赋税的根本,没了它,他就算占了大同府,也不知道该向谁收粮、收多少钱。
人口税册记着城里的丁口数量,没了它,他没法统计可征募的兵员和役夫。
“一群阉狗!可恶至极!”
他原以为拿下大同府,就能立刻从城里榨取财富、扩充兵力,可现在,他手里只有一座空荡荡的城池,一群难以约束的流民,还有两万等着吃饭的精锐。
没有文册,他连基本的统治都维持不了,更别提对抗即将到来的熊廷弼!
“他们往哪个方向跑了?”
王威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不是暴怒的时候,必须把那些官员和文册追回来。
“北、北门方向,半个时辰前就出城了。”
王忠捂着胳膊,连忙回答。
“我已经让人去报给刘参将了,他带着骑兵去追了,应该……应该能追回来。”
“追!必须追回来!”
王威眼中发红,攥着拳头。
“没有那些文册,没有那些官员,大同府短时间便不能为我所用。
刘振邦要是追不回来,我砍了他的头!”
亲兵们噤若寒蝉,没人敢说话。
王威走到窗边,望着北门的方向,心里却升起一丝不安。
刘振邦追出去了,可熊廷弼的大军就在许家庄堡,离大同府不过一日路程。
若是刘振邦在追剿的路上,撞上了熊廷弼的先头部队……
他不敢再想下去。
希望
刘振邦能快点追上,能在熊廷弼到来之前,把那些文册和官员带回来。
否则!
他这场孤注一掷的造反,恐怕从一开始,局势就要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了。
PS:
今晚可能有加更!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72/111106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