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案结未平,革弊攻坚
第481章 案结未平,革弊攻坚
诏狱的冬夜没有雪,却比落雪时更熬人。
石砌的牢房墙缝里沁著黑绿色的潮气,指尖一碰就能刮下细冰碴,寒气不往衣服里钻,反倒像长了脚的虫子,顺著裤管、衣领往骨头缝里扎。
唯一的小窗糊著破纸,被穿堂风灌得「哗啦」响,把外面巡逻狱卒的梆子声切得支离破碎,混著远处铁镣拖地的冷响,在空荡的甬道里撞来撞去,每一声都透著死寂。
牢房中央的木桩上,钱谦益被铁链锁著,锦袍早被撕扯得不成样子,污黑的布料粘在冻得青紫的皮肤上,只有那双曾经满是倨傲的眼睛,此刻在昏黄的油灯下,亮得有些吓人。
许显纯踏著甬道的碎石进来。
他身后跟著两个拎著刑具的校尉,铁钳、烙铁在油灯下泛著冷光,烙铁柄上还沾著前些日子用过的焦黑碎屑,一股焦糊味混著牢房里的霉味、铁锈味,呛得人喉咙发紧。
「钱谦益。」
许显纯在离木桩三步远的地方站定,面无表情说道:
「陛下要的是实话,周起元怎么鼓动乱民,你们怎么伪造万民书,还有那弑君的谋划,牵连了多少人,一字一句都得说清楚。「
他抬手按在身旁的铁钳上,威胁道:
「若是不肯说,这诏狱里的东西,想必能让你记起些「该说的话』。」
校尉们立刻上前一步,刑具的阴影落在钱谦益身上,本以为他会像往常那些官员一样哭喊求饶,没成想木桩上的人突然「嗬嗬」笑了起来。
那笑声不是害怕,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疯狂,震得他肩膀发抖,锁链跟著「哗啦」乱响。
「说?」
钱谦益猛地抬起头,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眼底满是血丝,嘴角却咧开一个诡异的弧度。
「许指挥以为,我还想瞒著?」
他的声音嘶哑,却透著一股不管不顾的狠劲。
「朝中诸公,有几个是清白的?
既然我要死了,他们也绝对不能好过!」
钱谦益已经变成疯狗了。
「应天巡抚周起元,说救灾司清丈土地断了江南士绅的活路,要我联络京官逼陛下罢新政!
他还说,只要能逼陛下让步,就算鼓动民乱也无妨。
那些乱民的银子,一半是江南商贾出的,另一半,是他从织造局私吞的官银!」
许显纯的手顿在铁钳上,眉头微蹙。
他原以为得用烙铁烫过几轮,钱谦益才肯松口,没料到这人一开口就把周起元的底掀了个干净「还有联名逼宫!」
钱谦益突然拔高声音,锁链绷得笔直。
「叶向高看著老好人,暗地里却帮我们递过三次密信!
他说只要能把袁可立赶出江南,他在阁里就帮我们说话!
还有那些东林的同年。
李邦华收过徽商汪家的两千两银票,就为了压下他们私贩生丝的案子。
,他越说越急,唾沫星子溅在胸前的污布上,眼睛亮得吓人,像是要把憋了半辈子的话全倒出来。
旁边记录的吏员手忙脚乱地挥著笔,却赶不上钱谦益报出名字的速度。
「弑君的事!是周起元提的!」
钱谦益突然往前挣了挣,铁链勒得他脖子上青筋暴起,「他说陛下要是执意推行新政,就找个机会在陛下的御膳里下毒,我本来还犹豫,可你们抓我的时候,那些人在哪?他们早就想著把我推出来顶罪!」
许显纯终于皱紧了眉。
他看著钱谦益那张扭曲的脸,看著他疯狂地报出一个又一个名字。
从江南的官员到京里的东林党人,从贪腐的银数到私藏的产业,连几十年前东林党人排挤非党官员的旧事都翻了出来,突然明白过来。
这人不是怕了,是疯了。
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便要把所有跟他沾过边的人都拖下水,要让那些曾经和他称兄道弟的「同道」,陪著他一起烂在这诏狱里。
「还有顾秉谦!」
钱谦益突然嘶吼起来,声音嘶哑得几乎断裂。
「他以前跟我要过江南士绅的门路!
现在他靠卖了我们升官,我凭什么让他好过?
他家里藏著的那本东林名录』,记著谁收了多少好处,我都知道!」
油灯的火苗突然跳了一下,把钱谦益的影子投在石墙上,像个张牙舞爪的鬼影。
许显纯看著眼前这个彻底疯魔的人,眉头紧皱。
他是要从钱谦益口中审出一些真东西出来,用以交差。
但一下子审出了这么多的龌龊事,不知道是好是坏。
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他只是负责审讯了。
至于审讯出来的口供,那些大官们如何去用,就不关他的事了。
「接著记,记录在案!」
许显纯对身后的吏员沉声道,目光却没离开钱谦益。
钱谦益还在喊著名字,从京官到地方士绅,从绸缎商到盐商,那些曾经被他藏在「东林大儒」外衣下的龌龊事,此刻全被他抖了个干净。
他的声音在狭小的牢房里回荡,撞在石墙上又弹回来,混著窗外的风声,像无数只阴冷的手,抓著人的耳朵往里灌。
吏员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划著名。
夜渐渐深了,小窗上的破纸被风刮得更响,油灯的油快烧尽了,火苗越来越暗。
钱谦益的声音也低了下去,嘶哑得像破锣,却还在断断续续地报著名字。
直到最后,他突然朝著牢房的天花板大笑起来。
「哈哈哈~
「我钱谦益虽死,但不会寂寞的,有的是人会陪著我走著黄泉路!」
他这笑声里满是绝望和快意,在这阴冷的诏狱冬夜里,飘得很远很远,比任何刑具的冷光,都更让人头皮发麻。
许显纯抬手揉了揉眉心,转身往外走。
钱谦益这一供,江南的天,怕是要彻底变了。
而这诏狱里的寒气,往后怕是要更重了。
不过..
这也是好事。
他手底下,总算是有可以折磨的对象了。
不然..
这一手审讯之术,就没了施展的空间了。
时间,便如此过去了五日。
此刻。
大理寺公堂内。
案上堆叠的供词像座小山,空气中弥漫著烛油的焦味与难以言喻的压抑。
三法司会审钱谦益案的第五日,局势已彻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方从哲坐在主审官的位置上,捏著一份刚从诏狱递来的供词,眉头微皱。
他年过花甲,素来以沉稳著称,此刻却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声音带著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这牵扯面也太广了。「
供词是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送来的,上面记录著钱谦益的招供。
他不仅承认了「伪造万民书、煽动江南民变」的谋逆之举,还牵扯出江南士绅向京官输送利益的隐秘链条。
纸页上「沈飗」「何宗彦」「史继楷」的名字赫然在列,最后竟连「叶向高」三个字都没逃过。
「江南士绅每年冬夏,都会以冰敬』炭敬』为名,向京中官员送银。」
方从哲缓缓念出供词内容,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刑部、大理寺官员。
「科道言官每人一万两,六部堂官两万两,内阁阁臣——五万两。」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叶向高猛地攥紧拳头,脸色瞬间从苍白转为铁青。
他跟跄著上前一步,指著供词,声音带著压抑的怒火:
「这是钱谦益那厮在疯狗般攀咬!老夫确实收过冰敬、炭敬,可那是官场往来的人情,绝非他口中的利益输送』!」
他的辩解并非无据。
大明京官的俸禄低得可怜,七品知县年俸不过四十五两,六部尚书也才一百八十两,连维持体面的府邸、仆从都不够。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方养京官」的潜规则。
地方官从「火耗」(赋税征收中的损耗)里截留部分银两,以「冰敬」(夏季消暑)、「炭敬」(冬季取暖)、「别敬」(离京告别)的名义送给京官,美其名曰「人情往来」,实则是维持官场关系的必需。
叶向高之前身为内阁辅臣,每年收到的炭敬虽多,却从未直接为江南士绅谋取过私利,顶多是在朝堂上为江南民生说几句公道话。
可此刻,这份供词却将「人情往来」扭曲成了「利益勾结」,若真要彻查,满朝官员谁能清白?
方从哲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放下供词,眼底闪过一丝复杂。
借著这份供词,他大可以将沈飗、何宗彦这些政敌一网打尽,稳固自己的首辅之位。
可转念一想,他自己每年也会收到齐地、楚地官员送来的「节敬」,数额虽不如叶向高多,却也绝非小数目。
真要追根究底,他自己也得被拖下水。
「诸位。」
方从哲清了清嗓子,语气沉了下来。
「眼下最重要的,是聚焦江南谋逆案本身。
钱谦益等人伪造文书、煽动民变、图谋逼宫,这些才是实打实的罪名,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他刻意避开了「利益输送」的话题,目光落在案上的另一份卷宗上。
「至于其他牵扯,可暂不深究。
毕竟案子闹得太大,于朝堂稳定无益。
这一切,都交由陛下圣裁!」
这话像是给堂内众人松了口气,刑部尚书黄克瓒轻轻点了点头,大理寺卿李志也暗自放下心来可即便只追究谋逆罪,涉案人数也足以让人心惊:
江南各州府的知县、知府,牵连了一百五十余人。
京中的六部官员、科道言官,也有八十六人被供词提及。
这些人或参与了串联,或为江南士绅传递过消息,或在背后议论过新政,如今都成了「谋逆案」的嫌疑人。
「钱谦益这是破罐子破摔啊。」
大理寺卿李志低声感叹,语气里满是无奈。
他看过钱谦益的供词,这家伙是在疯狂攀咬。
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想拉更多人下水。
叶向高站在一旁,脸色依旧难看。
他看著案上堆叠的供词,心里清楚,方从哲的提议虽暂时保住了满朝官员,却也将难题抛给了陛下。
到底是「彻查到底,清洗官场」,还是「只惩首恶,安抚众人」?
前者会动摇朝堂根基,后者则可能让那些暗中反对新政的官员心存侥幸。
方从哲终是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侧首的魏朝。
叶向高的脸色比宣纸还白,虽说他收的钱是潜规则,是「人情往来」,可这数额摆出来,终究难脱「利益输送」的嫌疑。
他顺著方从哲的目光看向魏朝,眼神里藏著几分急切与求助:
司礼监掌印太监久在陛下身边,最懂圣意,此番被派遣到此处来盯著此案,想必也是知晓陛下想法的。
此刻唯有他的话,能定下心神。
「魏掌印久伴陛下左右,深知圣心。」
方从哲放下供词,语气带著几分试探,「如今供词牵扯甚广,连阁臣都被波及,不知——陛下对此可有明示?「
魏朝斜倚在圈椅上,玄色蟒纹宦官袍的下摆随意搭在脚边,手里端著一盏刚续的雨前龙井,茶盖轻轻刮著水面的浮沫,动作不紧不慢,仿佛公堂里的紧张气氛与他无关。
他抬眼扫过方、叶二人紧绷的神色,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咱家来时,陛下特意吩咐过。三法司审案,无需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他顿了顿,将茶盏递到唇边,浅啜一口,才继续说道:
「那些被钱谦益攀咬的官员,若是只沾了点人情往来』的边,没参与谋逆、没煽动民变,便暂记一过,以观后效。
陛下要的是斩草除根,不是把朝堂搅得鸡飞狗跳。」
这话像一阵春风,瞬间吹散了方从哲与叶向高心头的焦虑。
叶向高悄悄抚了抚胸口,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几分。
陛下终究是顾全大局的,没因钱谦益的疯狗乱咬就掀起大清洗。
京官俸禄低,且北京物价放假腾贵,连养家都难,若真要追究「冰敬」「炭敬」,满朝文武怕是没几个能站得直的。
方从哲也松了口气,他刚要开口附和,却见魏朝放下茶盏,眼神陡然沉了下来,语气也比之前重了几分:
「不过,陛下也说了,首恶必须严惩。
钱谦益、周起元这些挑头谋逆、私通乱党的,不仅要明正典刑,还要把他们的罪行写成布告,贴遍南北两京、十三省,让天下人都看看,谋逆者是什么下场!「
「至于那些冰敬』「炭敬』,陛下虽暂不追究,却已让文书房把每个人的名字、数额都记下来了。
往后谁再敢借人情往来』的由头,行利益输送之实,不管是六部堂官还是内阁阁臣,定斩不饶!」
「轰!」
这话像一颗炸雷,让刚放松下来的方从哲与叶向高瞬间僵住。
叶向高握著笏板的手又开始发抖,这次却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敬畏。
陛下看似放过了眼前的风波,实则是借著这桩案子,把官场里的「潜规则」摆到了明面上,还悄悄记下了每个人的「把柄」。
往后谁再敢伸手,怕是一抓一个准。
方从哲也愣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
陛下这是「恩威并施」。
既没把事情做绝,保住了朝堂的稳定,又敲打了所有官员,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妄为。
他心惊如斯,却也没忘了拍皇帝的马屁。
「陛下圣明!臣等明白了,定当依圣意行事,只抓首恶,不蔓及无辜。,有了魏朝的明确表态,公堂里的审案节奏瞬间快了起来。
书吏们不再纠结于供词里的「炭敬数额」,而是专注于筛选谋逆案的核心人员。
钱谦益、周起元等直接煽动民变、策划逼宫的,被列为「首恶」。
那些只是收了「冰敬」、没参与谋逆的官员,则被记在另一本册子上,标注「暂记过,观后效」。
只是,誉抄名单时,连最资深的书吏都忍不住手颤。
一旦名字被记在那里,往后官员升迁、调补,都要先过一遍「旧帐」。
今日的「暂不追究」,未必不是日后的「秋后算帐」,谁也不敢赌陛下会不会哪天翻起这本册子。
方从哲、叶向高等人在查案,夙兴夜寐。
而在紫禁城中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总算是有片刻闲暇了。
初冬的西苑内教场,寒风卷著枯草碎屑在青砖地上打旋,阳光透过稀疏的杨树枝桠,洒下斑驳的金影。
往日里操练勋贵营的校场此刻难得清净,只余下几队锦衣卫校尉在远处巡逻。
朱由校踏著靴底的薄霜走进场中,玄色龙纹常服的下摆被风掀起,露出腰间悬挂的玉柄弯刀,倒少了几分帝王的雍容,多了些少年人的英气。
「陛下,暖身的茶汤备好了。」
内侍捧著鎏金暖炉上前,却被朱由校摆了摆手推开。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指节发出轻微的脆响,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自穿越而来,他便没敢懈怠身子,毕竟天启皇帝原身的孱弱,可不是假的。
他可不想英年早逝,因此,有个健康的身体,那是必须的。
伴著寒风,朱由校缓缓起势。
先是「虎戏」,屈膝俯身时脊背如猛虎探爪,双臂展开似要揽住寒风。
再是「鹿戏」,提腿伸颈间姿态舒展,仿佛在林间踏雪而行。
「熊戏」的沉稳、「猿戏」的灵动、「鸟戏」的轻盈,一套下来,他额角已渗出细汗,原本因连日批阅奏疏而紧绷的肩背,竞松快了不少。
紧接著换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时双臂直上云端,「左右开弓似射雕」时眼神锐利如箭,每一式都打得扎实,连一旁伺候的御马监太监方正化都看呆了。
陛下的这些武学招式,比之之前,又有不少精进啊。
打完五禽戏与八段锦之后,朱由校抹了把汗,声音里带著几分畅快。
「御马牵来。」
不多时,一匹通体雪白的宝马被牵到面前,马鬃打理得油亮,马鞍上嵌著银丝龙纹,正是他常骑的「踏雪」。
朱由校翻身上马,动作利落,没有半分滞涩。
缰绳一紧,踏雪发出一声低嘶,四蹄刨了刨地面,随即撒开蹄子在场上奔驰起来。
寒风迎面扑来,卷起朱由校的衣袍,耳边只剩下马蹄踏地的「哒哒」声和风吹过耳际的「呼呼」响。
他伏在马背上,目光掠过场边的箭靶,掠过远处的宫墙,心底积压的政务烦忧,竞随著这奔驰一点点散去。
初冬的冷意透过衣料渗进来,却被体内的热气抵著,反倒生出一种通透的爽利。
踏雪跑了三圈,呼吸渐重,朱由校才勒紧缰绳,马儿打了个响鼻停下,喷出的白气在冷空里很快散了。
「取金弓来。」
朱由校翻身下马,接过内侍递来的牛角弓,弓弦上还缠著防滑的鹿皮。
他掂了掂弓的重量,走到五十步外的箭靶前站定。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持弓,右手勾弦,目光如炬,死死盯著靶心。
「咻」的一声,箭羽划破寒风,直直射向靶心。
虽没中十环,却也落在了九环之内。
「好!」
方正化忍不住低呼,却又赶紧捂住嘴。
朱由校却没在意,只笑著摇了摇头,又一箭。
这一次,他调整了呼吸,拉且时手臂更稳,松开手指的瞬间,箭如流星般飞高,「噗」的一声钉在十环边缘。
接连射了十箭,竟有六箭落在九环以上,比起三个月前刚学射箭时的脱靶连连,已是天壤之别。
「罢了。」
朱由校放下且,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臂,额角的汗被风吹得有些凉。
「回东暖阁。
这锻炼也锻炼了,汗也高了,就没有必要在此处吹冷风了。
把身体吹高病来,那就搞笑了。
很快,帝辇便起驾,回到了东暖阁中。
东暖阁里,地龙早已烧得滚烫,空气中弥漫著龙涎香与热茶的混合香气。
朱由校刚在御座上坐下,宫女便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他抿了两口,暖意顺著喉咙滑下去,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还没歇够半盏茶的功夫,门外便传来魏朝的脚步声。
「奴婢魏朝,叩见陛下。」
魏朝躬身进门,手里捧著一本厚厚的帐册,正是今日三司会审的进度仂录。
他走到案前,将帐册摊开,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
「回陛下,今日衫理寺审了毙谦益的同党,那厮熬不住刑,招认了去年江南士绅给周起元送了十万两银子,用来疏通关节阻挠清丈。
还有沈飗,供曾收过松江布商的节敬』三万两,不过没参与谋逆—.」
魏朝事才巨细,把审案的供词、赞及的官员名菌,连书吏誉抄时手颤的细节都提了,最后斩说到毙谦益的攀变:
「那毙谦益见衫势已去,还想拉更多人下|,连史继楷十年前收的冰敬』都翻了高来,不过方阁效和叶阁效都按陛下的意思,没在这上面纠缠。」
朱由校目光落在帐册上「周起元」的名字上,若有所思:
「现在看来,案子的核都差不多了,能结案了吗?」
魏朝连忙摇头,语气带著几分谨慎:
「回陛下,还得等些时日。
江南那边,周起元躲在应天的私宅里,袁可立的人正在围堵,还没擒拿到京。
还有几个江南州府的官员,带著家眷往浙东逃,锦衣卫的番子还在追——得等这些人都押回来,录了供词,斩能彻底结案。」
朱由校点了点头。
「江南的乱局不能再拖了。告诉袁可立,既然该抓的首恶都圈高来了,就速速平定民乱,别让那些乱民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还有,平乱的时候,那些藏在官府里的蛀虫。
比如私通士绅、克穴赈灾粮的,也一并处理了,别留隐患,省得日后再言么蛾子。」
魏朝心里一凛,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陛下要的不只是平定表面的乱,还要借著平乱,把江南官场里的「根」也清干净。
他连忙躬身应道:
「奴婢明白!这就传旨给袁可立,让他务必查清查实,不留一个蛀虫!」
朱由校挥了挥手,让魏朝退下。
暖阁里又恢复了安静。
他端起参茶,望著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江南的案子快结了,官场的潜规则敲打过了。
接下来,便是盐税、便是养廉银、火耗归公,土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改革了。
这些...
才是会真正触及帝国根本的改革。
而它的难度,自然也可想而知了。
)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72/111106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