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168章 苏良嗣

第168章 苏良嗣


看着刘建军悬停的手,李贤的心反而是率先紧张了起来。

    他深知李显的性子,从小就沉默寡言,性格怯弱,刘建军这样的做法……反倒可能适得其反。

    他紧张的看着李显。

    李显看着刘建军的手,表情一变再变,又一次将求救的目光看向李贤。

    这次,李贤很努力的做出鼓励的眼神。

    李显像是收到了讯号,将目光重新回到刘建军那坚定,甚至有些冷酷的脸上。

    他剧烈地喘息着,眼泪不停地流,但最终,他颤抖着,极其缓慢地,将自己冰冷而汗湿的手,放在了刘建军的手掌上。

    李贤看到刘建军忽然就咧嘴笑了。

    他猛地一把握紧李显的手,将他从榻上拉了起来:“好!还有点种!记住你现在的选择!走了,没时间让你哭了!”

    李贤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刘建军的方式近乎残忍,但对于此刻的李显,或许唯有这样猛烈的刺激,才能将他从崩溃的边缘拉回现实。

    ……

    三人不再耽搁,迅速准备。

    李贤吩咐心腹则找来一件带兜帽的披风让李显穿上,尽可能遮掩面容。

    片刻后,马车再次从沛王府驶出。

    目标明确——雍州长史,苏良嗣的府邸。

    ……

    苏良嗣这人李贤虽然认识,但却不熟。

    所以,李贤和刘建军都将目光看向了李显。

    李显刚刚经历过刘建军的“痛骂”回过神了一点,但一进马车,似乎又有些怯弱,只是因为不好意思表现出来,这才强撑着解释:

    “苏良嗣这人……当时,我还是周王,因为性格顽劣,王府属官为了奉承我,大多都不称职,但唯有他遵循法度,替我训诫僚属,并时常劝诫于我,父皇……

    “父皇当初就夸过他,说他遵循法度,恪尽职守,周王府内唯一可堪大用、能匡正辅弼的人,就是他了。”

    李贤和刘建军安静地听着。

    李贤微微颔首,这与他对苏良嗣“刚正”、“有原则”的风闻是吻合的,刘建军则摸着下巴,眼神闪烁,快速分析着这些信息。

    “遵循法度……恪尽职守……”

    刘建军重复着这两个词,若有所思,“也就是说,他是个认死理、讲规矩的人,他忠于的是职分,是制度,而并非特定的人?”

    李显愣了一下,仔细想了想,不太确定地点了点头:“应……应该是吧。他当时劝诫我,引用的也都是祖宗法度、圣人之言。”

    “这就有点麻烦了。”

    刘建军皱起了眉,“这样的人原则性极强。他现在是雍州长史,他的职责是治理长安,效忠的对象……至少在明面上是洛阳的太后和陛下。而我们……”

    他看了一眼李显,“是要让他去见一个被废黜、理应待在房州的废帝。这本身就严重违背了朝廷法度和他的官职本分。”

    李贤的心也沉了下去。

    刘建军分析得没错。

    让一个以恪守规矩著称的官员,去参与一件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难度极大。

    “那……那怎么办?”李显刚刚鼓起的一点勇气又开始消散,脸上重现慌乱。

    刘建军却没有气馁,反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有原则的人,往往也有其坚持的‘大义’。

    “他当初能劝诫你,说明他内心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对于‘正道’的坚持,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让他相信,帮助我们,符合他内心更高的‘道义’。

    “比如……匡扶李唐正统,避免江山倾覆。”

    他看向李显,语气变得严肃:“显子,一会儿见到苏良嗣,你要做的,不是以君王的身份命令他,而是要以一个备受迫害、走投无路的李氏子孙的身份,请求他的庇护和帮助。

    “要让他看到你的悲惨处境,激发他的忠义之心和同情心。

    “同时,贤子,你也得配合显子,要让苏良嗣看到我们的计划和实力,让他觉得值得冒险一搏,明白吗?”

    李贤点头,李显则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李贤补充道:“此外,刘公‘新丧’,长安权力交接在即,苏良嗣身处漩涡中心,他也需要权衡利弊,我们或可从此处入手,让他明白,与我们合作,亦是稳定长安局势、对他自身最有利的选择。

    “刘公那边的手信,或许也有用。”

    刘建军赞同地点头:“对!软硬兼施,情理并重,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要让他看清时势!贤子,有长进!”

    李贤恼怒的瞪了他一眼。

    说话间,马车速度减缓,外面传来车夫压低的声音:“殿下,长史,苏府到了。”

    三人精神一振,互相对视一眼。

    刘建军深吸一口气,对李显最后嘱咐道:“记住我的话!抬起头!你现在不是乞怜,是在争取生机!”

    他率先掀开车帘,警惕地扫视了一眼苏府门前的情况。

    相比刘府门前的唢呐遍地的“热闹”,苏府门前显得安静许多,只有两个门房守在门口。

    刘建军和李贤先后下车,李显则深吸了几口气,紧紧裹着兜帽披风,低着头,跟在两人身后。

    李贤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对门房道:“烦请通传,沛王李贤,特来拜访苏长史。”

    他没有提及刘建军和李显,以免节外生枝。

    门房显然认得沛王,不敢怠慢,连忙行礼:“殿下请稍候,奴这就去通传。”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苏府中门大开,一个身影快步迎出。

    来人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有神,留着整齐的短须,身着常服却自带一股威严之气,正是雍州长史苏良嗣。

    他见到李贤,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不知沛王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他目光快速扫过李贤身后的刘建军和那个低着头、裹得严实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但并未立刻询问。

    李贤还礼:“苏长史不必多礼,是本王冒昧来访。”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看了看左右,“不知可否入府一叙?有要事相商。”

    苏良嗣目光微凝,眼神再一次扫过了刘建军和李显,这才侧身让开道路,语气依旧沉稳:“殿下言重了,请随下官来。二位,请。”

    三人随着苏良嗣进入中门,李贤听到刘建军凑到自己身边压低声音说:“贤子,这人是个聪明人,对咱们来说是好消息。”

    李贤微微点了点头,默不作声。

    因为他距离苏良嗣最近。

    三人随着苏良嗣穿过布置简洁的庭院,来到他的书房。

    书房内陈设古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檀木气息,相比于刘仁轨的书房,这里的书要多了许多,卷帙浩繁。

    一进入书房,苏良嗣便反手轻轻合上了门,隔绝了外界。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扫过刘建军和那个始终低着头的披风人,最后落在李贤身上,开门见山地问道:“殿下今日突然驾临,想必有极其紧要之事。不知这二位是……?”

    他的目光锐利,带着审视。

    李贤知道此刻已无需再遮掩,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刘建军,微微点头。

    刘建军会意,上前一步,拱手道:“苏长史,久仰。在下沛王府长史,刘建军。”

    他介绍得简单,但“沛王府长史”这个身份,已然点明了他与李贤的密切关系。

    苏良嗣听到“刘建军”这个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近来长安城中关于这位沛王府新晋红人,他自是有所耳闻。

    他拱手回礼,表情有些淡漠:“原来是刘长史,失敬,刘长史倒是比风闻中的稳重许多。”

    李贤有些尴尬。

    苏良嗣所说的那些风闻,很明显是刘建军在外放浪形骸的事情。

    但这会儿,苏良嗣的目光已经又落回了李显身上,李显藏头露尾,这才是他最大的疑问。

    刘建军也没有丝毫尴尬,落落大方地侧过身,将李显的身影让出。

    在李贤鼓励和苏良嗣探究的目光下,李显的手颤抖着抬起,缓缓摘下了兜帽。

    当李显那张苍白憔悴的脸暴露在书房明亮的灯光下时,纵然是见惯风浪、素来沉稳的苏良嗣,也是瞳孔骤然收缩,脸上血色瞬间褪尽,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失声低呼:“庐……庐陵王殿下?!您……您怎么会在此处?!”

    他的声音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目光疾速在李显和李贤、刘建军之间来回扫视。

    一个本该在房州严密看管下的废帝,竟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长安,还出现在了沛王身边!

    这简直是滔天的大事!

    李显被苏良嗣的剧烈反应吓得又是一哆嗦,下意识地就想把兜帽戴回去,却被刘建军用眼神制止。

    李贤适时上前,语气沉痛而凝重:“苏长史,不必惊讶,也请稍安勿躁。

    “显弟……他是被刘长史冒死从房州救出来的,若非走投无路,性命堪忧,我等绝不敢行此险招,更不会在此时机叨扰苏长史。”

    ……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045/111109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